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运量超过4.5亿吨 大秦铁路当好重载技术创新试验场
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全长653公里,是我国“西煤东运”战略大通道,煤炭运量占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近五分之一。历经30年创新实践,大秦铁路完成从追赶到超越的华丽蝶变,开创出独具特色的“集疏运配套、速密重管理、产运销组织”一体化,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运输技术体系。
铁路重载核心技术是国际公认的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尖端技术之一。1988年12月28日,运用了当时91项国际先进铁路重载技术设备的大秦铁路首期工程开通运营。此后30年间,大秦铁路集成了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货物运输装备和配套设备,取得诸多自主创新成果,常态化运输能力达到年运量4.5亿吨,保持着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增运幅度最高、运输效率最好等多项纪录。
“大秦就像一个庞大的技术创新试验场。”曾参与大秦铁路GSM—R技术试验的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回忆说,2004年12月,大秦铁路成功试验开行我国第一列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2014年4月,由4台电力机车和315节货车组成的3万吨重载列车试验开行成功。1万吨、1.5万吨、2.1万吨重载列车奔驰在大秦铁路上,日均运量保持在130万吨以上。
放得下、装得了、拉得动是重载列车的三大要素。为此,大秦铁路对沿线车站正线和到发线以2800米、1700米的有效长进行改造;研制出轴重27吨、载重80吨级的敞车;推出大功率和谐机车,并结合Locotrol列车同步操纵技术与GSM—R通讯技术,让主从机车实现“齐步走”。同时,建设分散自律型调度集中系统(CTC),实现对中间站接发车进路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为进一步提升运输能力,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公司积极推动大秦铁路运输组织集约化、精细化,优化开车组织、车流结构和港口接卸,保证运输通畅、列车快去快回,不断提升运输效率。
为了“装得多”,太原局先后在大秦铁路源头建成16个2万吨、51个万吨等共计153个装车基地,平均不到2小时就可以装完一列2万吨列车。为了“卸得快”,实施“四港联动均衡卸车组织”等机制,及时组织煤炭到港入海。为了“跑起来”,大秦铁路压缩每一分、每一秒,优化运输组织,最快10分钟就可发出一列重载列车。
此外,大秦铁路创新了集中修施工模式,将原先分散的施工养护集中为每年2次,每次20多天,有效压缩了施工周期和成本,减少了施工对运输的影响。同时,加强铁路沿线环保设施建设,推进综合降噪、废气减排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持续提升了铁路沿线绿化率。(经济日报 记者 王轶辰)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