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2018年主要经济数据:增长有质量 民生有保障
人口城镇化率接近60%
2018年,我国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全面两孩”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化质量均有所提高。
一、我国仍处于人口总量平稳增长期
我国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减少200万人。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持续减少。二是“全面两孩”政策在2016年、2017年集中释放,2018年政策集中释放效应弱化。尽管如此,按当前育龄妇女数量、结构和生育水平测算,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人口总量仍然处于相对平稳的增长期。
二、“全面两孩”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虽然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比2017年均有所下降,但从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看,仍高于“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水平。“全面两孩”政策对促进生育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二孩出生数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孩出生数量减少的影响,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三、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化质量继续提高
2018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31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比重)为59.58%。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进城落户人口增加。同时,进城落户使更多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四、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但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潜力很大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重大转折期,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连续7年出现双降,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口总量首次出现下降。同时,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挑战。
但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潜力很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时期人口问题,科学制定了相关应对措施,正不断优化和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结构和素质,促进人口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作者: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 李希如)
消费担当增长第一动力
201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总量继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持续推进,市场供给方式不断创新,消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的作用。
一、消费品市场总量稳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市场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分季度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呈现逐季升高态势。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据测算,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
二、城乡市场结构继续优化,农村居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等相关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和网络销售渠道逐渐向农村地区下沉,农村地区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消费市场城乡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城镇居民等因素带动下,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3.9个百分点。
三、消费转型持续推进,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旅游、文化、信息等服务消费较快增长。旅游市场方面,据文化和旅游部预计,2018年全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55亿人次。文化市场方面,电影市场在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此外,信息服务消费规模首次超过信息产品消费,信息消费市场出现结构性改变。
同时,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快于其他商品。
四、消费方式创新发展,线上线下加速融合
网上零售快速增长。随着网购用户规模稳步扩大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网上零售等新兴市场供给方式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此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下,新兴业态和传统业态融合发展成为当前消费方式多样化的重要体现。
五、消费品市场供给质量提高,相关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2018年我国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增加值实际增速保持在6%以上。同时,消费品进口也保持较快增长。此外,在消费转型升级的带动下,消费升级相关行业投资增势良好。(作者: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 蔺涛)
物价涨幅低于调控目标
2018年,我国CPI延续了温和上涨走势,涨幅低于年初提出的调控目标,PPI涨幅回落,物价总体稳定。
一、消费领域价格总体稳定
2018年,CPI比上年上涨2.1%,涨幅比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温和上涨态势。
部分生鲜食品价格由降转涨。食品价格由2017年下降1.4%转为上涨1.8%,对CPI的影响从下拉0.29个百分点转为上拉0.35个百分点,是CPI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能源价格快速上涨。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波动较大,全年分别上涨12.9%和14.3%,涨幅比上年均有所扩大,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
核心CPI涨幅回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9%,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受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全年服务价格上涨2.5%,但涨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是核心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二、生产领域价格涨幅回落
2018年,PPI比2017年上涨3.5%,涨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多,生活资料价格走势平稳。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4.6%,影响PPI上涨约3.42个百分点,是PPI上涨的主要原因。
多数行业价格上涨,重点行业价格涨幅回落。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35个行业价格上涨,其中11个行业涨幅扩大,22个行业涨幅回落。在重点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4.6%,涨幅比上年回落23.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9.3%,回落18.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3%,回落12.6个百分点。上述三大行业合计影响PPI涨幅回落约2.24个百分点,是P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波动较大。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涨幅从1月份的12.4%,扩大到10月份的42.8%,其后快速回落至12月份的4.5%,全年平均上涨24.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同比涨幅从1月份的10.8%,扩大到7月份的24.6%,又快速回落至12月份的5.7%,全年平均上涨16.0%。受此影响,下游化工产品同比涨幅也随之出现起落。(作者: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 赵茂宏)
就业预期目标较好完成
2018年,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以及各项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持续发力的大形势下,我国就业状况总体稳定,稳中有进。
一、就业状况总体稳定
2018年,我国经济平稳增长,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为就业状况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末,城镇就业人员为43419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957万人,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作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力军,2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失业率稳定在4.4%的较低水平。
二、就业预期目标较好完成
2018年,面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变化,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就业创业,强化培训服务。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就业大幅增加,失业率保持低位,实现了就业预期目标。
三、服务业就业进一步扩大
服务业、民营经济和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对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初步核算,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各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落实,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在扩大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12月份,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7%和6.7%。
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2018年,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就业增长。
在国际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2018年我国就业保持总体平稳,实属来之不易。下一步要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完善和落实各项稳就业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进一步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向好。(作者: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 李希如)
能源供需稳定结构优化
2018年,随着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能源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能源供需整体稳定,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节能降耗稳步推进。
一、能源生产稳定增长
201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体平稳。在原煤生产方面,随着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原煤生产逐步恢复,全年产量35.5亿吨,比上年增长5.2%,增速比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原煤生产继续向优势地区和企业集中,内蒙古、山西和陕西三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的69.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原煤生产企业户均产量136.7万吨,增加近14万吨。
在原油生产方面,自2016年出现大幅下滑后目前逐步趋稳,全年产量1.9亿吨,比上年下降1.3%,降幅比上年收窄2.7个百分点。
在天然气生产方面,天然气勘探开采力度不断加大,日产气量连创新高,全年产量161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5%,增速比上年放缓1.0个百分点。
此外,2018年受“煤改电”、一般工商业电价下调政策以及春夏季连创高温纪录、冬季寒潮天气等因素影响,电力需求旺盛,电力生产加快,全年发电6.8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8%。同时,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保持两位数增长,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二、能源进口快速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快报数据,2018年原煤进口稳定增长,原油、天然气进口创历史新高。其中,原煤进口2.8亿吨,比上年增长3.9%;原油进口4.6亿吨,增长10.1%;天然气进口9039万吨,增长31.9%。
三、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初步核算,2018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3.3%。其中,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约1.3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约1.4个百分点。
四、节能降耗稳步推进
初步核算,2018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1%,实现全年下降目标。(作者: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 刘文华)
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18年,全国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为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目标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居民消费支出加快增长,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一、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5%;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6%,考虑人口增长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增速,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仍高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全国居民收入向实现翻番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按现价看,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是2010年的2.3倍。按可比价看,2011年至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增长85.7%。未来两年内,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8%以上即可实现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翻番目标。
二、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居民消费支出加快增长。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2%,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1.3个和0.8个百分点。
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8781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4.2%,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主要是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提升,以及各地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并轨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惠民措施,带动在外饮食、家庭服务、医疗服务等服务性消费实现较快增长。
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设施持续改善。2018年全国居民有管道供水入户的户比重为90.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有安全饮用水的户比重为95.2%,提高3.9个百分点;获取饮用水无困难的户比重为96.3%,提高1.5个百分点。(作者: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 王有捐)
相关解读: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