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匠心传承做好茶
美丽说/2019-02-11/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
新春佳节之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位于福建武夷山景区内的“瑞泉(大红袍)茶博物馆”,见到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圣亮。这位家族12代做茶世家的制茶人,笑着说自己骨子里都带着茶味。 1982年,黄圣亮的父亲 ...
新春佳节之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位于福建武夷山景区内的“瑞泉(大红袍)茶博物馆”,见到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圣亮。这位家族12代做茶世家的制茶人,笑着说自己骨子里都带着茶味。
1982年,黄圣亮的父亲黄贤义恢复了祖上的茶厂老字号“瑞泉”后,黄圣亮兄弟3人就开始跟着做茶。作为黄氏第12代传人,黄圣亮入选2006年原文化部确认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每年做茶最忙的时候,连续几天都不能好好睡觉。”黄圣亮说,现在瑞泉茶业公司越做越好,茶叶产销规模由1982年的150公斤,发展到如今茶山数百亩、年产茶1万公斤。
凭着一股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黄圣亮在长期的摸索中,将“夜间做茶定时法”“带山采茶双重制”等传统岩茶制作工艺总结出来,为确保武夷岩茶品质作出了贡献。回顾制茶过程,黄圣亮深有感触,有时候碰到技术瓶颈突破不过去,甚至都会怀疑自己,但做出好茶的时候那种快乐,又给了自己无限的动力。
“现在武夷山有大小茶农、茶商上万家,机器做茶越来越普遍,传统的手工大红袍制茶技艺已经不多见了。”黄圣亮思考,如果祖先留下的传统技艺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消失,武夷岩茶走不了多远。于是,在传承家族百年制茶技艺的同时,2007年,瑞泉建立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瑞泉(大红袍)茶博物馆”,运用现代文化传播理念,立志将千年武夷岩茶文化广泛传播。
谈到未来的规划,黄圣亮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座岩茶庄园,培养100名制茶师,将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现在许多人因为传统制作工艺工作时间长、学习过程长而不愿涉足,因此做茶也面临“人工荒”。黄圣亮说,“正是这样,我们更要注重加强培养新人,让一脉相承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坚守特色,永葆青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下一篇:今年这些便宜实惠“药神”要在国内上市 上一篇:【新春走基层】“居村联养” 过新春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