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福建厦门翔安区“四统”尝试破解农村建房乱象 告别“只见新房、不见新村”

美丽说/2018-09-12/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
图为厦门翔安区大嶝街道双沪社区“四统房”小区。薛志伟 摄 “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省的地貌使得乡村可供建设住房的宅基地非常有限,但福建农村居民的传统观念普遍希望按照自己选中的位置批宅基地。这种矛盾最终导致农村建房“撒豆子”现象。为彻底破解农 ...

图为厦门翔安区大嶝街道双沪社区“四统房”小区。薛志伟 摄

  “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省的地貌使得乡村可供建设住房的宅基地非常有限,但福建农村居民的传统观念普遍希望按照自己选中的位置批宅基地。这种矛盾最终导致农村建房“撒豆子”现象。为彻底破解农村宅基地建设管理难题,厦门市翔安区提出了节约土地的“四统”建房方式,力图解决乡村“只见新房、不见新村”难题

  “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是福建农村建设的现实写照。一边是政府怕担责不敢批宅基地,一边是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导致整个农村建房犹如“撒豆子”,完全随机、没有任何规划,“一线天”“弯弯绕”随处可见。这种状况,困扰了福建几十年。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大嶝岛上,名为双沪社区的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这个看似普通的居民小区,却是翔安破解农村宅基地建设管理难题的一大创新,也是福建省农村住房整治的破冰之举。

  改自建为共建——

  农村住房社区化

  福建全省地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可供建设住房的宅基地非常有限。再加上传统观念中福建农村居民普遍认为住房必须“有天有地”,而且朝向可以不考虑,但风水和生辰八字必须讲究,都希望按照自己选中的位置批宅基地。这种矛盾的长期存在,一方面导致地方政府不敢轻易批宅基地,使得很多人无地建房,另一方面导致部分人铤而走险违章建房,最终形成农村建房的“撒豆子”现象。

  以翔安区大嶝街道双沪社区为例,该社区总共712户2393人,但宅基地可统筹分配用地不足18亩。如按“一户一宅”模式分配(每宗占地按90平方米计),至多能安排48户。因此,2005年至2013年,该社区共获批宅基地32宗,而实际需求为110宗,其中特别困难户36宗,供求矛盾十分显著,群众反映强烈。同时,社区中心区域不少旧宅年久失修、房屋破旧、人去楼空,形成了“空心村”,影响了社区的整体环境,也闲置了一定数量的土地。

  社区居民许丽金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她的父母亲和已经成家的三兄妹都住在父亲上世纪80年代建的石板房内,180平方米的房子内挤了16口人。兄妹们都想申请宅基地自建房,但无奈十几年都批不下来,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全家干着急却没办法。

  “为探寻和破解村民住宅建设和分配难题,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翔安区委、区政府主动谋划,决定将双沪社区列为试点区域。”负责农村宅基地改革的翔安区委副书记颜文聪告诉记者,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了村民成员结构、环境条件,街道、社区将村民的诉求结合“空心村”整治,于2012年向区委、区政府提出申请,初步提出了节约土地的“村民上楼”模式,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解决宅基地问题,破解了乡村“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难题。

  大嶝街道党工委书记宋淑敏介绍,双沪社区项目总用地面积17.6亩,总建筑面积25798平方米,分两期建设。首期工程共4幢楼,每幢11层,每户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分为两套,分别为12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符合厦门市“一户一宅”和建筑面积不超过270平方米的规定,可解决83户住房需求,并配套建设卫生所、养老服务站、文化活动室、生鲜超市、停车位等公共服务设施,现已安置78户。首期工程于2015年动工,2017年交付。二期工程拟建1幢11层住宅楼,可解决10户住房需求,将择期建设。

  改批地为批房——

  圆百姓住房梦

  双沪社区居民许志强最近非常高兴,他是新建的双沪社区“四统房”第一家装修房子的业主,别人还在刷墙,他家已经在铺地砖,年底有望率先住上新房子。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1号楼5层他的新家,包括一套150平方米的四居室和一套120平方米的三居室。两套房都南北通透,宽敞明亮的大厅让他非常满意。

  “这个政策非常好,几十年没法实现的住房梦,在政府的支持下实现了。而且楼房水电路各种配套都非常完善。”许志强乐呵呵地说:“关键是每平方米才2000多元,周边的商品房至少得两万多元呢。”

  许志强所说的“这个政策”就是翔安区农村住房建设的“四统”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四统”模式的实施是由政府主导,规划、建设、国土、财政、银行等部门大力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积极配合,实现了农村住房建设的“六个转变”。

  在审批上,由“一户一宅”向“集中建设”转变。根据上报户数及预留村庄公共配套设施需求,确定该项目的用地规模和供地方式,获批后,采用使用集体土地方式办理供地红线。

  在办证上,由“批地”向“批房”转变。按村民申请宅基地的资格要求、报批流程,将原来审查宅基地申请,改为审查住房申请。

  在资金上,由“农户出资”向“抵押融资”转变。街道将双沪社区农村房屋作为抵押融资,由申请住房农户、双沪社区居委会、厦门农商银行共同签订《农村住宅置业融资协议书》,帮助村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在建设上,由“个人自建”向“国企代建”转变。委托区属国企厦门市翔发集团有限公司代理建设,代建费由区财政承担,并择优选取建筑设计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确保工程质量。

  在协作上,由“单部门为主”向“多部门联动”转变。翔安区发改局以项目建议书的方式代立项;规划分局预留村庄公共配套设施需求,核发《乡村规划许可证》;国土房产分局采用使用集体土地方式办理供地红线;区建设局为项目核发了施工手续。

  在决策上,由“政府主导”向“社区自治”转变。社区居民(村民)委员会牵头成立了由9位居民(村民)代表组建的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在项目设计、融资、分配方案决定、施工招标等环节代表业主行使决策权,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

  “通过建设双沪社区集中建房,不但保障了93户村民的住房需求,还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了80%,从‘两难’转为‘双赢’,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改善了乡村面貌。”宋淑敏说。

  由创新到推广——

  破解住房建管难题

  “一期才刚建起来,不少村民就在打听二期什么时候动工。”双沪社区主任许永仕透露,刚开始接触“四统房”,部分村民难以接受,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因为受农村传统观念影响,他们认为个人建房应当独栋、独院,这种创新模式的建房,可能会变成没有合法手续的“小产权房”。为此,社区干部逐户摸底调查、宣传解释,促使村民的观念逐渐发生转变,主动提出置换土地的村民越来越多,最终有327户提交申请。

  “为了便民惠民,街道办和社区设立集中办理点,申请很方便。”村民许庆通接过话茬。他说,复印相关证件连同提交申请,花销不到10元,办理地点就在离家不到1公里的地方。

  为了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社区还把“珠绣大王”王美旋招引了过来,她把社区前的700平方米社区工坊租下来作为服装加工厂,安置了60多名工人就业,还带动了社区近500人在家做手工活。

  此外,大嶝街道还斥资40万元,将“四统楼”架空层利用起来,建起了党群服务站,还将建设健身室、儿童阅读室、读书角、谈心室、南音社等,将党建服务延伸到党员、群众家门口。

  双沪社区“四统”建房试点,作为福建省首个住宅小区样板,破解了农村住房散乱、农民无房可建的“两难”困境,项目审批及建设模式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已在辖区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实践。

  据悉,翔安辖区内11个村庄已提出开展“四统”建房的意愿,涉及用地约495亩,可满足建房需求1922户,并同步配套文化活动室、卫生所、店面、地下停车场等公共设施,部分“四统”建房计划配套公办幼儿园。按照常规宅基地审批,同样用地约配置1650户,但无法同步配套公共设施,按照双沪社区“四统”模式及经验,土地利用效率可提高60%以上。

  目前,翔安区新店镇欧厝社区“四统”建房已取得农用地转用批复,涉及用地48.31亩,拟安排村民建房400户。大嶝街道田乾社区也已启动“四统”建房前期工作,正在组织开展方案设计及申请户条件审核,拟安排250户。

  “‘四统’模式如能在全省大范围推广,一个个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将逐步取代原来分散凌乱的独立住房,让福建告别‘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历史,福建的农村面貌将焕然一新,乡村振兴也将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颜文聪信心满满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薛志伟)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