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现金贷平台揽客成本奇高 户均可达240元

美丽说/2017-11-22/ 分类:创业探索/阅读:
如果问,互联网金融最贵的是什么?答案可能是流量——即用户。 趣店集团近期公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当季实现净利润6.6亿元,业绩增长强劲。但值得注意的是,含有获客成本的“销售与市场费用”项目里,当季规模高达1.87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84.7%。 这还是行 ...

  如果问,互联网金融最贵的是什么?答案可能是流量——即用户。

  趣店集团近期公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当季实现净利润6.6亿元,业绩增长强劲。但值得注意的是,含有获客成本的“销售与市场费用”项目里,当季规模高达1.87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84.7%。

  这还是行业龙头的数据,而普通的现金贷平台,除了与已上市、实力雄厚的互金企业竞逐市场之外,还要在彼此拼杀中分得一杯羹,争夺流量的成本更高。业内人士介绍,“业内平均获客成本150元左右。生猛一点的平台,获客成本在180元~240元。”

  获客成本高企

  “流量太贵了。”近几个月来,这句话已经成了不少互金企业运营人员见面时的开场语。

  从急用钱时线上借款的行为来看,现金贷用户可能分布在提供网络服务的各个角落,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现金贷用户。

  流量贵,就意味着获客成本高企。备受关注的趣店集团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当季实现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30%,业绩增长强劲;当季活跃借款人数7500万人,同比增幅174.7%。而含有趣店获客成本的“销售与市场费用”项目里,今年三季度费用增至1.87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84.7%。

  而趣店今年首发(IPO)招股书曾引热议的一个地方是:依托蚂蚁金服和借呗平台的导流作用,线上获客成本不断降低。2015年11月,支付宝开放趣店集团旗下产品入口,2014年和2015年,趣店的净亏损额分别为619万美元和3500万美元;2016年扭亏为盈,全年净赚850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总盈利达1.43亿美元。数据显示,趣店获客成本从2015年的169元(每户,下同)下滑到2016年的不足50元。

  而今年4月底上市的信而富招股书公布的获客成本约为117元;近日披露IPO招股书的乐信集团今年前9个月获客成本约105元。

  更多的各类中小型消费金融、现金贷平台,除了与已上市、实力雄厚的互金企业竞逐市场之外,还要在彼此拼杀中分得一杯羹,争夺流量的成本更高。“业内平均获客成本约150元。”上海旖美信息技术公司消费金融业务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生猛一点的平台,获客成本在180元~240元。”

  流量争夺战

  “在行业内,一个用户多头借贷,一个月内超过了30家,才无法再借款。”北京一家互金公司风控高级经理李女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现金贷用户群基本上是多头借贷,流量珍贵,“如果不默许(多头借贷),那就没客户了。”

  在激烈的流量争夺战中,获客成本水涨船高,围绕用户获取也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

  平台方获取用户主要有三种方式,包括贷款超市导流、同业互相导流、广告投放。贷款超市,是指集结各类现金贷APP,并提供借贷撮合服务的综合平台。

  上述旖美运营负责人曾统计上千条现金贷甲方、乙方信息,甲方一般为平台方,需要导流;乙方为大数据风控平台、贷款超市等,甚至包括一些短视频和直播APP平台、游戏平台等,他们拥有注册用户等流量。甲乙双方彼此匹配需求,据其介绍,当前行业内,贷款超市导流模式按照注册量(CPA)计算,相应的优质大平台拿价更有优势,“单个客户导流价格几个月前是10元,现在一般是12元~15元,价格一个月一变。”

  而更常见的是,行业内转卖用户信息的“二次导流”。不少人会遇到,一旦在某个平台注册试用之后,会收到多个平台的短信息推送。在行业内,一平台未审核通过的用户信息被转手卖到另一平台的情况,也不少见。

  “业内一些平台也接受二次导流。”上述风控高级经理李女士解释,这一方面是最大化利用用户信息,行业内单条客户信息转手价为5元;另一方面,不同的风控模型判定同一个用户,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审核结果,也助推了多头借贷,“归根结底,还是要全面多维地开放用户数据,平台方还需要一个大平台整合数据资源。”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个平台或正是孵化中的“信联”。

  孵化“信联”

  根据目前监管部门的设想,信联将是一个有望破除各个现有互联网金融平台“各自为政”的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

  “信联的成立,将能弥补行业共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缺位。”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当前,业内大多是通过小范围多家联合共享、基于行为数据的多头借贷大数据模型等进行风险防控,但效果有限,也难以全行业普及。

  公开信息显示,“信联”将由国家金融主管部门牵头,芝麻信用、腾讯征信、中诚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等8大机构,以及小米、360、开鑫金服、宜信等部分行业相关机构参与建设,目标为效仿第三方支付“共建、共有、共享”原则的“网联”模式,在传统金融之外,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和小微金融个人征信的全面覆盖。

  目前,不少业内人士普遍的疑虑是,个人征信系统庞杂,且用户信息涉及到核心商业机密,参与机构之间能否真正打破技术壁垒、平衡利益关系做到共享数据,对还在孵化中的信联来说尚存最大考验。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金豪资讯科技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