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重生|十年生聚
美丽说/2018-05-12/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5月2日,汶川县城。 岷江路中段,羌族特色的饭店林立于街道两旁。正值晚饭时间,各家饭店大厅里挤满了客人,浓浓的川渝口音中夹杂着或普通话或其他外地口音。 “客人”则是来自成都、重庆、西安等地的游客。多名饭店负责人坦言,近几年的每年4月中旬后,来自 ...
5月2日,汶川县城。
岷江路中段,羌族特色的饭店林立于街道两旁。正值晚饭时间,各家饭店大厅里挤满了客人,浓浓的川渝口音中夹杂着或普通话或其他外地口音。
“客人”则是来自成都、重庆、西安等地的游客。多名饭店负责人坦言,近几年的每年4月中旬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陆续涌进汶川,目的是观光、度假等,饭店里也随之热闹起来。汶川县政府网描述,该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居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其地处震中而被世人所关注。十年前的那场地震,也因此被描述为汶川“5·12”地震。
“灾区变景区,是汶川十年来最大的变化。”5月3日,汶川县旅游局副局长李杰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回忆。
他介绍,汶川的农业、工业等在“5·12”地震中损失巨大,当地在震后开始挖掘并整合羌族文化、大禹文化、大熊猫等旅游资源。汶川县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7年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7.15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近47%。十年间,年均增长55.4%。
“吃上了旅游饭”
从汶川县城出发,向西北方向9公里,是达拉布庄园。5月3日,唐林正在庄园内审阅一份“资金申请报告”,内容涉及庄园扩建建设。
而在两年前,唐林还在成都经营着一家大型建筑公司。2016年3月,他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联合村,与合伙人一起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达拉布庄园。联合村包括东门寨等3个自然村,地处汶川县龙溪乡,此前是个拥有900余人的国家级贫困行政村。唐林介绍,该村最大的特色是羌族人聚集地,在汶川“5·12”地震前,其语言、服饰、民族乐器等文化的传承、保存都非常完整。
“一场大地震,包括许多羌族艺人,几乎都消失了。”唐林回忆,灾后重建时,当地政府将所在村子以“景区标准”打造、重建。
汶川县县长旺娜向记者描述,汶川县在震后进行产业转型,开始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包括大熊猫、自然生态、羌族文化、大禹文化等,发展全域旅游。唐林正是看好了这一契机,将其所在羌寨,连接起10多公里长的羌人谷,端起了“旅游”这碗饭。他的族人及周边村民也吃起了“旅游饭”,开起了农家乐、种上了大樱桃树等。
地处绵虒镇的大禹农庄,也在这一旅游大餐中尝到了甜头。大禹农庄董事、副总经理何宇告诉本报记者,该农庄凭借“大禹出生地”、自然生态等,在2018年预计收入2000万元。他回忆称,大禹农庄是在“5·12”地震后进驻汶川援助建设,最初是投资畜牧业,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布局,大禹农庄也随之改变投资方向,主打大禹文化、农家乐、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发等。大禹农庄提供的资料介绍,截至目前,该农庄总投资1亿余元,整体建设已经结束。
“灾区变景区,是汶川十年来最大的变化。”李杰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描述。
他坦言,汶川在十年间经历了灾区变景区、农民变居民、家园变花园的一个过程。汶川县政府多名人士称,汶川在10年前的“5·12”地震中处于震中,各方损失严重,受到了全国及世界的关注,援建、重建使汶川实现跨越式发展,但随着重建红利的耗尽,持续的大项目、大投资逐步难以为继。
旺娜对此描述,对于汶川而言,其是全国仅有的4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县境西南部为卧龙自然保护区,地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带等,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她介绍,汶川在震后重新定位、调整产业,挖掘已有的资源优势,打造了4个4A级景区,并将其中3个景区联合打造成“汶川特别旅游区”的5A级景区。《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汶川县政府获得的资料显示,该县目前按照“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总体思路,采取南、北差异化布局。李杰介绍,地处南部的映秀镇、三江镇、水磨镇等,布局养老、生态、避暑,北部区域则是侧重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等运动康养。
上一页123下一页查看全文
岷江路中段,羌族特色的饭店林立于街道两旁。正值晚饭时间,各家饭店大厅里挤满了客人,浓浓的川渝口音中夹杂着或普通话或其他外地口音。
“客人”则是来自成都、重庆、西安等地的游客。多名饭店负责人坦言,近几年的每年4月中旬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陆续涌进汶川,目的是观光、度假等,饭店里也随之热闹起来。汶川县政府网描述,该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居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其地处震中而被世人所关注。十年前的那场地震,也因此被描述为汶川“5·12”地震。
“灾区变景区,是汶川十年来最大的变化。”5月3日,汶川县旅游局副局长李杰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回忆。
他介绍,汶川的农业、工业等在“5·12”地震中损失巨大,当地在震后开始挖掘并整合羌族文化、大禹文化、大熊猫等旅游资源。汶川县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7年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7.15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近47%。十年间,年均增长55.4%。
“吃上了旅游饭”
从汶川县城出发,向西北方向9公里,是达拉布庄园。5月3日,唐林正在庄园内审阅一份“资金申请报告”,内容涉及庄园扩建建设。
而在两年前,唐林还在成都经营着一家大型建筑公司。2016年3月,他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联合村,与合伙人一起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达拉布庄园。联合村包括东门寨等3个自然村,地处汶川县龙溪乡,此前是个拥有900余人的国家级贫困行政村。唐林介绍,该村最大的特色是羌族人聚集地,在汶川“5·12”地震前,其语言、服饰、民族乐器等文化的传承、保存都非常完整。
“一场大地震,包括许多羌族艺人,几乎都消失了。”唐林回忆,灾后重建时,当地政府将所在村子以“景区标准”打造、重建。
汶川县县长旺娜向记者描述,汶川县在震后进行产业转型,开始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包括大熊猫、自然生态、羌族文化、大禹文化等,发展全域旅游。唐林正是看好了这一契机,将其所在羌寨,连接起10多公里长的羌人谷,端起了“旅游”这碗饭。他的族人及周边村民也吃起了“旅游饭”,开起了农家乐、种上了大樱桃树等。
地处绵虒镇的大禹农庄,也在这一旅游大餐中尝到了甜头。大禹农庄董事、副总经理何宇告诉本报记者,该农庄凭借“大禹出生地”、自然生态等,在2018年预计收入2000万元。他回忆称,大禹农庄是在“5·12”地震后进驻汶川援助建设,最初是投资畜牧业,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布局,大禹农庄也随之改变投资方向,主打大禹文化、农家乐、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发等。大禹农庄提供的资料介绍,截至目前,该农庄总投资1亿余元,整体建设已经结束。
“灾区变景区,是汶川十年来最大的变化。”李杰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描述。
他坦言,汶川在十年间经历了灾区变景区、农民变居民、家园变花园的一个过程。汶川县政府多名人士称,汶川在10年前的“5·12”地震中处于震中,各方损失严重,受到了全国及世界的关注,援建、重建使汶川实现跨越式发展,但随着重建红利的耗尽,持续的大项目、大投资逐步难以为继。
旺娜对此描述,对于汶川而言,其是全国仅有的4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县境西南部为卧龙自然保护区,地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带等,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她介绍,汶川在震后重新定位、调整产业,挖掘已有的资源优势,打造了4个4A级景区,并将其中3个景区联合打造成“汶川特别旅游区”的5A级景区。《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汶川县政府获得的资料显示,该县目前按照“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总体思路,采取南、北差异化布局。李杰介绍,地处南部的映秀镇、三江镇、水磨镇等,布局养老、生态、避暑,北部区域则是侧重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等运动康养。
上一页123下一页查看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前方天堂还是地狱?特斯拉未来挑战全剖析
数码家电/阅读:15 -
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得看立法者的进度
移动应用/阅读:17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