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我们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但也要看到,粮食连年丰收,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眼下,粮食需求量刚性增长的压力,粮食增产边际成本持续增高的挑战,日益严重的“谁来种地”问题,不断凸显的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等等,这些问题交织叠加在一起,时刻都在提醒我们: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我们必须要扛稳扛好。
扛稳重任,要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做文章。一方面,要“藏粮于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耕地。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耕地质量,保护好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个重要底线。另一方面,要“藏粮于技”,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我们不但要向土地要粮,还要向科技要粮。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加快农业科技改革创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促进粮食生产能力可持续增长。
扛稳重任,要在调动和保护“两个积极性”上下功夫,即农民种粮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既要通过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升粮食生产的回报率,让农民种粮有账可算、有利可图,不再“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还要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让主产区政府抓粮不吃亏,切实激发起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扛稳重任,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动真格。这项工作,决不能简单等同于压缩粮食生产,更不能搞运动式调整,而是要找准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所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稳定粮食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欧阳优)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