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经济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蔚蓝色动能持续释放
美丽说/2021-07-07/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今年年初,国内首条东亚至中亚商品车陆海联运通道在大连港开通。经海运抵达大连的进口汽车,将搭乘中欧班列驶向中亚各国,实现我国至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陆海联运大通道的持续提质扩容。 以港立市、因海兴市。海洋,是大连经济永恒的主题。如今,大连已建成 ...
今年年初,国内首条东亚至中亚商品车陆海联运通道在大连港开通。经海运抵达大连的进口汽车,将搭乘中欧班列驶向中亚各国,实现我国至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陆海联运大通道的持续提质扩容。
以港立市、因海兴市。海洋,是大连经济永恒的主题。如今,大连已建成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大连正发挥独特地缘优势,以海洋为引领,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三大中心”,一座“海洋经济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港航物流与生态保护并重
去年9月份,力拓—大连港中国港口首次保税混矿项目启动。作为国内首个具备保税混矿资质和国家首批允许接卸40万吨矿船的专业化矿石码头,大连港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多国别、多矿种“保税混矿”的港口,也成为力拓集团在中国港口开展保税混矿业务的首选合伙人。
“在打造世界一流强港过程中,大连港国际中转分拨能力是重要指标之一。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混矿业务。”辽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挂牌4年来,不仅完成辽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19项改革试验任务,“保税混矿监管模式”“进境粮食全流程监管”等创新举措入选改革试点经验。
大连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刘爱民说,大连片区推出“保税混兑”集成创新,打造“保税混矿”升级版,形成了大连标准矿,铁矿石国际中转量突破2400万吨,居全国港口第一;国内首推的“冷链全球中心仓”监管新模式,香蕉进口量占全国37%,水产品国际中转量位居全国第一;全国首创的“委内加工”进口监管新模式,集成“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平台”。
同时,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大连工作重中之重。今年1月1日起,《大连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在普兰店湾海域生态修复工作现场,数十辆工程车往来穿梭,大片围海养殖圈被拆除,逐步恢复滨海湿地原貌。在大连甘井子区蟹子湾,因长期无人管理,一度出现海滩垃圾遍地的情况。《大连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对海岸带保护、利用、退线管理等方面予以规范和明确,提出了建立“湾长制”和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加强对海岸带的巡查和保护。根据相关条例,甘井子区亦采取了长效机制措施,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负责人,确保海岸线巡查保护和海滩垃圾清理工作取得实效。
抢抓机遇快速崛起
海洋强国战略为大连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带来重要机遇。近年来,大连在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化工、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方面发展迅速,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始终高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全力推动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正逢其时。
《大连港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提出,大连港未来形成以“两岛三湾”为重点、其他港区为补充的总体发展格局。
大连港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连港在巩固和强化装卸储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等传统功能的同时,将重点拓展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海洋产业集聚、邮轮服务、自由贸易等功能。继续巩固集装箱、能源、商品汽车、邮轮运输枢纽地位,提升中转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拓展现代服务功能,加快物流、贸易、金融等航运要素集聚,引领港口群转型升级。
为进一步将科技、智力要素与海洋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大连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激发经济发展“蓝色动能”,大连市科协也发挥了智力密集、人才密集优势,成立“海洋与渔业科技服务团”。
大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代刚说,大连市科协与中国水产学会、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产业校企联盟签订了《环渤海区域渔业生产科技服务合作协议》;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签订《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服务合作协议》。通过搭建一系列的合作平台,将专家智力赋能大连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
确定“两个阶段”新目标
2019年,大连提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此后又提出建设“大气磅礴兼具时尚浪漫气质的海洋中心城市”。
“作为港口城市,大连不仅在港航物流方面地位突出,区位优越、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大连还有着相当优越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和海洋产业基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春宇说。
2020年,大连出台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指导意见,综合考虑上海市、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规划部署要求与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大连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五大核心任务。包括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能级、高质量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海洋综合管治能力。“第一阶段到2025年,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增加值比2018年翻一番。第二阶段到2035年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大连市发改委副主任殷永江说。
殷永江告诉记者,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是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发挥大连在东北振兴中重要作用的选择,也可充分发挥大连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大鹏)
以港立市、因海兴市。海洋,是大连经济永恒的主题。如今,大连已建成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大连正发挥独特地缘优势,以海洋为引领,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三大中心”,一座“海洋经济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港航物流与生态保护并重
去年9月份,力拓—大连港中国港口首次保税混矿项目启动。作为国内首个具备保税混矿资质和国家首批允许接卸40万吨矿船的专业化矿石码头,大连港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多国别、多矿种“保税混矿”的港口,也成为力拓集团在中国港口开展保税混矿业务的首选合伙人。
“在打造世界一流强港过程中,大连港国际中转分拨能力是重要指标之一。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混矿业务。”辽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挂牌4年来,不仅完成辽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19项改革试验任务,“保税混矿监管模式”“进境粮食全流程监管”等创新举措入选改革试点经验。
大连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刘爱民说,大连片区推出“保税混兑”集成创新,打造“保税混矿”升级版,形成了大连标准矿,铁矿石国际中转量突破2400万吨,居全国港口第一;国内首推的“冷链全球中心仓”监管新模式,香蕉进口量占全国37%,水产品国际中转量位居全国第一;全国首创的“委内加工”进口监管新模式,集成“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平台”。
同时,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大连工作重中之重。今年1月1日起,《大连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在普兰店湾海域生态修复工作现场,数十辆工程车往来穿梭,大片围海养殖圈被拆除,逐步恢复滨海湿地原貌。在大连甘井子区蟹子湾,因长期无人管理,一度出现海滩垃圾遍地的情况。《大连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对海岸带保护、利用、退线管理等方面予以规范和明确,提出了建立“湾长制”和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加强对海岸带的巡查和保护。根据相关条例,甘井子区亦采取了长效机制措施,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负责人,确保海岸线巡查保护和海滩垃圾清理工作取得实效。
抢抓机遇快速崛起
海洋强国战略为大连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带来重要机遇。近年来,大连在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化工、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方面发展迅速,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始终高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全力推动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正逢其时。
《大连港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提出,大连港未来形成以“两岛三湾”为重点、其他港区为补充的总体发展格局。
大连港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连港在巩固和强化装卸储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等传统功能的同时,将重点拓展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海洋产业集聚、邮轮服务、自由贸易等功能。继续巩固集装箱、能源、商品汽车、邮轮运输枢纽地位,提升中转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拓展现代服务功能,加快物流、贸易、金融等航运要素集聚,引领港口群转型升级。
为进一步将科技、智力要素与海洋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大连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激发经济发展“蓝色动能”,大连市科协也发挥了智力密集、人才密集优势,成立“海洋与渔业科技服务团”。
大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代刚说,大连市科协与中国水产学会、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产业校企联盟签订了《环渤海区域渔业生产科技服务合作协议》;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签订《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服务合作协议》。通过搭建一系列的合作平台,将专家智力赋能大连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
确定“两个阶段”新目标
2019年,大连提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此后又提出建设“大气磅礴兼具时尚浪漫气质的海洋中心城市”。
“作为港口城市,大连不仅在港航物流方面地位突出,区位优越、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大连还有着相当优越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和海洋产业基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春宇说。
2020年,大连出台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指导意见,综合考虑上海市、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规划部署要求与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大连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五大核心任务。包括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能级、高质量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海洋综合管治能力。“第一阶段到2025年,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增加值比2018年翻一番。第二阶段到2035年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大连市发改委副主任殷永江说。
殷永江告诉记者,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是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发挥大连在东北振兴中重要作用的选择,也可充分发挥大连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大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下一篇:好项目不应分“新旧内外” 上一篇:六部门出台意见加快构建制造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