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海口京东白条套现提现社保基金等减持 花呗套现年内市值蒸发850亿

美丽说/2018-11-03/ 分类:创业探索/阅读: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 工商银行 原董事长姜建清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姜建清表示,当前 中国银行 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远超全球银行同业。走的是一条没 ...

  新浪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姜建清表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远超全球银行同业。走的是一条没有前行者可仿效的探索之路,未来所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多、风险之多一点也不亚于改革开放的前40年。与庞大规模体量如影相伴的是巨大的风险管控和资本补充压力。

  姜建清提到,迈入新时代后,要把握新趋势,完善现代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方法与工具,及时识别和化解各种风险,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确保不发生重大的系统性风险,实现中国金融高质量的转型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以下为演讲实录:

  姜建清:谢谢礼辉行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能够在美丽的钱塘江畔再次与大家相聚。我在这里代表论坛主席团对第二届钱塘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也是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欢迎。

  非常高兴在美丽的钱塘江畔再次与大家相聚。我谨代表论坛主席团对第二届钱塘江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欢迎!

  今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全世界人口最多、贫困人口也最多的国家,励精图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不仅对中国,而且在世界人类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的形势下,回顾总结40年金融改革开放经验,对下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40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国金融的改革发展;未来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的深化改革开放。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金融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

  4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繁荣稳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和保障。40年来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2.2%,高出服务业年均实际增速1.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1%提高到2017年的7.9%。GDP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2.7万亿,增长了227倍;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7.26万亿,增长了151倍;外汇储备从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3.14万亿美元,增长了1.88万倍。银行存款从1978年的115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4.1万亿元,增长了1420倍。信贷增长也是巨大的。1978年,各项贷款1890亿元,至2017年达到120.1万亿元,增长了634倍。

  从1979年开始,在邓小平“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指引下,中国银行业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上个世纪末,中国的银行业被称为“技术上已经破产”,通过改革转型发展,浴火重生,如今中国银行业规模、效益与质量,金融市场广度与深度,金融监管体系、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2017年底,中国银行业法人机构数超4300家,从业人员409余万人;总资产超过了250万亿人民币,居全球第一位,盈利水平(ROA约为0.92%,ROE约为12.56%)及资本质量(NPL约为1.74%,拨备率约为181.42%)都居于全球可比同业前列。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中国有126家银行入榜,按一级资本排名的前十大银行中,中国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名列前茅。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居全球第二位,债券市场的市值居全球第三位,保险业按保费收入居全球第二位。4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的宝贵经验和成果,值得认真总结。

  二、金融改革开放的经验体会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果断决策和全力推动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二是创新和开放是金融改革的根本经验。40年来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贯穿于全过程。八十年代银行与财政分家,改由银行承担建设资金主渠道作用,之后多元金融体系的建立,解决了经济建设资金从哪里来的难题。九十年代金融法制化、市场化的推进,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推进系列性改革,保证了金融宏观稳定,着手解决企业和金融双重软约束难题。2000年后,推进了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创新运用了中央银行和国家资产负债表,成功处理了国有银行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完善了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金融改革实践将成为我国金融史乃至世界金融史上的经典案例。

  三是市场化机制的构建贯穿于金融改革整个过程。加强市场约束和风险内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软约束”陋习,提升效率效益,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强有力的监管体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改革后的金融体系成功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考验,并籍此提升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全球金融业面对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十年来,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不平衡依然没有改变,并且面临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今年以来全球呈现出政治经济走势的高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高冲突风险、金融市场的高波动性。美国单边主义挑起了贸易冲突,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十年来,曾被指责为全球金融危机根源的问题依然严重。为救助危机导致了全球流动性的泛滥,债务杠杆居高不下。2018年首季全球债务已攀升至247万亿美元新高,占全球GDP比重上升到了318%,远超出150%警戒线水平,其中非金融机构债务升至186万亿美元。金融业“大而不能倒”逆势而行,全球主要经济体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比齐刷刷地提高到50%甚至90%以上,只有中国在逆向而行。影子银行虽然结构变化,但增势未减,保守定义的影子银行规模从2010年的28万亿增加到目前的45万亿美元,控制了全世界13%的金融资产。十年来,金融业面临数据信息技术变革的新周期。金融科技借助技术优势构筑场景,持续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和提升效率。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载体、渠道和技术,打破了传统的金融行业界限和竞争格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格局正处于大变革的历史阶段。思维方式固化,习惯路径依赖,不适应数据信息时代生存环境的金融机构将成为竞争的失利者。

  四、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高质量跨步迈入新时代

  (一)金融要受益经济并反哺经济

  实体经济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应对风险的坚强后盾,国民福利活力源泉和金融发展的坚固基石。中国金融业以往的发展成就,在于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金融发展不能忘本,这个本就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金融经营就不会稳健发展。脱离实体经济进行盲目创新和自我循环,不可能行稳致远。当前金融业态、市场体系、金融工具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变化,货币传导的途径随之产生变化,市场资金短缺不完全是总量原因也是结构扭曲造成。要通过政策规范、监管约束,市场引导,使货币投放能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滴灌”,同时防止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的重新抬头。纠正部分金融企业脱实向虚,背离服务实体经济职能,背离金融本质创新的倾向。使银行业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金融要持续改革开放和坚持创新

  中国金融业以往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改革创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金融也要实现高质量的转型发展更需深化改革开放,金融改革永远在路上。

  通过改革创新,改变直接间接融资比例,逐步扭转以银行为主导的资源配置结构。改变杠杆率递增、资金边际效益递减状况。推进金融要素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推进包容性金融,通过政府、财政和金融资源的紧密结合,制定扶持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的有效制度,提高金融薄弱环节的资金可及性,走出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重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银行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走出一条资产与资本相平衡、质量与效益相兼顾、成本与效率相统筹的发展道路。加快数字化金融转型。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支持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

  (三)坚定不移抓好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

  中国国有银行40年的改革历史中,近一半的时间在与不良资产作斗争,教训极为深刻、刻骨铭心。要清醒认识金融业的脆弱性,只有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保证了金融稳定,才能推进经济繁荣。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远超全球银行同业。我们走的是一条没有前行者可仿效的探索之路,未来所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多、风险之多一点也不亚于改革开放的前40年。与庞大规模体量如影相伴的是巨大的风险管控和资本补充压力。迈入新时代后,要把握新趋势,完善现代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方法与工具,及时识别和化解各种风险,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确保不发生重大的系统性风险,实现中国金融高质量的转型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金豪资讯科技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