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反思
资料图片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危机爆发十年后,美国经济表现强劲,欧元区复苏态势明显,中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步入新常态,世界经济整体上进入复苏通道。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前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可以说,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经济复苏和金融风险并存的状态。
十年后的今天,对全球金融危机进行重新审视仍然具有镜鉴和警示意义。
世界经济仍存在潜在风险
目前世界经济仍然存在着潜在的风险。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祝宪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经十年,世界主要的经济体都开始恢复增长,但尚未摆脱低速低迷的困境。
IFF(国际金融论坛)副主席、法国前财长阿尔方戴利表示:“现在的全球经济情况看上去不错,利率较低,油价较低,流动性充裕,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但是从未来看,目前的货币环境是不可持续的,将来金融市场势必调整,很多国家累积了或公或私的高额债务,地缘政治环境也不稳定,这些都蕴藏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阿尔方戴利认为,就美国来说,虽然以前美联储实施的货币政策成效不错,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货币政策不可能持续,市场泡沫越来越大,将来随时有破灭的风险。欧元区方面,量化宽松的结果是迫使欧洲央行不得不去购买国债,这其实隐藏了欧元区各成员国之间金融市场破碎、分裂的现实情况。
太平洋养老金协会(PPI)前首席执行官万德博格指出,特朗普上台后,推出一系列新的监管方式,货币、银行等方面的监管都会出现新变化,美国监管环境的变化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新挑战,“并将对全球未来5-7年的增长动力造成影响”。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中国政府布局的去杠杆十分重要。他强调,中国的问题是货币乘数上升快,广义货币在过去十年间增加庞大,存在金融风险隐患。与此同时,治理房地产泡沫、控制信贷和债务,也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之一是经济较为严重的脱实向虚趋势。“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防范黑天鹅,更要防范灰犀牛。” 万喆说。
经验教训:强化金融监管
从历次经济危机的共性看,一般在危机发生前的数年,美联储的政策都是由宽松转向紧缩,危机爆发之后,国际资本大量流出危机国家。
十年前发生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周期性的,也是结构性的。“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原因,各个国家经济政策改革的力度不一样,所以全球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给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负面影响。”祝宪表示。
2008年金融危机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给全球决策者以深刻的教训,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政策框架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对此,IFF副主席、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从监管的角度进行阐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以下三点值得重视:第一,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是最现实、最具体、最根本的要求。第二,金融监管要立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金融一定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定要优化金融结构,一定要深化金融改革。第三,要注重把握在金融运行当中出现的一些金融风险,如贪快求全、监管制度不执行等。要弥补监管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加快完善监管制度,清理金融市场乱象,引导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
金融科技创新是把双刃剑
近年来,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方兴未艾。技术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变革,首当其冲带来金融体系的“去中心化”。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曹和平认为,互联网技术带来新经济的升级以后,新经济对应的央行和商业银行或者银行系金融机构的监管关系和逻辑变了,因此,互联网技术是能够去掉传统央行和清算体系经济的终结技术。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指出:“金融科技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工作,在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和缓释、风险化解三个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创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eGeneration集团主席Ahsan强调,“在目前的世界里,各国金融体系、国防体系和安全都可能受到网络袭击的威胁,信息的安全性是无法避免的挑战和问题。”
IFF学术委员、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学院院长贲圣林则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提出金融科技化、跨界化、智能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一是金融监管可能会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二是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一些监管可能会相对滞后于国际一些先进的做法;三是如何监管我国的金融巨头,使之能兼顾服务国家利益与消费者利益。
在金融科技的市场规模和创新深度方面,中国均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强调:“我们一方面既要眼睛往外望,不断地吸收借鉴各国发展金融科技的良好经验;另一方面也要眼睛向内看,要立足中国的经济金融实际,充分考虑中国在市场基础、制度环境、监管安排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致力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金融科技发展道路。”
他强调,要把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以及是否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作为基本评判标准,从而积极稳妥地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绝不能搞脱离自身发展阶段、超出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的过度创新,更不能搞打着创新旗号、规避法律监管、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伪创新。
李东荣还结合自己金融监管和治理工作实践,提出四点建议:第一,要注重价值导向和创新实现的动态校准。第二,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第三,要注重金融创新和风险监管的适度平衡。第四,要注重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的有机协调。
(孙时联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嘉明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创业探索/阅读:20 -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创业探索/阅读:15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