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友山: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一系列论断为新时代企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路径指引。
对此,应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新时代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牢牢抓住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突破口,推动企业竞相迸发活力和创造力。
什么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治理体系具有示范性 相关技术具有引领性 产品和服务具有拓展性 对一流人才具有吸引力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深度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企业的治理体系具有示范性,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范例和标杆。企业能结合发展实际,融汇各类体制机制所长,在各治理主体之间形成权责明确、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良性机制,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运转科学高效。企业构建起来的体制机制、组织模式等,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又能得到同行认可,值得行业学习和借鉴。
二是企业拥有的技术具有引领性,创新能力可持续支撑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第一方阵。企业的现行管理制度有利于各类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能够把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并支撑企业在所属行业处于世界第一方阵,甚至其某些技术能力、某些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引领本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三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拓展性,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具有明显优势。企业把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作为立身之本,科技创新能够及时转化为企业发展新动力,企业的主要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强、客户口碑好,在本领域、本行业拥有重要地位。
四是企业对一流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一流人才对企业充满向往。除了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还拥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能集聚起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在企业,人才工作有活力、有激情,人才的智慧和能力能得到充分展现,人才生活得有尊严、有荣耀感,能得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尊重。
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强企的重要途径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优势互补 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国有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方面不断与世界接轨。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中国上榜公司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国有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一半。同时,民营企业迅猛发展,经营规模、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实力大幅提升,一大批民营企业构建起了现代企业治理体系,进入了世界500强或成为“独角兽”公司。截至2017年6月30日,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已达2513万余户,注册资金规模达到150万亿元。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虽然都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也展露出了各自优势,但从整体上看,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一些“弱项”。国有企业普遍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人才资源和技术储备雄厚,获取资源和整合资源能力强。但有的国企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上灵活性不够;在最大限度调动各方资源、最高效率推动技术创新上,投入产出比不高;在吸引、留住、激活人才等方面尚有“短板”。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有相对灵活、适应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对市场走向敏感,决策速度快,执行力强。但很多民营企业在管理方面,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有的是家族式管理,经营决策、生产组织、内部管理等方面还有待健全;一些民营企业从单一业务、项目或产品起步,难以实现在整个产业的纵深发展,综合实力相对较弱。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又都有向更广空间、更高层次发展的迫切愿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取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弥合劣势。
从实际情况看,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任何一方股权都不宜占到51%以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混改的积极性。
一方面,能促进董事会更好发挥作用。股权的适当分散,使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在股权方面占有相当的比重,各方可按照股权在董事会里拥有相应的发言权,从而推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形成企业治理各主体之间权责明确、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良性态势,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另一方面,能促进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各方更好实现优势互补。各方都有相应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有利于形成利益共同体,进而最大限度地把各方好的体制机制以及其他优势吸纳进来,实现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通过优势互补、协调融合,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现代管理体系和提升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关注市场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资本及相关资源,在创新上实现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形成对人才的更强吸引力,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瞄准新兴领域构建产业生态是重点方向
新兴领域是推动混改的天然沃土 混改将助力塑造新兴领域竞争新优势
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或以一个企业集团来整体推动混改,或在已有一定发展成效的“传统”领域推动混改,这些方式都值得探索。同时,也很有必要瞄准一些新兴领域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在混改中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应该看到,新兴领域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天然沃土。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现实需求,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发力点。这些新兴领域要么业务覆盖面广、产业链条延展,要么专业关联度高、技术集成性强,仅仅依靠单个企业往往难以形成气候。比如,在无人驾驶领域,国内不少企业都在布局和投入,也取得了可喜进展,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对此,应该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巨大作用,在一些重大项目采取混改的方式,而不是仅利用PPP模式,通过混改达成优势互补、协调融合,集聚资源、形成合力。
进一步看,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好产业生态,才能赢得较好的竞争优势。我国充分重视新兴领域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也已使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并赢得优势,必须将着力点从“产品”竞争转到“产业生态系统”竞争上来。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相关领域里把各方面的企业组织起来,有利于吸纳、培育并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系统集成者和次级系统集成者,在产业链上形成“瀑布效应”,构建起产业生态系统,从而形成对整个产业的控制力,以整体产业生态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掌握主动。
(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樊友山)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应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新进展。一是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二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三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四是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五是加强监管,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 季晓南
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关键是企业自身要练好内功。一是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为企业提质增效、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二是提升集团管控和协同能力,使企业能够有效整合利用全球优质资源;三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尤其要加强对海外经营的政治、法律、环保等风险的认识与防范;四是要特别重视夯实人才基础,要形成一套符合全球标准、具有全球水准的选人、用人和管人机制,让全球优秀人才为己所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袁东明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以上观点均为金 平整理)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