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产业面临重要机遇期
美丽说/2018-04-27/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 我国核电产业面临重要机遇期 近年来,我国在运核电机组数量不断增长,第三代核电技术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专家认为,未来核电发展要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从而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
我国核电产业面临重要机遇期
近年来,我国在运核电机组数量不断增长,第三代核电技术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专家认为,未来核电发展要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从而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在日前举办的2018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37台,装机规模3581万千瓦,位列全球第四;发电量2474.69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94%,位列全球第三。机组运行安全稳定,总体运行业绩指标优良。
报告显示,我国在建核电规模全球领先,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共20台,总装机容量2287万千瓦,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其中,有一半采用的是三代核电技术。报告认为,以华龙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华龙一号为例,其燃料组件、蒸汽发生器、DCS仪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均实现了国内自主设计与制造,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7%以上;同时,CAP1400在超大型锻件、核级锆材、核级电缆、安全壳钢板等一批关键材料研制上取得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此外,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小型反应堆研发和示范工程准备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但也要看到,历史上三哩岛、切尔诺贝利、福岛三大核事故给全球核能事业带来的影响依旧存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华祝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核电产业,未来发展依旧面临着安全性、经济性、放射性废物管理、公众接受度等诸多挑战。
针对安全性问题,报告指出,必须统筹好核电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在《核安全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其他核能相关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核电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核安全监管,优化改进核电建设全过程安全管理与质量保证,提升核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水平。同时,要不断提高核安全基础科研能力,发展先进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提高核废物的安全管理水平,特别是要攻克高放废物分离、固化、深地处置技术,确保环境安全。
报告认为,核电是一个长生命周期行业,前期投资大,工程建设、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制约其发展,同时在电力改革的影响下,降负荷运行也使得核发电量损失较大。对此,报告建议,要通过改进优化设计、建安一体化、模块化制造、标准化与批量化建设等手段,降低三代核电项目工程造价;把发展先进的核电站运维、检修技术作为提高核电站运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降低运维成本;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增强核电站运行灵活性,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
“核电行业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选择,将在我国低碳能源体系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在《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编委会主编张廷克看来,未来30年是中国核电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建设核电强国的关键阶段。
报告显示,核电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量的10.6%,我国对化石能源依赖过大,核电发电量仅为总发电量的3.94%。《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8800万千瓦。从目前国内情况看,要想实现规划目标,未来几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建设6台至8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
“我国核电产业发展要有新作为,全力推动核电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核电强国。”张廷克介绍说,我国采取“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在2035年前,自主三代压水堆技术将是国内新建核电的主力堆形,华龙一号、CAP1000/1400将在国内规模化发展。到2035年后,我国核能的生产方式将向压水堆与包括快堆在内的先进核能系统匹配发展方向转变。
当前,全球核电产业虽然受到诸多因素冲击,但报告对未来核电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并建议要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以核电为龙头,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从而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记者李芃达)
我国核电产业面临重要机遇期
近年来,我国在运核电机组数量不断增长,第三代核电技术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专家认为,未来核电发展要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从而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在日前举办的2018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37台,装机规模3581万千瓦,位列全球第四;发电量2474.69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94%,位列全球第三。机组运行安全稳定,总体运行业绩指标优良。
报告显示,我国在建核电规模全球领先,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共20台,总装机容量2287万千瓦,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其中,有一半采用的是三代核电技术。报告认为,以华龙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华龙一号为例,其燃料组件、蒸汽发生器、DCS仪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均实现了国内自主设计与制造,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7%以上;同时,CAP1400在超大型锻件、核级锆材、核级电缆、安全壳钢板等一批关键材料研制上取得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此外,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小型反应堆研发和示范工程准备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但也要看到,历史上三哩岛、切尔诺贝利、福岛三大核事故给全球核能事业带来的影响依旧存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华祝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核电产业,未来发展依旧面临着安全性、经济性、放射性废物管理、公众接受度等诸多挑战。
针对安全性问题,报告指出,必须统筹好核电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在《核安全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其他核能相关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核电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核安全监管,优化改进核电建设全过程安全管理与质量保证,提升核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水平。同时,要不断提高核安全基础科研能力,发展先进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提高核废物的安全管理水平,特别是要攻克高放废物分离、固化、深地处置技术,确保环境安全。
报告认为,核电是一个长生命周期行业,前期投资大,工程建设、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制约其发展,同时在电力改革的影响下,降负荷运行也使得核发电量损失较大。对此,报告建议,要通过改进优化设计、建安一体化、模块化制造、标准化与批量化建设等手段,降低三代核电项目工程造价;把发展先进的核电站运维、检修技术作为提高核电站运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降低运维成本;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增强核电站运行灵活性,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
“核电行业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选择,将在我国低碳能源体系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在《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编委会主编张廷克看来,未来30年是中国核电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建设核电强国的关键阶段。
报告显示,核电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量的10.6%,我国对化石能源依赖过大,核电发电量仅为总发电量的3.94%。《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8800万千瓦。从目前国内情况看,要想实现规划目标,未来几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建设6台至8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
“我国核电产业发展要有新作为,全力推动核电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核电强国。”张廷克介绍说,我国采取“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在2035年前,自主三代压水堆技术将是国内新建核电的主力堆形,华龙一号、CAP1000/1400将在国内规模化发展。到2035年后,我国核能的生产方式将向压水堆与包括快堆在内的先进核能系统匹配发展方向转变。
当前,全球核电产业虽然受到诸多因素冲击,但报告对未来核电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并建议要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以核电为龙头,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从而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记者李芃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前方天堂还是地狱?特斯拉未来挑战全剖析
数码家电/阅读:15 -
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得看立法者的进度
移动应用/阅读:17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