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广州:千年商都构筑开放新格局
广州应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
古时“海舶所集之地”的黄埔古港,瑞典“哥德堡号”商船曾三次由此抵达广州,尔后满载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起锚远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
而今,广州对外开放的气魄更大: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去年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规模便达2579亿元;广州港集装箱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和城市,货物吞吐量列全球沿海港口第五位;白云国际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达6584万人次、航线覆盖全球220个航点……
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激活了这座千年商都的开放基因。40年间,广州在不断的开放实践中破解发展难题,不仅经济总量增加了近500倍,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更初步构筑起了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开放型经济创多个全国“第一”
“长期以来,广州承担了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角色,在开放型经济领域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如第一个中外合资高级宾馆白天鹅宾馆、第一个联合对外办事机构‘外经一条街’、第一个建立企业联合年检制度、第一个建立政策法规说明会制度、第一个与香港特区政府在境外举行联合招商,等等。”广州市商务委主任陈杰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南沙自贸区,千亿级的汽车产业集群、融资租赁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修造船、装备制造、航运物流等临港产业集群蓬勃发展,6万多家新设各类企业自由成长,12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在此落户……
广州已初步建成大湾区—功能区—自贸区的多层次开放合作平台体系,为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州在一系列先行先试中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以1957年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举办为标志,从1979年在全国开创酒店业引进外资先河,到1984年被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获批设立广州开发区,到1992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决定》,再到2012年和2014年先后获批南沙国家级新区和中国自贸区(广东)南沙片区,广州对外开放的步履始终坚定,成就令人瞩目。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借“中国南大门”的区位优势,实现了综合实力的飞跃:GDP总量由1978年的43.0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1503.15亿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突破70%;工业结构迈向高端化,富士康、乐金、思科、华为云计算、海尔智能制造、科大讯飞等项目相继落户,预计2020年,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和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总规模可突破1.5万亿元……
40年来,广州的对外贸易不断拓展深化。2017年广州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432.3亿美元,相比1987年增长66倍。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从最初的“土特产”转向轻纺、机电产品,再到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去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占出口总值的17.1%;外贸转型升级加速,电子商务、保税物流、邮轮经济等贸易新业态迅猛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全国试点城市首位。去年,广州在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进出口规模达2579亿元,占该市进出口额超过四分之一。
40年来,广州的投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一方面,“引进来”实现质的提升,2017年外商年度实际直接投资达62.89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近万倍。目前,广州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创业,累计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落户。另一方面,“走出去”更加积极主动,广州企业投资遍布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44家企业在海外从事研发业务并设立研发中心。
“枢纽+”战略培育新增长动力源
近日,被誉为全球民航界“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球50余家政府机构、150余家航空公司、300余家机场管理机构、300余家旅游机构的代表们汇聚广州寻觅商机,创下24年来历届大会参会机构规模之最。
“广州正在打造朝发夕至的‘天空邻城’,旅客可以早上还在广州茶楼‘喝早茶’,飞半天时间就能到伦敦喝下午茶,或者傍晚飞到斯里兰卡看日落,又或者飞抵布里斯班抱考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林可茹自豪地说,大会期间,白云机场与7家国内外航空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新开通国际航线28条。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场。到2034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航空运输最繁忙的市场。广州在中国国内和国际的航空运输中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世界航线发展大会的运营负责人凯蒂·布兰德说。
世界航线发展大会的盛况,是广州推动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建设成效的缩影。近年来,广州着眼构建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提出了“枢纽+”战略——以建设三大国际战略枢纽为牵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形成多点支撑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国际航运枢纽,主要依托南沙新区、广州港建设,对标国际先进航运中心,推动国际航运要素集聚。国际航空枢纽,主要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建设,重点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客货运国际中转枢纽,搭建以广州为起点的“空中丝路”,并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则通过出台“1+9”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打造“北斗矩阵式”广州科技创新走廊,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要素,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
一组闪亮的数据说明了“枢纽+”战略的成效:目前,广州港开通集装箱航线197条、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和城市,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列全球沿海港口第五、第七位;航空方面,截至9月底,广州开通美洲8个通航点、欧洲11个通航点、非洲5个通航点、大洋洲8个通航点、亚洲56个通航点,覆盖了欧美主要航空枢纽城市;微信、云从科技、凯普生物、小鹏汽车等一批创新企业诞生,10家企业入选2017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广州已逐渐成为高端资源的吸附器和辐射源,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开放促合作扩大“朋友圈”
走进有着粤港澳大湾区“湾顶明珠”之称的中新广州知识城,百济神州生物药基地、GE生物科技园等重大项目正提速建设。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知识产权战略合作示范区及粤新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知识城经8年建设已现雏形。“目前,在建项目共有50个,随着一大批高端项目于今明两年建成,知识城的发展即将迎来爆发期。”知识城有关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今年9月中下旬,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率广州市代表团访问新加坡,见证了中新知识城与新加坡方面签署《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创新合作项目合作备忘录》。“近年来,在中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知识城开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广州将深化与新加坡合作,共同将知识城建成全面开放先行区、知识产权领跑区、科技创新引领区。”张硕辅说。
今天的广州,以中新知识城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国际合作平台迅速崛起,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2020年世界大都市协会世界大会等高端国际会议接踵而至。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坚定地以开放促合作,使得国际合作平台体系日臻完善,国际交往格局迅速扩大。
广州开放合作的经验何在?首先是形成“走出去”联动机制。广州实施了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专精特新”领军龙头企业实现国际化布局、全球化发展。同时,推进广货品牌“丝路行”,目前广汽、广药、广州港等一大批企业已“走出去”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及销售网点。此外,还大力推进对外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截至2017年,广州中欧班列共开行58列,发运货物2.44万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广州重要的贸易伙伴。
其次是打造国际合作平台推动高端要素聚集。广州一方面巩固发展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空港经济区等标志性、引领性的高能级发展平台,另一方面以“四核和十三个创新节点”为重点,打造了中新知识城、科学城、中以生物岛、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等国际合作平台。
与此同时,广州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姿态融入世界城市网络,在拓展国际交往格局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实施建设国际交往中心3年行动计划,拓展城市外交渠道;创设“广州—奥克兰—洛杉矶三城经济联盟”,推动与法国的养老服务合作;与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UCLG)合作,开创中国城市参与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友好城市的“朋友圈”从零星到众多、从单一到系统,构建起国际组织—友城网络—重大活动的宽领域城市国际交往格局。目前,广州已与全球71个城市、41个港口以及120多个区域性民间组织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制度创新打造企业“最佳发展地”
国庆前夕,一场气氛热烈的座谈会在广州开发区举行。参会的是该区行政审批局等12个职能部门与48家重点企业的负责人,探讨的话题是企业审批服务便利化改革。
交流中,企业代表们畅所欲言,抛出遇到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在投资创业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审批服务的便利,但感觉开发区还应在完善教育资源、加快投产验收等方面继续提升”“要对标国际,进一步抓好审批人员、窗口人员培训”……职能部门则对所有问题一一耐心回应,表示将继续推行企业筹建“定制式”服务,加快建设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以更多制度创新为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
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是广东省首个行政审批局。2016年,该区为免去企业来回奔波之苦,就在全省率先设立行政审批局,将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的38个事项集中起来,实施全链条一局办理。近两年,该区以一系列领跑全省全国的审批便利化改革,不断刷新“黄埔速度”,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开发区的改革探索,是广州勇于变革、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的生动写照。从改革开放初期率先进行价格闯关,推进流通体制改革,鼓励非公企业生产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依托广州开发区建设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再到近年来建设南沙自贸区以点带面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广州在对外开放机制体制方面的探索实践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时至今日,广州正以更高站位推进制度创新。不久前,广州出台《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广州实际提出8个方面43项改革措施,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高标准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根据该方案,广州将发挥广州开发区、南沙自贸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3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一是“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革”,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事登记全覆盖、大幅度降低报建门槛等措施,力争将开办企业时间压减至4个工作日内;二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争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环节的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压缩至90个工作日,将社会投资项目从用地许可到竣工验收环节的审批控制在50个工作日;三是“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力争实现企业退税时间和清税申办时间“两个节省50%”。
“我们希望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展现审批制度改革的‘广州速度’和‘广州效率’,推动商事登记‘领跑全国’,让广州成为企业‘最佳发展地’。”广州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
广州高标准打造营商环境的成绩得到了国内外认可。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报告,广州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3年成为中国“机遇之城”之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庞彩霞 郑 杨)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