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湾区创新设计圈 意义重大
构建大湾区创新设计圈 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于形成粤港澳创新合作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大湾区创新设计圈的建设,将港澳设计创新资源的国际化、专业化和高端化优势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相结合,促进大湾区形成协同创新合力,构建开放兼容、共创分享、文化融合、优势互补的创新生态和设计文化,使之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中心,共同推动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并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第二,有利于发挥粤港澳创新设计资源协作的乘数效应。发挥三地的产业优势、技术创新优势与设计资源优势,必将在大湾区内形成放大和扩散效应。
一方面,珠三角地区可以充分利用香港的优质设计创意和科技服务,并借助港澳国际化平台更广泛地聚合全球设计资源,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为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支撑,同时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服务业集聚区拓展国际空间。
另一方面,香港设计服务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珠三角产业链完备、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实现其设计创新成果产业化,在内地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并向国际市场拓展。
第三,有利于增进港澳年轻一代与内地的密切联系。设计服务业是吸纳大学生群体创业和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通过广泛吸引港澳设计人才到珠三角从事创业创新、设计交流和服务活动,可以让他们分享祖国经济发展成果,增加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信任感,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广东省人口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经济师 刘 璟——
多方发力 推动大湾区经济合作
一是坚持“互利共兴”思维。这一思维本质是互利互赢,其核心是互联、互通、互信与共兴,是谋求整体福利最大化。以此为解决合作问题的出发点和战略选择,将有助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更为紧密的经济合作。
二是谋求互联互通的实体建设合作新格局。可以借鉴硅谷发展经验,打造一条“中国版的128号公路科技创新走廊”,串联起沿途的各个科技创新中心与产业园。通过这些产业发展载体,加强与港澳服务业等方面的合作,并支撑整个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服务业结构的优化,从重点地区突破,进而扩散与辐射周边地区。
这一走廊可方便港澳及广州与深圳4个核心城市高端要素的流动,优势互补,将大大降低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与运营成本,构建一流、相对方便快捷的发展环境,为谋求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合作发展格局铺路搭桥,成为大湾区经济合作的试验田。
三是协调管理体制建设、机制创新与政策配套。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进一步合作发展,需要有体制机制上的保障。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委员会这一实体协调管理体制;从法律、市场、政府和社会4个方面创新协调机制;联合配套出台相关的经济合作政策,包括以法律法规、目标规划、工作制度等强制性为主的结构式强制政策,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契约式为主的契约式政策和以政府间交流、公益宣传、信息互通为主的互动式政策。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助理研究员 劳铖强——
持续深化对外开放
整合全球资源要素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大力引进优质产业资源要素,这样才能形成整合世界资源的能力。粤港澳地区过去的对外开放引来的产业投资是“量”的积累,未来的对外开放引来的产业投资要实现“质”的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利用港澳地区的国际化优势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配套优势,打造国际产业投资平台,吸引跨国优质产业资本和产业人才集聚,并加强粤港澳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成为跨国投资的重要主体,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金融中心和总部中心。重点要依托广东自贸区三大支点,在自贸区政策中明确重点和突破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黄金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要从过去以整合国内资源为主向整合国际资源为主转变,只有集聚大量跨国优质产业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总部,才能通过投资突破本土资源制约,整合各国资源要素。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要的全球贸易中心,需要融入新的贸易发展格局,把握跨境电子商务的趋势,在新的贸易模式下,巩固和提升全球贸易中心地位,增强湾区门户枢纽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还要积极打造优质产业环境,如商务环境、教育环境、投资环境、自然环境等,为吸引优质产业资源集聚提供支持。
(益 青)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