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粤港澳合作共赢,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明天
五年前的金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由理念变行动,从愿景变现实,收获了丰硕的早期成果,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和普遍的赞誉。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支撑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开创融合新格局,探索发展新路径?
8月20日,“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大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启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与30家中央和地方网络媒体记者编辑一起,在一周时间内先后走访深圳、香港、澳门、珠海、广州,见证记录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新机遇、新举措、新实践。
筑路搭桥设施联通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地理相连、交通一体的特点。这几年,三地在设施联通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条条增强交流、促进合作的“大道”飞跃而出。
随着建设的持续推动,重大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完工。连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图为港珠澳大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介绍,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将首次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将极大地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距离,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时间将由现在的水路约1小时,陆路3小时以上,缩短至30分钟左右。
这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除了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也将于9月23日正式开始运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将香港纳入了全国高铁网络,可直达内地深圳、汕头、厦门、福州、南昌、杭州、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贵阳、桂林、昆明、上海、北京等城市。
图为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这带来乘客的新体验:广州至香港行车时间将由现在的100分钟缩短至48分钟,深圳福田到西九龙只要14分钟,最长途到北京,也只需8小时56分钟。
正如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所言:“虽然高铁香港段只有短短26公里,但它加强了香港与内地的交通连接,促进香港与内地各大城市之间的经贸和人文交流。”
优势互补 经贸畅通
五年来,粤港澳三地多种经贸合作持续推进,畅通的金融渠道不断涌现,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香港贸发局于1966年成立,是专责推广香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法定机构。它为各国企业创造商机,协助拓展环球业务,并致力于促进内地企业的对外投资。
香港贸发局助理总裁梁国浩表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香港贸发局成立了“一带一路”委员会,不断巩固香港作为“一带一路”商业及信息枢纽的角色及推动商机,并透过五个涵盖不同地域与商业范畴的专责工作小组,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展工作。
创办于1872年的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招商局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3个港口,已经形成了遍布于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大洋洲等地的港口、物流、金融及产业园区网络,大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点位。
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总部坐落在深圳坪山的比亚迪,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比亚迪在全球有22万员工,拥有33个国内外工业园,在包括美国、巴西、日本、印度等在内的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都有生产基地。
图为比亚迪“云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目前,‘云轨’项目在多个国家获得认可,其中在巴西跨海云轨订单金额约25亿巴币。”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巍说。
位于广东的云从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2018年3月26日,云从科技与津巴布韦政府在广州南沙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此次签约合作是中国人工智能在非洲的首个项目,将推动中国“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出口作出尝试。
南粤集团是广东省驻澳门窗口企业。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南粤集团全力推进粤澳合作深入发展,认真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以打造跨境综合性金融集团为主要目标,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作为中央企业在澳门重要的平台公司,南光集团同样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澳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南光集团在珠海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研究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葡语系国家跨境贸易发展。
科技引领 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三地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协作,共同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这种创新力量也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制度创新为发展腾挪出巨大的空间。为抓住“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南沙以“放管服”改革为工作抓手,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并取得了实效。南沙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累计形成391项创新成果,其中36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图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居民身份证网上应用自助受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技术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样激发出强大的推动力。香港科技园是2001年5月成立的法定机构,致力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及科技生态圈,积极培育科技人才及促进交流协作,带动创新发展。
香港科学园里的年轻创业者正在认真工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摄
自成立以来,香港科技园一直担当着重点人才培育机构的角色。园区内现拥有33万平方米科研办公用地,入驻公司700余家科技企业,汇聚了22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创人才,科创人员达1.3万余人,服务覆盖整个产业链,拥有完善的创业培育计划助力科研“落地开花”。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等企业已入驻园区,成功培育4家科技企业上市。
澳门大学作为澳门唯一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从人才、创新、交流等方面推动着“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澳门大学与三地多所高等院校共同组成“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并拟于2018年内依托中山大学超算中心的基础下成立“超算联盟”,深化粤港澳三地的师生交流和科研合作,以及助力三地科研成果转化。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粤港澳三地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开辟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站在新的起点,粤港澳大湾区勇于开拓,砥砺前行,还将推动三地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飞跃,共建“一带一路”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