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不唯收视率,也不能没收视率
最近有一位知名导演曝光了电视行业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行为。这种靠收买收视率的造假行为,近些年在业内时有传闻,据说已成为行业“潜规则”,一直受到社会的抨击和批评。
收视率会影响人们对电视剧或综艺节目潮流的变化、受众偏好走向等方面的判断和评估,从而影响节目编排、社会效果认知、投资决策、趋势判断等多方面的综合认识和选择。大家也还在使用这个指标来评估判断电视节目受众接受的程度。网络中的点击和观看人数情况也和这相似。虽说对于收视率准确度和反映状况的客观性一直有人持批评态度,但这个指标仍是判断电视剧或综艺节目观众数量和受欢迎程度的相对有效的参照。当然,也并不是一个绝对标准。
现在,这种指标受到不良运作造成的失真和扭曲,不能反映出相对客观的情况,问题自然是严重的。这会让相对客观的情况难以呈现,除了会影响电视业的选择,还会形成某种虚假的口碑,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认识。这种扭曲会让电视业的发展环境恶化,会有相当恶劣的后果。一是“劣币驱逐良币”,让那些收买收视率、水平并不高的作品压住了不收买收视率的作品,造成认知扭曲,还会让制作方和明星等得到不当利益。二是造成负面示范效应,影响未来电视业的选择,“暗示”人们去投资那些与收买收视率相关的电视剧。三是让本来不买收视率的人,面临不参与购买收视率就得不到好评价的窘境,从而使整个行业的生态被恶化和扭曲。
有人说,如果都买收视率,实际上等于大家都没买,相关指标判断仍会是准确的,只是所有人都付出了买收视率的成本。这显然是不妥的,收视率造假会带来整个行业的失序,让违反一般社会伦理的“潜规则”大行其道。
也有人说,忽略收视率标准就可以避免相关负面现象。这也不准确。无论如何,收视率在当前还是相对客观的,虽然不理想,但还是比一般主观的判断具有客观性的一面。不能唯收视率是瞻,但也不能没有收视率。
规范收视率的运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操作上应公正透明,建立起防止钻空子的科学调查和分析机制,并在法律法规的监管下运行,让任何涉嫌违法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惩处。同时,行业本身的自律也是重要的方面,这需要有行业内部坚守底线,更好发挥组织机制和举报监督作用。(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