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增营收利润何以成为央企“牛皮癣”
美丽说/2017-12-27/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期待国家审计机关严格履行对央企的审计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大对央企的财务审计,依法建议和督促相关部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严肃查处,对相关人员严厉问责。如此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央企财务运营局面定能有明显改观。 审计署审计长胡 ...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期待国家审计机关严格履行对央企的审计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大对央企的财务审计,依法建议和督促相关部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严肃查处,对相关人员严厉问责。如此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央企财务运营局面定能有明显改观。
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昨天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报告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时透露,针对审计发现18家中央企业业绩不实,虚增2000多亿元收入的问题,已调整账目报表1790.88亿元,清退追回违规资金3159.82万元,处理处分149人次。(相关报道见03版)
平心而论,央企改革一直在持续深化,尤其是今年前11个月,在剔除高利润的金融央企后,其余各类央企利润同比增幅23.5%,是近五年来财务报表最靓的一年。然而,部分央企虚增业绩的行为,再次影响了各界对央企的评价,除了让人遗憾,还让人平添“叹其不易、怒其不正”之感。
十八大以来,央企经过多轮调整重组,总量已递减至不足95家,其中约有80家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且大部分已集中在国民经济主要战略性行业和领域。审计署每年综合审计央企上年度的运营情况,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2010年起,审计署每年对央企的财务运营情况进行单独公告。最初对央企的财务审计每年安排10家左右,2015年起每年安排20家左右,到本次审计公告为止,央企财务审计在完成全覆盖之后已进入第二轮。查阅历年审计报告,央企财务运营的三大突出问题,始终是资产流失、投资失误及虚增营收和利润。鉴于“吹牛须上税”,虚增营收和利润乃典型的失信而不利己。
胡泽君审计长昨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时披露的央企虚增营收和利润事实,今年6月已在《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作过公开披露。报告涉及的虚增营收和利润,不只是去年被查实的情况,而是“近年累计虚增的营收和利润”,它们分别占到18家受审央企同期营收的0.8%和1.7%,而对照历年同类审计披露,客观地说,虚增占比还是逐年不降的。这样的下降,一方面证明央企财务的内审篱笆在逐年扎紧,另一方面则再次证明,央企内审制度的漏洞仍堵不胜堵。此外,尤其不能忌讳的是,仅审计18家央企,虚增数字就达2000亿元和200亿元,若对同期现有全部央企作同一审计,虚增数字很可能进一步加大。
部分央企虚增营收和利润可谓“屡审屡犯”,舆论称之为久治难愈央企“牛皮癣”。这块“牛皮癣”真是不治之症吗?应该说,只要继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央企“牛皮癣”是可以做到根治的,至少虚增营收利润占比仍有大幅下降的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已对继续深化国企改革作出战略规划,本周二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此作为明年重点攻关工作之一。可以相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经过多年努力,央企“牛皮癣”疾患当能得到有效遏制。
首先,要加快央企非主业的混改进程,如中石化三年前剥离成品油零售板块进行混改,不但引进了千亿元社会资本,而且也引进了外部股东的财务监督,致使财务真实性大为改观。否则,对虚增营收和利润导致的“吹牛交税”,外部股东是绝不会认账的。
其次,在剥离副业后大幅压缩央企“孙子和重孙子”公司。压缩力度越大,国资流失风险越小,否则,财务内审链条越长,虚增营收和利润的内审难度就越大。
再次,剥离副业后将央企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分线运行,争取央企本级在国内外整体上市。当央企通过上市转变为“公众公司”,财务季报受到外部性市场监督,签约的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将因无法承受证监部门的连带严惩,必须认真履行外部监督职能,严格遏制和防范央企虚增营收和利润的行为。
最后,期待国家审计机关严格履行对央企的审计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大对央企的财务审计,尤其要扩大年审覆盖面,并依法建议和督促相关部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严肃查处,对相关人员严厉问责。如此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央企财务运营局面定能有明显改观。
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期待国家审计机关严格履行对央企的审计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大对央企的财务审计,依法建议和督促相关部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严肃查处,对相关人员严厉问责。如此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央企财务运营局面定能有明显改观。
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昨天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报告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时透露,针对审计发现18家中央企业业绩不实,虚增2000多亿元收入的问题,已调整账目报表1790.88亿元,清退追回违规资金3159.82万元,处理处分149人次。(相关报道见03版)
平心而论,央企改革一直在持续深化,尤其是今年前11个月,在剔除高利润的金融央企后,其余各类央企利润同比增幅23.5%,是近五年来财务报表最靓的一年。然而,部分央企虚增业绩的行为,再次影响了各界对央企的评价,除了让人遗憾,还让人平添“叹其不易、怒其不正”之感。
十八大以来,央企经过多轮调整重组,总量已递减至不足95家,其中约有80家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且大部分已集中在国民经济主要战略性行业和领域。审计署每年综合审计央企上年度的运营情况,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2010年起,审计署每年对央企的财务运营情况进行单独公告。最初对央企的财务审计每年安排10家左右,2015年起每年安排20家左右,到本次审计公告为止,央企财务审计在完成全覆盖之后已进入第二轮。查阅历年审计报告,央企财务运营的三大突出问题,始终是资产流失、投资失误及虚增营收和利润。鉴于“吹牛须上税”,虚增营收和利润乃典型的失信而不利己。
胡泽君审计长昨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时披露的央企虚增营收和利润事实,今年6月已在《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作过公开披露。报告涉及的虚增营收和利润,不只是去年被查实的情况,而是“近年累计虚增的营收和利润”,它们分别占到18家受审央企同期营收的0.8%和1.7%,而对照历年同类审计披露,客观地说,虚增占比还是逐年不降的。这样的下降,一方面证明央企财务的内审篱笆在逐年扎紧,另一方面则再次证明,央企内审制度的漏洞仍堵不胜堵。此外,尤其不能忌讳的是,仅审计18家央企,虚增数字就达2000亿元和200亿元,若对同期现有全部央企作同一审计,虚增数字很可能进一步加大。
部分央企虚增营收和利润可谓“屡审屡犯”,舆论称之为久治难愈央企“牛皮癣”。这块“牛皮癣”真是不治之症吗?应该说,只要继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央企“牛皮癣”是可以做到根治的,至少虚增营收利润占比仍有大幅下降的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已对继续深化国企改革作出战略规划,本周二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此作为明年重点攻关工作之一。可以相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经过多年努力,央企“牛皮癣”疾患当能得到有效遏制。
首先,要加快央企非主业的混改进程,如中石化三年前剥离成品油零售板块进行混改,不但引进了千亿元社会资本,而且也引进了外部股东的财务监督,致使财务真实性大为改观。否则,对虚增营收和利润导致的“吹牛交税”,外部股东是绝不会认账的。
其次,在剥离副业后大幅压缩央企“孙子和重孙子”公司。压缩力度越大,国资流失风险越小,否则,财务内审链条越长,虚增营收和利润的内审难度就越大。
再次,剥离副业后将央企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分线运行,争取央企本级在国内外整体上市。当央企通过上市转变为“公众公司”,财务季报受到外部性市场监督,签约的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将因无法承受证监部门的连带严惩,必须认真履行外部监督职能,严格遏制和防范央企虚增营收和利润的行为。
最后,期待国家审计机关严格履行对央企的审计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大对央企的财务审计,尤其要扩大年审覆盖面,并依法建议和督促相关部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严肃查处,对相关人员严厉问责。如此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央企财务运营局面定能有明显改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下一篇:信托资金不得违规投向房地产股市 上一篇:水滴不再直播产品别再甩锅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前方天堂还是地狱?特斯拉未来挑战全剖析
数码家电/阅读:15 -
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得看立法者的进度
移动应用/阅读:17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