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京东白条套现怎么最安全短期没有足够花呗套现怎么操作推合作伙伴计划

美丽说/2018-11-09/ 分类:科学技术/阅读:
贯穿改革开放4个“十周年”:为什么是柳传志? 柳传志所探索的企业方法论和构建的思想体系,对当代,同样对于后世企业界有现实意义,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作者 |丁道师 来源 |丁道师 看了前不久播出的一期《新闻联播》,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相关内容的,有 ...

  贯穿改革开放4个“十周年”:为什么是柳传志?

  柳传志所探索的企业方法论和构建的思想体系,对当代,同样对于后世企业界有现实意义,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作者 | 丁道师

  来源 | 丁道师

  看了前不久播出的一期《新闻联播》,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相关内容的,有个部分重点提到了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让人感慨万千。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了,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了优秀的企业家群体,他们各领风骚一个时代。

  但能贯穿中国改革开放10周年、20周年、30周年、40周年的风云企业家,放眼全中国,客观的说,恐怕只有柳传志老爷子一人吧。

  1988年改革开放10周年,香港联想正式成立,柳传志成为香港联想主席;1998年改革开放20周年,联想已经战胜国内外的所有对手,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电脑公司;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联想已经一拆而为,并且完成对IBM的PC业务的收购,全面开启多元发展;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联想控股也早已赴港上市,旗下机构投资和孵化出来数百家优秀企业。

  当然,央视《新闻联播》对柳传志和联想的报道,我认为还止于表面,毕竟时间有限(大概2分钟的一个报道)。很多人对于柳传志(当然也包括央视的报道内容),津津乐道的还是联想的规模,比如联想如何做到行业第一、联想如何做到年收入3000亿、联想获得了诸多的专利和荣誉等等。

  这些KPI数据层面的成绩,对于柳传志来说只是细枝末节而已,正如绝顶武功对于张三丰来说也只是细枝末节而已。在我看来,柳传志能引领中国企业界40年,并且影响力越来越大,哪里是靠什么企业规模或者身家财富。真正的核心还在于柳传志所探索的企业方法论和构建的思想体系,对当代,同样对于后世企业界的现实意义,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BAT的市值已经大幅度超过联想、正威国际和魏桥民等企业营收超过联想,但柳传志依然是中国企业届最受尊敬的企业家(几乎没有之一)。今年联想遭到“联想是卖国贼”不法攻击后,48小时内柳传志收获了百位企业家对他的支持,这也是中国首个企业家因为一个商业事件获得这么多的公开支持。通过这个“小事”,柳传志的影响力已经能说明一切。

  前不久,金庸老爷子去世后,我在《虚构的金庸武侠小说 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一文中,提到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金庸,是因为它对我们当下的社会方方面面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同样在很多个方面和金庸非常像的柳传志老爷子,能够被我们研究,也是因为柳传志的企业方法论和思想体系,它对我们当下的社会方方面面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有极为重要的现实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前不久我发了一条微博:我有幸在年轻时多次和柳老爷子当面学习,深刻地感受到他给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当下的企业规模,更在于其思想体系和企业方法论,能帮助他人和后人,这个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今天,我就随便举几个例子,聊聊柳传志的思想体系的现实意义,只有明白这个,才能明白为什么贯穿改革开放4个“十周年”的唯一的企业家,是柳传志,而不是比柳传志资产更多的福布斯常客们。

  九字真言: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柳传志的管理思想和企业经营方法论,不仅仅是业界耳熟能详的那些语录和观点,其实已经有很多的著作做过系统性的阐述,今天由于篇幅问题,我们还是通过那些容易上手的思想语录做切入。

  在柳传志的管理思想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被称之为九字真言的“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个论述已经提出几十年时间了,现在过时了吗? 一点没有!

  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实践中,也要先搭建一个核心的班子团队,这是企业的核心。团队构建了,就有根据我们所长和市场所需,确定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然后才是带着队伍进行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开发。

  我们先聊聊搭班子。这几年阿里巴巴和腾讯进行了几次的的升级,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班子的搭建”,其中尤以阿里巴巴的动作为甚,让一批80后的中青年骨干,成为了班子的核心,掌管阿里巴巴旗下天猫、淘宝等核心业务。

  搭班子事实上就是要建立一套集团领导的机制来克服由于个人领导可能带来的弊端。因为柳传志明白“自己再怎么能干,也比不上杨元庆、郭为、朱立南们大家在一起能干。集体的智慧绝对是重要的。”

  马云应该系统性的对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做过研究(网络上有很多关于马云对九字真言的论述,不知道真假,但从实际阿里的经营来看,的确是应用了),尤其在“退休”的当下,更多的大班子和小班子搭建起来,独当一面,才有了在经济不利因素波动的当下,阿里系各个业务依然实现增长的基础。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有理想但不理想化

  柳传志虽然备受尊敬,但也有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就是贸工技和技工贸的选择,联想选择了所谓的“贸”,忽视了“技”,随着华为的发展,经过对比之后被放大。

  这几年因为华为的强势和联想的相对弱势,有人指出,联想代表的是“贸”,华为代表的是“技”,以此批评联想。这就是把十年来中国研发实力不够的锅甩给了柳传志的联想。其实,这是中国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选择,没有早期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就没有今天重视科研的条件,这是经济学的基本逻辑。

  关于今天的所谓“后果”,其实柳传志早就预料到了,并且也如预期一样承担相应了骂名。因为柳传志的管理思想中有一句话,我认为很有必要说出来,那就是“有理想但不理想化”,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企业经营策略。

  联想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整个中国的科技制造产业才蹒跚学步,相应的高校和科研体系,也没有恢复过来。这个时期,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这如同革命早期创立井冈山根据地以后,我们当然也知道城市是重点,那就去攻打城市作为我们的中心吗?

  联想的使命当然是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营销驱动。但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欲要享受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历文明之痛苦”,换句话说要想“技”,必先“贸”,没有“贸”的积累,就不可能去进行“技”的升级。

  在柳传志的思想体系践行下,联想开启了先贸后技的发展路线,后来联想通过“贸”做了足够的积累,全力的进行“技”的升级。今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2017年专利统计数据,联想低调的挤进前十,以1454件位居第六,超过BAT等一众互联网巨头。

  反观被我们认为今天最强的华为公司,它成立的时候联想已经走过了几年发展时间,踩了很多坑,背了很多锅,淌了很多浑水,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未来的路线的方向感。 当然我无法证明早期联想和华为的关系,但我们可以试下,假如华为也成立于1984年,而且一开始就忽视“贸”,走“技”的路线,还会有今天的华为吗?

  我这里做个大胆的预测,联想和华为虽然因为各自的选择,走了两条不同的路线,但最终会殊途同归。

  同样对于我们今天的企业界,也存在着各种选择,比如自主研发芯片还是采购高通的;比如自己做一个物流体系,还是用四通一达的;比如营销预算投放,侧重是电视媒体还是新媒体;比如自己搞一个自媒体平台,还是入驻各大渠道......

  如果这些企业家读过柳传志的思想著作,就不会这么迷茫了,去根据当下的情况和自我的储备,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并且为将来可能的几种结果做好准备和努力就可以了。

  入模子培训侧记:以人为本

  相比技术的传输,文化和思想和传承难了很多,当然一旦完成传承它可以流传千百年,而技术是多变的。

  联想这边的传承模式就是大家熟悉的“入模子”,通过入模子,让员工能够认识企业文化和所倡导的价值观,迅速融入企业。

  关于联想入模子的,我曾经有幸作为媒体代表受邀观摩联想2014年入模子培训,蕴含了很多柳传志独有的思想理论,现在再把当时的感受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①以人为本,职场没有天花板

  在联想以人为本文化的践行下,出现了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赵令欢、陈绍鹏这样的一批批领军人物,这些人几乎都是由基础成长起来的。那今天如此庞大的联想,基层个人还有多少出人头地的机会呢? 有的,因为在联想没有天花板,融入联想文化的个人可以迅速成长,并且得到施展的机会,在我们探访老模友的过程中,看到Lenovo这边有个87年的员工,没有任何背景也不是名牌大学的学生,2011年入职联想,从接电话做起,每天多想一些,多干一些,多主动承担责任,连续3年间升了3级,获得联想内部多项荣誉大奖。这样的员工在联想几乎每一条产品线和部门都有,许多80后的员工开始走上管理层的岗位。

  ②高效工作,强执行力

  中国的活动和会议有个特点是“除了中央的两会,很少有能准时开的会,拖半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观摩联想入模子的三天中,联想人的准时让我很诧异,说好下午2点开的会,大部分人都会提前到,2点钟可以准时开;每天早晨7点的拓展训练也从没发现有一个人迟到哪怕一分钟,而且这些人都是来自联想系不同公司的,之前并没有过磨合阶段。参与入模子小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一旦确定的事情(或者经过讨论,或者独裁),会迅速地执行,毫无拖沓。

  ③复盘,复盘,从争执到统一

  俗话说“吾日三省吾身”,联想的“复盘”文化和这句古语其实是异曲同工的。在我看来,联想文化中“复盘”是最值得我们且值得所有企业学习的。一件事情做完后,通过复盘分析,发现其中导致事情做好或者做坏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方法继续发扬或者改进?入模子培训班的学员们每天晚上会从8点一直复盘到晚上11点甚至12点,通过一次次复盘,大家盘点得失,团队从初期的一盘散沙到逐渐成型,就是这样一次次复盘中来的。联想文化中的复盘习惯已经深入骨髓,哪怕是做一个纯粹的游戏,在结束甚至过程中也会进行复盘。

  ④文化的包容统一

  在晨练拓展间隙,我问了联想管理学院负责人高强一个问题“联想的很多员工此前也在海尔、IBM、华为等公司工作过,这些公司也有自己独到的文化和方法论。你们如何解决文化冲突的事情?”,高强是这样回答的:“文化其实是可以包容的,也可以是有弹性的,我们的新人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不能要求每个员工100%按照联想的文化来。但一些基本的底线不能违背”。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这个道理吧。

  ⑤入模子也在不断革新

  联想入模子据说从1991年就开始了,每一次柳传志几乎都会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和新员工面对面沟通。这一次联想入模子培训也与时俱进,新增了一些新的模块,比如探访老模友,深入联想集团、君联资本等企业,到一线去探访老模友,和老模友探讨交流,听取老模友在践行联想文化后,对实际的工作会有哪些帮助。而且联想也启动了“薪火相传”的计划,意思就是不断有年轻人进入培训讲师的队伍,不断培养各个成员公司的讲师,来宣扬联想的入模子文化。在本期的入模子培训中,高强已经不具体参与培训事宜,新一批的培训师完全则可以搞定,这或许也是联想“带队伍”文化的一环吧。

  ⑥沙盘模拟

  沙盘模拟也是入模子培训新增的内容,设置了一个集市,分5个小组经营,五个小组就是5个创业团队,进行比拼哪家最后赚的钱更多。这集市中可以和风险投资去拿投资,摊子摆起来后可以拉拢顾客消费进行盈利(我扮演的是消费者的角色)。这个阶段,第五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在开始之前先来问我“你是消费者,你先说说你们对什么感兴趣,我们的摊子就放置你们感兴趣的服务和产品”,而大部分的团队是想当然的按照团队内部的讨论,去设置摊位。

  而且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第五组主动来问我“你感觉我们的摊位还有哪些改进,可否说下你的建议”,我给他们提了1个建议“茶歇区有很多吃的,可以拿来卖啊,反正裁判没规定必须用发的道具才算数”,后来我的这个建议被采纳。 我当时说了一句话“这个环节,胜出的一定是第五组”。 为什么我会这样判断,因为现在是一个粉丝经济的时代,以前的企业是生产什么产品我们消费者就得用什么,而现在,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你们企业就得生产什么。小米能够获得成功,本质的原因就是利用了用户的力量,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中来,不断地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更新迭代的改进,如此出来的产品自然是用户所喜欢的。同样的道理,第五组已经感悟到了那个层次,加以利用,自然无往不利。

  ⑦不轻易承诺,但承诺的一定要做到

  联想做事,想清楚了再承诺,而且只要承诺了就要“说到做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今年初夏,参加了联想集团2014年的誓师大会,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站在舞台中央百感交集:“去年的誓师大会,我提出了联想移动要完成一个目标,很多人认为这个目标太高,简直是空头支票难以完成。但是今天来看,我们超额完成了任务”。 杨元庆讲完,全场掌声雷动。“我就说过,我是一个强执行力的人,说到的肯定要做到”杨元庆补充了一句话。说到做到,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在为期三天的高强度培训中,说到做到的文化体现无遗,不管是队长还是队员都践行了这样一条准则。

  ⑧联想是爱学习的公司

  虽然戴尔、惠普、IBM都是联想某个时间点的竞争对手,双方甚至厮杀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但联想对这些企业的态度更多的不是敌视,也不是轻视(当然,战略上会轻视),而是学习。联想一次次超过这些对手,背后是一次次像这些巨头学习的过程。在入模子培训中,每次都会提到联想的历史和三大战役,联想告诉新员工“尊敬你的竞争对手,师夷长技以制夷”,先跟进,然后超越。

  写在最后

  中国资产过百亿、千亿的企业家越来越多,但这些千百亿的资产与我们大多中小创业者无缘。而柳传志的企业管理思想,却能真正地在当下指导我们工作和生产的开展,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价值。

  总之检验一个企业家是否伟大的唯一标准,就是他能不能经受得起时间的检验。金钱和固定资产肯定不行,几十年后不知道归谁去了哪里,但有实际意义的思想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绽放它的魅力。

  当然对于柳传志,无论如何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并不是像很多人以为的要捧起了当做“教父”的精神领袖。正如我一位长期关注联想的朋友所言,像柳传志这样经历了几个时代的人,什么样的事没见过,财富什么的还真是身外物了。奔了这么多年,到了这个位置,到最后他最重视的还是众多朋友们的感情、还想要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其实他内心并不认为自己是别人口中的“教父”,也就是一个奔日子的老爷子。

  柳传志: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儿

  作者 | 于东辉

  来源 | 中国经营报

  1984年6月30日,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会见一个日本代表团时谈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他告诉日本客人,中国决心打开国门,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就在邓小平向日本客人阐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那个仲夏,同在北京的一名科技研究者也正在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4个月后,“憋得不行”“想改变生活状态,试试自己有多大本事”的他,决定扔掉铁饭碗,自己办公司。

  这个人就是柳传志,而他创办的那家公司,就是今天的联想。

  1

  创业艰难

  在接受一家人物杂志的采访时,柳传志说自己没看过奥威尔的《1984》这本书,但1984年对于柳传志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对改革开放前知识分子的状态,柳传志是这样概括的:“被阶级斗争搞得心惊胆战,被无所事事的生活搞得麻木不仁。”某种程度上这也许是柳传志对自己那段人生的描述。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6年,但中国人依然生活在计划经济和票证供给的时代。柳传志这一年40岁,月工资78元,全家7口人住在一间12平方米、屋顶铺着石棉瓦的“自行车棚”里,在中科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搞一项叫作磁记录电路的研究。早在1980年的时候,柳传志已经接触到国外同类研究的优秀成果,这让柳传志异常苦闷,后来柳总结说:他可以忍受清贫,但不能忍受自己碌碌无为、虚度时光。

  1984年10月17日,柳传志和11个同事在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2号计算所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公司的前身。从这一天开始,柳传志把自己投放到一个完全不可预知的人生轨道当中。

  在他40岁之前,中国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阶级斗争,整个中国都非常穷困,也没有办法让个人得到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让他很痛苦。 40岁以后,他正赶上国家改革开放,选择了创业,也知道会很艰难。曾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柳传志不得不放低身段去和基层工商管理人员打交道,为了一张审批报表,他得接受一个年轻办事员难看的脸色和难听的斥责。

  但即便如此,柳传志也丝毫没有回头的打算。那一年的冬天人们经常能看见柳传志在公司门口从一辆三轮车上卸货,柳传志后来回忆时说,除了蔬菜,那时候公司几乎什么都卖过。创业时的生存危机让“贸工技”这个基因牢牢嵌入联想的骨髓里。

  2014年深秋的一天,在靠近住所的一家酒店的会客室里,柳传志向记者回顾了30年前创业的难处:“80年代初成立的公司,遇到的第一个大难关就是在社会体制发生变革的时候,法制法规跟不上,人们的思想处于一个相对来说非常混乱的时期。”

  这样一个时期,对于柳传志和他的同事们最大的考验就是能辨别政策红线,尽量踩在红线里头。对红线的把握是高明的,也是高风险的:完全在红线里走,企业根本发展不起来;而走出红线,风险就无法估量。

  “那个时候政策的解释经常是掌握在执行人员的手里头。”

  那个时候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电脑品牌,对电脑进口额度和关税实施控制。这样一来,能搞到进口批文就成了中关村电脑公司的生存之道。联想自然也是争抢批文的一员,但柳传志为公司设定的底线是“法律手续必须完备”,“必要的时候要割让掉一些利益”。

  1988年,柳传志在香港建立香港联想,因为他发现从香港直接进口电脑要比内地便宜得多。借助各种关系,香港联想拿到了美国AST电脑的总代理。当时AST在电脑业并不是一个强势品牌,这就让联想在谈判时掌握了许多主动权。由于联想在内地强大的销售力量,AST在内地市场的声势甚至超过了康柏。

  “其实当时许多企业都在香港有派驻机构,做国外品牌代理,一些企业的实力比我们只强不弱,为什么他们最后做得没我们好?”是因为我亲自在香港把关,避免了其他公司因为员工与外国企业串通蒙骗国内公司情况的产生。

  在联想AST代理做得正热火朝天的时候,柳传志已经开始想做自主品牌电脑。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国产品牌对于国际品牌毫无抵抗能力,根据凌志军《联想风云》一书提供的数据,1994年,中国电脑市场上国际品牌所占份额高达40%,而且AST也不支持自己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另起炉灶。然而,这一年柳传志硬是克服上述阻力,让时年30岁的杨元庆担起重担,组建微机事业部,销售联想电脑。

  不久,国家放开国外电脑进口审批政策,一大批靠代理电脑为生的中关村商铺关门倒闭,而已经先行拥有自主品牌的联想却站稳了脚跟。这一经历让柳传志总结出“提前动手拐大弯”的经营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运用到后来各个发展时期。“机会的存在就是要在你做好眼前业务的时候,提前开始进行环境的研究,然后提前动手,拐大弯。等到你企业、行业里边出现问题了,再改,就来不及了。”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成为中国企业家的标志性人物,他不但4次得到邓小平的接见,还上了电影、写入课本。

  那是一个对市场和现代企业管理尚且懵懂无知的时代,那是一个仅凭胆量和一点点改变冲动就能成就豪杰的时代,那是一个从国家到个人都在如饥似渴地寻求出路、但又对出路充满怀疑和畏惧的时代。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马胜利这样的企业家被国家意志捧上神坛,又被市场力量迅速淘汰。

  现在回忆起那个草创的年代,柳传志认为,能够站住脚跟,最后一路走下来的,都是那些讲信誉、重承诺的企业。

  他掰着指头数下去:“王石、张瑞敏不也是84年的吗?南存辉好像也是。鲁冠球要早一些,任正非是87年的。那个年代办的企业,做统计的话,大概几千家就算很多了,最后倒的还是数量很大的。凡是能存活下来的企业,创业者能煽惑的还是少。鲁冠球是说什么就做什么的人,王石、张瑞敏也属于这种人。”

  柳传志始终认为守信是联想能发展起来的根本元素之一,因此有一段故事经常被他津津乐道:

  1992年,联想从香港进口原器件,然后在国内组装成机器。当时是在香港的中国银行贷了港币,回到内地赚了人民币后,再从进出口商那里兑换成港币还给银行。那一年年初,联想跟进出口商谈好了换汇的汇率是1:8,可到年底的时候,人民币暴跌,一下子变成1:12,于是进出口商不肯遵守先前1:8的兑换协约。为了按时还钱,柳传志硬是按照1:12的汇率兑换了港币,按时还给中国银行。“当时我们大概亏了一百多万块钱,1992和1993年的时候,一百多万块钱的净利润对我们也不是小数目了。”

  那一年,因为汇率变动,当时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按时还钱,于是当联想去银行还钱的时候,连银行都非常吃惊。

  后来,1996年,联想出现大亏损,股票也跌得很惨,但即便如此,由于之前良好的商誉,中国银行还是照样贷款给联想,确保了联想资金链不断,正常运行。

  2

  九死一生

  2000年4月,时任联想台式电脑事业部总经理的刘军将谢霆锋的照片递到柳传志手里的时候,柳传志看着照片惊诧地问:“这个摩登小孩儿怎么能做联想电脑的代言人?”

  多年以后柳传志还经常提起这个情节,谢霆锋当时仍显幼稚的形象与柳传志心目中的代言人形象相去甚远,但刘军给出的解释说服了柳传志:联想的战略方向是互联网,所以必须面对年轻人,而谢霆锋对年轻人有着一呼百应的效应。

  不久,以谢霆锋为主角的联想巨型广告牌,就树立在各大城市的街道旁了。

  事实上不只是谢霆锋,当年《流星花园》中炙手可热的F4,也曾被请做联想的品牌代言人。据当时到上海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介绍,当F4集体登场时,有年轻的女粉丝尖叫着昏厥了过去。

  对市场的尊重,让柳传志时刻保持着对“新”的兴趣。当电影《小时代》上映时,他耐着性子看完了整部片子,还让年轻员工与他交流看完《小时代》的感受。他很想通过这部电影,了解那些年轻人的想法。

  让柳传志有所触动的另一个情节是: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王健林与马云讨论网上购物的情景。王健林对在场的企业家说:你们谁在网上购物请举手,举手者寥寥无几。之后,马云站起来对坐在会场后面的年轻工作人员说:你们谁在网上购物请举手,结果很多人都把手举起来了,因为那些是年轻人!

  柳传志说:现在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经常会出现以前没见过的现象、以前没见过的思想。对这些不熟悉的现象和思想,不仅要包容,更要充满热情地去积极探知、不断学习。

  作为“文革”的经历者,柳传志认为那场政治运动带给自己最大的教训就是:做人不能跟风、不能钻营。这一原则也自然体现在后来他做企业的精神上,即做企业不能投机、不能跟风、不能为创新而创新。

  2000年前后,企业界流行“快鱼吃慢鱼”的思想,但柳传志觉得,事情还是看好了再做。就如自己一再强调的管理思想:确定战略时,一定要把事情想透,想透之后,就要坚决把事情做成。

  2001年,在大多数公司都在进行整合之际,柳传志却将联想一分为二,由杨元庆和郭为分别领衔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而柳传志则带领母公司联想控股,重新勾勒出了联想新的商业版图。同年,在联想充当“总参谋长”角色的朱立南带领一支队伍,白手起家,杀入风险投资领域,13年后,作为联想控股开展投资业务的先头部队的君联资本,投资了200多家初创期和扩展期企业,并将其中的近30家企业推向了上市。2012年,朱立南就任联想控股总裁,全力推进联想控股新战略的全面实施。

  “联想控股所设计的这种商业模式,没有一个可以完全对标的企业。”柳传志说。

  “联想的30年中,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其中有的是早年间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给带来的大麻烦,有的是我们战略决策错误造成的苦果,这里面有大量的难以忘怀的痛苦;当然,在这30年中,我们更充满了拼命咬牙坚持,突破九死一生,登上阶段性顶峰的愉悦—有大量鲜活的、栩栩如生的故事。”

  2014年,联想创办30年,在写给员工的一封内部信中,柳传志把创业的经过归纳为“九死一生”。

  3

  培养接班人

  柳传志给外界的印象是严谨、严厉、爽直、干脆,这也许是和他早年受过军事训练和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有关。但在“不打领带”的场合,柳传志却显得随和、宽厚,思路天马行空,对任何新事物、新观点都抱有浓厚的好奇心。

  亦严亦宽,也体现在他对接班人,尤其是杨元庆的态度上。

  1994年,他倾注公司全部资源,全力支持杨元庆这个年轻人开发联想PC业务。另一方面,他又多次当众严厉批评杨元庆,杨元庆委屈到痛哭。这一年,柳传志给杨元庆写了一封信,吐露了自己的苦衷:

  “在纯粹的商品社会,企业的创业者们把事业做大以后,交下班去应该得到一份从物质到精神的回报;而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机制的不同则不一定能保证这一点。这就使得老一辈的人把权力抓得牢牢的,宁可耽误了事情也不愿意交班。我的责任就是平和地让老同志交班,但要保证他们的利益。”

  20年后,柳传志再次向记者谈起这件事情时,坦言当时当众批评杨元庆是有意为之:“有时候你对下属严厉一些,其实是保护他。”

  但对于杨元庆的支持并非完全放手不管,尤其是在公司遭遇巨大困难的时候。

  2005年5月,联想实施了一次大胆的战略进攻:兼并国际巨头IBM的PC业务。这次进攻使联想成为真正的国际公司,但接下来却陷入管理和业务上的困顿。董事长杨元庆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杨元庆有学习能力,也非常努力。但他挺倔,并购IBM PC之后,出了一些问题,就是因为他在业务上非常熟悉,但是在跟美国人合作上还是有些生涩。”多年以后,柳传志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当时杨元庆的状态。

  2009年9月,柳传志宣布复出,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转任集团CEO。像每一次公司经历重大节点一样,有媒体将联想当时的状况称作是“站在悬崖边上”,而且非常直率地指出:联想到了这一地步,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只是次要因素,真正的因素是联想自己在管理和企业文化上出了大问题。

  “在并购IBM PC以前的中国联想,其领导人、团队都是经受过千锤百炼的考验的。但自从并购以后,则一切全变了,商业环境变了,团队变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变了——过去是单一大股东为主的董事会,现在是一个真正国际的董事会。过去打仗的方法要在新的环境下调整。要调整、要学习,那就会磨合、碰撞、矛盾;尤其是文化建立,这之中有大量的痛苦,要付很多学费。”

  在柳传志的主抓下,联想开始重新搭建领导班子并塑造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他需要外界对联想,特别是对杨元庆继续抱有信心。

  “2009年我到欧洲去宣讲的时候,下面坐着200多个老外,都比中国人岁数大,一个个挺绅士的。他们质疑说,公司业绩都跌成这样了,换一帮中国人就能管好吗?”

  柳传志当时给他们看了4张照片,讲了4个故事,分别是联想办养猪厂,为员工解决吃肉问题;办“72家房客”,为了让年轻人解决住房问题;为了老员工退休以后的生活非常好和内部员工的培养、提拔上,以人为本,提供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我说对国内外是一样的,这是历史事实,他们得信。一年以后,业务果然上去了,大家也拿了奖金了,工资也提高了,你再说话,那劲头就不一样了。”

  当时柳传志推行的企业文化还包括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就是讲每件事怎么去履行,我觉得推的还是挺深,后来在联想确实做到了说到做到。”

  2011年11月,柳传志再一次把联想集团董事长的职务交回杨元庆手中。8个月后,他又辞去联想控股总裁一职,由他培养的另一位领军人物朱立南任总裁,柳传志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作为一家以“投资+实业”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联想控股目前在下更大的一盘棋,包括两年内在香港上市。

  柳传志对联想的未来殚精竭虑,对这个国家的未来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

  2007年,柳传志写了一封给100年后中国人的信。信中柳传志介绍了20世纪自己耳濡目染的中国,描绘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也分析了盘根错节的社会症结。事实上,柳传志是想以自己的判断为20世纪的中国做以总结。这一年,柳传志63岁。

  在信里,这位老人真诚地问100年后的同胞:中国是不是世界强国了?排第几?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金豪资讯科技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