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掌舵银监会这一年:媒体梳理了四个关键字
“查处违规经营力度空前,市场乱象治理成效显著,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遏制,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在1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这样点评2017年的银行业监管。
一年前的2月,郭树清入主银监会时面对的是异常复杂的局面———利率市场化处于转型期,混业经营渐成气候,金融系统内明暗杠杆丛生,水面之下究竟潜藏着多少风险,极难识别。对曾有过“7天一新政”的“郭旋风”来说,亦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如今,从山东省重返金融街不过340天,郭树清带来的新气象十分明朗: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氛围逐渐形成。
在郭树清掌舵银监会将满一年之际,南都记者梳理了四个关键词,以回顾银行业这浓墨重彩的一年。
关键词:“三三四十”
2017年3月2日,首次以银监会主席身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正式亮相的郭树清就敢于亮剑,直斥“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银行业经营必然引发严重的风险暴露”,要筑好“篱笆”,加强监管履职制度。
第一把火从3月末的“三三四十”专项整治行动开始。
“三三四十”专项整治行动,是指在银行业全系统开展的“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大检查。其中,“三违反”指违反金融法律、违反监管规则、违反内部规章;“三套利”指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指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十乱象”指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涉及非法金融活动等十个方面市场乱象。
专项整治行动收官后,银监会给出了自我评价———“是对银行业经营管理标准的一次全面梳理和体检”,“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据银监会披露,自2017年3月末以来,“三三四十”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出问题5.97万个,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
强监管让套利者无利可图,让违规者得到应有惩处。2018年监管依然不手软,“务必严格监管、精于监管,坚决刹住乱象,坚决治愈沉疴”,郭树清在1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这样表示。
关键词:问责大案
检查要深入,问责也有力度。近一年特别是近半年来,一大批罚单被密集公布。可以说,在郭树清治下,银监系统的罚单也出现了新的特色:大金额、高频次、常态化。
从“侨兴债”开始,银监会开启重罚模式,亿元罚单并不鲜见。根据银监会通报的“侨兴债”处罚结果,对广发银行开出7.22亿的天价罚单———这个数额,超过了2017年前10个月银监会对所有金融机构的罚没总额。在此之后,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授信被处罚4.62亿,而上周末再爆出邮储银行票据案,12家涉事机构总计被罚2.95亿元。
被问责的不仅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银监系统内监管不力、监管失职问题也一样不手软。其中,因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有组织造假案”监管督导不力,银监会责成四川银监局党委深刻反省,吸取教训,并对四川银监局原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有责必问,问责必严”,郭树清日前在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表示,坚持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相结合,严查由明到暗的隐形“四风”问题,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十种新表现”,整治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
对于这些大案要案,监管的风格也更显开放,不仅仅是公开一张张行政处罚表,银监会也以公开文章的形式对外通报案件细节、查处情况等,用阳光操作刹住不正之风,让银行业金融机构引以为鉴。
关键词:高频发文
在郭树清上任以来,“高频发文”备受关注。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从去年3月以来,银监会系统提出了70项制度调整政策。仅银监会官网公开发布的各项通知、征求意见稿等监管文件就有19条。
为了及时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在去年4月左右,银监会先后发布了被金融界号称“八道金牌”的4份银监发文和4份银监办发文,开启了“三三四十”专项整治行动。
为了弥补监管短板,“筑好篱笆”,银监会在去年4月发布的《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7号文)提出,按照“问题导向”“急用先行”和“协调配套”的原则,研究制定26项重点规制,其中制定类16项,推进类6项,研究类4项。
截至目前,银监会完成了制定类中的7项,还有3项在征求意见中。包括《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等已经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并于今年年初印发。
而银监会频频祭出大招,不少市场人士也将这些密集出台的政策文件视为郭树清履新银监会主席之后释放出的“强监管”信号。
“在‘三三四十’专项整治行动之初,市场担心强监管压力下会影响银行业务开展,引发新的风险”,某上市银行高层向南都记者表示,但随着监管政策越来越公开透明,以及监管指标的不断细化,对银行业务影响并没有市场想象的大,反而提高了银行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
进入2018年,中国银行业强监管态势仍在继续,开年不到1个月时间,监管文件纷至沓来。1月13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明确2018年将重点整治公司治理不健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等八个方面的乱象。
关键词:穿透式监管
“相较过往,去年以来贯穿各类监管行动、文件的新内核是什么?”南都记者近期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多位银行人士、信托人士以及私募人士,“穿透底层(资产)”、“穿透式监管”成为不少受访人士给出的答案。
例如,“四不当”进行专项治理中着重检查的业务包括同业业务、理财业务、信托业务。其中同业业务,银行要自查是否对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实施了穿透管理至基础资产,是否存在多层嵌套难以穿透到基础资产的情况。同业融资中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项下金融资产是否符合规定;卖出回购方是否存在将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转出资产负债表等行为。
事实上,郭树清上任这一年来银监会发布的文件里,“实质重于形式”也是时常强调的监管原则,监管不仅长牙齿,还咬得住要害。针对大资管行业,贯彻“穿透原则,限制嵌套”原则,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将各类表内外业务以及实质上由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
这仅仅只是郭树清掀起的“穿透式监管”的开端。在1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专访中,郭树清严肃表态:“有的股东甚至把银行当做自己的提款机,肆意进行不正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已经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的严重障碍,必须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创业探索/阅读:20 -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创业探索/阅读:15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