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期待拨开阿尔茨海默症迷雾

美丽说/2018-02-02/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
张研在实验室工作。 经济日报记者 陈 颐摄 数据显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经接近1000万,约占全世界的1/4;并且,每年新增患者30万,是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医学干预却相对滞后,其致病原因医学界迄今没有查明。 作为第十 ...

  张研在实验室工作。 经济日报记者 陈 颐摄

  数据显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经接近1000万,约占全世界的1/4;并且,每年新增患者30万,是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医学干预却相对滞后,其致病原因医学界迄今没有查明。

  作为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研一直致力于通过Aβ沉积的代谢途径深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机制。“长期以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死亡和突触丢失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三大元凶,由此派生出的三大学说各有拥趸,也各存争议。”她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过去20多年,人们不断研发新的药物试图消除Aβ斑块、抑制Aβ沉积、降低Aβ生成,但这些治疗策略在临床试验中均以失败告终。这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思考两个重要的问题:Aβ到底是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物质?抗Aβ免疫治疗的方法到底是什么?

  张研认为,这些问题必须回归到基础研究中去解答。“在Aβ代谢途径和神经元凋亡的研究领域,人类的神经元与大小鼠的神经元差异较大,一些治疗手段在动物实验中有效,在临床试验中却可能效果不理想。”因此,她决定选用人源原代神经元作为发病机制的实验对象,尽可能“复原”真实情况。

  张研分析认为,原代神经元在形态和功能上与在体神经元相似,能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提供准确的生物学信息。然而,神经元属于有丝分裂后细胞,已经分化成熟,外源基因很难进入,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基因转染长期困扰着科研人员。

  经过反复尝试,她最终通过显微注射技术顺利将外源蛋白和表达质粒引入神经元,分析了细胞内淀粉样沉积的毒性及其作用通路,为Aβ沉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在此基础上,她还带领团队筛选并研究了一系列可以对抗细胞内淀粉样沉积毒性的物质,为抗Aβ免疫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发病机理十分复杂,除生物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本科心理学专业背景令张研受益匪浅。她告诉记者,“心理学更注重从整体角度去分析病因,让我学会了如何将多重变量拆分开来逐一研究”。

  由于发病与精神状态有关,比如抑郁、焦虑、恐惧等都可以提高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概率。“当我要进一步研究人脑和神经的工作原理,试图了解细胞层面和分子层面的机制时,生物学就开始展现它的魅力。”张研说。

  为此,她远赴加拿大,先后攻读了神经科学硕士和神经生物学博士,并于2005年回归母校任教,还加入了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一家整合了心理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力量,旨在促进与脑研究相关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型科研机构。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已被发现了111年,对于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张研仍无法断言未来何时能攻克这一顽疾。她告诉记者:“这也许需要科学家们数年的科研积累,但也可能是一瞬间的过程。我们仿佛处在迷雾之中,但永远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一旦我们有机会拨开迷雾,会发现光明就在眼前。”

  “如果每个科学家都能向前推进一小步,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日积月累,就会产生改变世界的力量。”张研说。经济日报记者 陈 颐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