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争相申请新增专业 能否缓解新兴行业“人才荒”?
美丽说/2018-06-13/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原标题:高校争相申请新增专业 能否缓解新兴行业“人才荒”? 新增专业能否缓解新兴行业“人才荒”?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大学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国内570所高校新增专业2311个,其中新增备案2015个,新增审批206个,相比之下,撤销的只有241个。 在这些 ...
原标题:高校争相申请新增专业 能否缓解新兴行业“人才荒”?
新增专业能否缓解新兴行业“人才荒”?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大学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国内570所高校新增专业2311个,其中新增备案2015个,新增审批206个,相比之下,撤销的只有241个。
在这些新增专业中,有250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近60所新增“机器人专业”,其余新增较多的还有“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物联网工程”等。
高校之所以争相申请这些专业,是因为这些专业所属的行业,正是当下媒体报道中的热门,生源不愁。在考生看来,这些专业名称“时髦”,而在家长看来,未来就业不用愁。因为企业和行业专家们经常在说,这些新兴行业存在多少多少的人才缺口,动辄以百万人为单位。但是当年“光伏专业”的经历,似乎早就被人忘在脑后了。
那么,这些新增专业,真的能满足企业在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么?
首先,新兴行业缺人与否,取决于其行业和相应技术的发展情况,也取决于人才供给情况。目前,对这些行业存在多少万人才缺口,都是预测性的,新兴行业未来如何发展,也存在诸多变数。也就是说,无人能知道,四年之后,甚至研究生毕业六七年之后,这些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行业规模和用人需求情况,更不要说“一窝蜂”地上了新专业,大量毕业生同年毕业,企业能否“吃得下”?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来源绝不只是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因为,再新兴的行业,也是人做出来的,其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可以在拥有其它专业背景基础上进行二次学习而来。而在具体工作时,也是工种细分化,具体到不同专业。换言之,许多新兴行业的岗位,其它专业的人才也能干,比如大数据工作,学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样能从事,机器人等专业亦然。
事实上,高校开设这些新兴专业,其师资力量、教学工具一样要从其它专业“舶来”,因为之前根本没有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何谈专业师资呢?对于部分高校而言,只不过是把旧有专业换个帽子而已,但这样的帽子,却缩小了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这些申请新兴行业的高校,并非都是在相关专业具有领先水平的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只是偏远地区的二本、三本院校,不论是教研力量还是硬件水平都有限。而这些新兴行业,在不同省份之间,其人才储备和行业分布大为不同,以数字人才储备和行业分布为例,其“南强北弱”就较为明显。那么,处于行业发展水平较弱地域的高校,其能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实践和就业资源呢?
对高校而言,新申请到一个专业,特别是教学教研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仪器设备的专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毕竟可以藉此增加教师、采购设备,相应的学位点也增多了。但是如果只为图“新”而申请专业,如此培养的人才,是难以适应企业和行业所需的。
一方面,求贤若渴的企业,不妨深入高校,加强产学研互动,共同培养所需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也应练好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同时增加实践性学习的机会。如果不能如此,恐怕四年之后,又是一番“某专业毕业生求职难,企业却抱怨招不到人才”的景象了。
新增专业能否缓解新兴行业“人才荒”?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大学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国内570所高校新增专业2311个,其中新增备案2015个,新增审批206个,相比之下,撤销的只有241个。
在这些新增专业中,有250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近60所新增“机器人专业”,其余新增较多的还有“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物联网工程”等。
高校之所以争相申请这些专业,是因为这些专业所属的行业,正是当下媒体报道中的热门,生源不愁。在考生看来,这些专业名称“时髦”,而在家长看来,未来就业不用愁。因为企业和行业专家们经常在说,这些新兴行业存在多少多少的人才缺口,动辄以百万人为单位。但是当年“光伏专业”的经历,似乎早就被人忘在脑后了。
那么,这些新增专业,真的能满足企业在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么?
首先,新兴行业缺人与否,取决于其行业和相应技术的发展情况,也取决于人才供给情况。目前,对这些行业存在多少万人才缺口,都是预测性的,新兴行业未来如何发展,也存在诸多变数。也就是说,无人能知道,四年之后,甚至研究生毕业六七年之后,这些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行业规模和用人需求情况,更不要说“一窝蜂”地上了新专业,大量毕业生同年毕业,企业能否“吃得下”?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来源绝不只是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因为,再新兴的行业,也是人做出来的,其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可以在拥有其它专业背景基础上进行二次学习而来。而在具体工作时,也是工种细分化,具体到不同专业。换言之,许多新兴行业的岗位,其它专业的人才也能干,比如大数据工作,学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样能从事,机器人等专业亦然。
事实上,高校开设这些新兴专业,其师资力量、教学工具一样要从其它专业“舶来”,因为之前根本没有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何谈专业师资呢?对于部分高校而言,只不过是把旧有专业换个帽子而已,但这样的帽子,却缩小了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这些申请新兴行业的高校,并非都是在相关专业具有领先水平的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只是偏远地区的二本、三本院校,不论是教研力量还是硬件水平都有限。而这些新兴行业,在不同省份之间,其人才储备和行业分布大为不同,以数字人才储备和行业分布为例,其“南强北弱”就较为明显。那么,处于行业发展水平较弱地域的高校,其能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实践和就业资源呢?
对高校而言,新申请到一个专业,特别是教学教研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仪器设备的专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毕竟可以藉此增加教师、采购设备,相应的学位点也增多了。但是如果只为图“新”而申请专业,如此培养的人才,是难以适应企业和行业所需的。
一方面,求贤若渴的企业,不妨深入高校,加强产学研互动,共同培养所需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也应练好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同时增加实践性学习的机会。如果不能如此,恐怕四年之后,又是一番“某专业毕业生求职难,企业却抱怨招不到人才”的景象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前方天堂还是地狱?特斯拉未来挑战全剖析
数码家电/阅读:15 -
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得看立法者的进度
移动应用/阅读:17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