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推行流域综合治理 因地制宜发展环保产业
采访期间,泸州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国家要求泸州交给重庆的长江水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我们压力很大”。不过,泸州人颇有迎难而上的勇气。
在泸州市纳溪区,有一条长江一级支流清溪河,这里就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在位于清溪河入江口的大渡口镇民强村,当了22年村干部的村党支部书记苏小平告诉记者,2005年好不容易引进来两家企业,当时觉得自己为村里做了贡献,没想到两家工厂开工后,污染都不小:竹压板厂是将竹子压制成建筑用板材,有甲醛污染,对人体有刺激;炼油厂是用废机油、地沟油来炼制建材用油,有浓烈臭味。
这样的污染企业让村民们非常不满,尽管有土地租金收入和环境赔偿金,矛盾还是日益升级。
转折发生在2013年。政府进行小流域治理,按征地政策做了相应赔付,把两家企业都关停了。
清溪河流域的污染企业不止竹压板厂和小炼油厂。纳溪区副区长、清溪河河长邓小军介绍说,2011年起,作为保护长江水生态的源头工程先行先试,清溪河小流域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流域内企业全部关闭或搬迁,12家工业企业关闭9家、搬迁3家,3家肥水养殖企业也全部取缔。
企业关掉后,沿河群众的收入是否受影响?63岁的村民游正权告诉记者,2013年以前,他种菜养猪,年收入顶多是万元左右;2013年后,他把土地流转给政府引进企业打造的4A级景区“花田酒地”,一家4口人的土地流转费每年就有将近1.2万元;自家房屋租给别人做生意,一年租金1.8万元;自己在景区种花,每月还有2000元工资。
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政府因地制宜,为清溪河流域规划了新的环保产业发展方向。有机茶园、葡萄生态采摘园、农业观光体验园,这是现代农业;白酒庄园、生态酒酿造基地,这是无污染的新型工业;打造让游客赏花、品酒、玩漂流的4A级景区“花田酒地”,这是现代服务业。新产业替代了旧产业,清溪河从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山清水秀的风景区。
邓小军告诉记者,整个清溪河小流域建设工程共投入资金2.3亿元,其中各级各类国家项目资金1.1亿元,引进企业投入资金1.2亿元,几年来陆续实施了国家生态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低效林改造、小农水项目、河道治理、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等项目。
“通过综合治理,清溪河流域出口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从58.34%提高到63.36%,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邓小军说。
清溪河的故事是泸州治水的一个小缩影。在泸州,市区镇村组五级河长有200多名,分级负责、分段承包、各负其责。“经过努力,现在泸州境内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5.71%,长江泸州段水质由Ⅲ类提升为Ⅱ类,长江支流永宁河、赤水河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泸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王开源说,泸州作为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将继续加快生态建设,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