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改制释放强烈改革信号
央企公司制改制集中在年底冲刺,释放了强烈的国企改革加速信号。从发生到发展的脉络可见,中央企业改制并非简单的“翻牌”。
在中央的规划下,公司制改革实施有利于后续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企业进一步股权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奠定基础,改制后还可能有助于实现央企的整体上市。
简单回顾国企改革历史。我国从1994年启动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1998年为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撤销行业主管部门,组建了一些集团公司。但集团公司名义上是企业,实际上是代表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代理人,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容易导致效率低下、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经营困难等弊端。
本次央企公司制改制,最主要变化即是央企由全面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两者有何区别?全民所有制企业不存在股东,由上级主管机构主管,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后,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落地,企业管理人员由政府任命改为由股东委派董事,董事会选择聘任经理层。明确了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党组织之间的权责边界,这样就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政企分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等。
2017年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国资监管由“管企业”转向“管资本”,公司制改革也迫在眉睫,惟有进行公司制改革,才能为混改等国改政策措施提供先决条件。
央企集团平台是天然的国资运营平台,参考宝钢、中国建材集团等改制案例,改制后平台整合显著提速、上市平台战略定位更加清晰、上市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显著提升、改革配套措施相继推出,同时也受到资本市场青睐。
随着央企公司制改制进入最终冲刺阶段,国有企业改革预计将取得实质性突破。公司制改制是混改的前提条件,集中推进央企公司制改制,也为后期混改奠定基础;混改仍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主线。混改是产权层面的改革,是国企改革最核心、最敏感的改革内容。
根据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2日,已经开展混改的央企户数占比达到68.9%,10户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央企子企业也已经完成员工出资入股和工商登记,此外,有21个省(市)总共126户企业开展了员工持股试点。
随着第三批次31家混改试点名单的确定,目前混改试点企业已经达到50家,规模和突破势头已经形成。并且除了第三批混改将21家地方国企纳入试点名单外,天津、山西、上海、广东、辽宁等省市也在陆续出台文件,部署本地国企进行混改,国企混改上下联动之势正在形成。
央企公司制改制是混改较大范围展开的信号,2018年国企改革有望大规模铺开。国务院国资委资本运营与收益管理局局长李冰去年12月16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上表示,2017年以来混改步伐正在加快,子公司层面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更快一些,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上市,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
业内人士预测,2018年国企改革发展有望呈现多个新趋势,包括加快国企战略性重组,在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的基础上推进股份制改革,通过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的上下联动全面深入地推进国企混改,混改进度有望超预期。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创业探索/阅读:20 -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创业探索/阅读:15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