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4+7”药品带量采购试点揭开神秘面纱 乙肝“药霸”降价90%
美丽说/2018-12-08/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12月6日,由4个直辖市和7个省会或计划单列市参与的药品集中采购试点,陆续揭晓拟中标结果。据了解,这 ...
12月6日,由4个直辖市和7个省会或计划单列市参与的药品集中采购试点,陆续揭晓拟中标结果。据了解,这场“4+7”的药品带量采购中选品种大幅度降价。预中选品种大幅度降价,有“乙肝药霸”之称的正大天晴恩替卡韦降幅超90%,阿斯利康公司的吉非替尼降价75%,这样的降幅远超业内预估的10%~40%。
所谓的带量采购,就是以量换价,也就是用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用药总量的60%~70%,交换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以及原研产品的最低报价。
在带量采购模式下,最低价+独家中标的规则有效推动仿制药销售模式变革,破除仿制药的营销壁垒。未来仿制药竞争更趋向大制造模式,由过去的营销制胜转变为综合成本竞争。受制于一致性评价进度,首批纳入11个试点城市的带量采购品种仅31 个,短期对行业影响有限,但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带量采购的品种增加,试点范围扩大,仿制药产业整体都将发生变革,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仿制药整体竞争加剧,降价加速,压制估值水平。
“预中选的国内企业的仿制药都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这个价格,对于药企无疑是当头一棒。”一位医药专家表示。
尽管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拟中选结果,但医药股已出现明显波动。比如,乐普医疗连续两天跌停,华东医药今日下跌9.61%、海正药业下跌超过6%。
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带量采购结束了花钱不管实际的尴尬局面,预计将成为公立医疗机构体系药品采购的常态。
药企必须就自身情况,对在研品种和计划做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有个合理的规划,否则未来的路会非常难走。
某中资药企的一位工作人员则认为,参与带量采购的品种都是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价格如此之低直接影响了企业参与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毕竟在药品一致性评价过程中,企业投入很大。“原本过了一致性评价弄个免死牌,结果换个竞标死法。”他认为未来大家会放弃一致性评价。
不过有专家分析,其中也有涨价的品种,比如石药欧意的卡托普利片25mg涨幅862%;常州制药的卡托普利片25mg涨幅569%;石药欧意的盐酸曲马多片50mg涨幅232%。
“感觉还是能保证生产成本和利润的,很少有低于0.5元报价的,只有京新的氨氯地平0.14元、华海的厄贝沙坦0.2元,这些都是超大量的品种,原料药工艺技术成熟。”一位医药界业内人士表示。
据国泰君安证券证券研究报告了解到,首先必须说明的是,降价减负是医药行业,特别是现阶段中国医药行业的“主旋律”。
我国药价调整历经了:发改委——最高零售指导价降价、招标部门——招标降价、医院——二次议价降价,且几段降价还(曾经)互有重叠,现在是国家医保局接管招标后的带量采购降价。
可见,虽然是不同主体、不同形式、不同路径,但药品降价一直在发生。
全球范围包括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原研药专利到期后,面对多家仿制药的竞争也只得大幅降价。
本次议价谈判前,市场短期的担忧是:本次降价幅度是否会超出预期。而昨日实际谈判中最高达90%的降价幅度,对企业当期利润的影响显然会大于以前每年螺旋式降价的5-10%。
实际上,如果真的能够“带量”,考虑市场准入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减少,最终对企业的影响还需具体分析其“量/价”博弈。
尤其值得考虑的是,议价谈判中降的是中标价(终端价),实际出厂价未必降幅与此一致。
因此,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采购量对应市场规模较大的品种。截止2018年12月2日,如不考虑原研,共有8个品规≥3家企业通过评价,10个品规2家企业通过评价,24个品规1家企业通过评价。
对应市场规模较大的品种(按原中标价计算为:阿托伐他汀10mg 3亿、20mg 9亿,瑞舒伐他汀10mg 3亿、5mg 1亿,氯吡格雷25mg 7亿,75mg 5亿,氨氯地平8亿,恩替卡韦3亿等),由于采购金额较大,对企业竞价夺标有较大吸引力。对应市场规模较小的品种(卡托普利100万,赖诺普利200万,伊马替尼400万,曲马多600万等),对企业大幅降价夺标的吸引力相对较小。
所谓的带量采购,就是以量换价,也就是用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用药总量的60%~70%,交换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以及原研产品的最低报价。
在带量采购模式下,最低价+独家中标的规则有效推动仿制药销售模式变革,破除仿制药的营销壁垒。未来仿制药竞争更趋向大制造模式,由过去的营销制胜转变为综合成本竞争。受制于一致性评价进度,首批纳入11个试点城市的带量采购品种仅31 个,短期对行业影响有限,但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带量采购的品种增加,试点范围扩大,仿制药产业整体都将发生变革,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仿制药整体竞争加剧,降价加速,压制估值水平。
“预中选的国内企业的仿制药都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这个价格,对于药企无疑是当头一棒。”一位医药专家表示。
尽管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拟中选结果,但医药股已出现明显波动。比如,乐普医疗连续两天跌停,华东医药今日下跌9.61%、海正药业下跌超过6%。
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带量采购结束了花钱不管实际的尴尬局面,预计将成为公立医疗机构体系药品采购的常态。
药企必须就自身情况,对在研品种和计划做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有个合理的规划,否则未来的路会非常难走。
某中资药企的一位工作人员则认为,参与带量采购的品种都是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价格如此之低直接影响了企业参与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毕竟在药品一致性评价过程中,企业投入很大。“原本过了一致性评价弄个免死牌,结果换个竞标死法。”他认为未来大家会放弃一致性评价。
不过有专家分析,其中也有涨价的品种,比如石药欧意的卡托普利片25mg涨幅862%;常州制药的卡托普利片25mg涨幅569%;石药欧意的盐酸曲马多片50mg涨幅232%。
“感觉还是能保证生产成本和利润的,很少有低于0.5元报价的,只有京新的氨氯地平0.14元、华海的厄贝沙坦0.2元,这些都是超大量的品种,原料药工艺技术成熟。”一位医药界业内人士表示。
据国泰君安证券证券研究报告了解到,首先必须说明的是,降价减负是医药行业,特别是现阶段中国医药行业的“主旋律”。
我国药价调整历经了:发改委——最高零售指导价降价、招标部门——招标降价、医院——二次议价降价,且几段降价还(曾经)互有重叠,现在是国家医保局接管招标后的带量采购降价。
可见,虽然是不同主体、不同形式、不同路径,但药品降价一直在发生。
全球范围包括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原研药专利到期后,面对多家仿制药的竞争也只得大幅降价。
本次议价谈判前,市场短期的担忧是:本次降价幅度是否会超出预期。而昨日实际谈判中最高达90%的降价幅度,对企业当期利润的影响显然会大于以前每年螺旋式降价的5-10%。
实际上,如果真的能够“带量”,考虑市场准入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减少,最终对企业的影响还需具体分析其“量/价”博弈。
尤其值得考虑的是,议价谈判中降的是中标价(终端价),实际出厂价未必降幅与此一致。
因此,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采购量对应市场规模较大的品种。截止2018年12月2日,如不考虑原研,共有8个品规≥3家企业通过评价,10个品规2家企业通过评价,24个品规1家企业通过评价。
对应市场规模较大的品种(按原中标价计算为:阿托伐他汀10mg 3亿、20mg 9亿,瑞舒伐他汀10mg 3亿、5mg 1亿,氯吡格雷25mg 7亿,75mg 5亿,氨氯地平8亿,恩替卡韦3亿等),由于采购金额较大,对企业竞价夺标有较大吸引力。对应市场规模较小的品种(卡托普利100万,赖诺普利200万,伊马替尼400万,曲马多600万等),对企业大幅降价夺标的吸引力相对较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前方天堂还是地狱?特斯拉未来挑战全剖析
数码家电/阅读:15 -
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得看立法者的进度
移动应用/阅读:17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