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全球化“架桥修路”
推出全球性公共产品
全球化进入新阶段,需要“架桥修路”。中国倡导、各国共建的“一带一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致力于促进“五通”,旨在将全球化的软硬基础设施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启动了全球化的“架桥修路”工程。 “我们需要善待全球化。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恰逢其时,这契合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沙姆沙德·艾赫塔尔开门见山,直抒己见。她说,“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全球化,一定要有多边政策框架支持,必须专注设计公共产品,帮助相关国家拓展贸易投资机遇,实现经济多元化。 艾赫塔尔认为,全球化需要公共产品,需要开放和包容性,需要为发展融资,需要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各国和地区的减贫事业,为加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机遇,也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融资等挑战。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其一举一动备受世界关注。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说:“当人们问我,有没有想过把亚投行的名字改称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我觉得,AIIB(亚投行)的A可以代表Asia(亚洲),也可以代表Africa(非洲)和America(美洲),因为我们是包容性的。” 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目的是要促进全球合作,没有地缘政治考虑。“任何国家的任何投资者在任何地方做的任何项目,只要是促进全球和区域合作的,促进和平和发展的,就是‘一带一路’的项目。”金立群说,基于这个原则,亚投行促进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用创新思维修建更多的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促进可持续发展,惠及人民。 对于金立群的观点,中国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极为认可。她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不是一个地缘概念,而是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化概念。不管发生在世界的任何国家,只要符合推进全球化的理念,就符合‘一带一路’的精神。” “‘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中国人对经济全球化基本规律的思考,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中国解决方案。”邹加怡认为,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挑战,比如说收入不平等问题,人们不应该反对全球化进程,而是要让全球化更加包容。各国和地区需要基础更广泛、更深入的全球化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全球化,能够分享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硬”联通“软”联通并举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认为,推动亚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重点是可持续、全面和基于规则。他强调,“一带一路”项目要突出的是共建项目、是联合项目,而非中国主导的项目。欧洲企业界看重分享公信力,重视对规则的商定。只有让欧洲企业看到能够分享公信力,才会参与其中。“共同商定规则,有助于消除互不信任,加强互利共赢,这是我们要实现的首要目标。”他说,“一带一路”要让欧洲实现从“被动的容忍”到“积极的合作”的转变。 俄罗斯前总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祖布科夫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的对接,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继续往前发展。他指出,在逆全球化浪潮中,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是积极力量,两者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俄方希望看到和谐的经济增长,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在透明的规则基础上,大家团结起来,实现开放合作。谈到即将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祖布科夫认为,“这会进一步推动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对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开拓基建融资渠道
建设基础设施,推动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的着力点,也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际权威机构测算,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缺口。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将达94万亿美元,但有五分之一无法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部分国家经济实力弱,财政出资能力和融资能力有限;二是市场化运作难度大,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短期投资回报低和投资期限长的特点,吸引资本介入难度较大;三是项目建设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涉及征地拆迁、生态环保和社区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表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开行已累计为6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金额超过1900亿美元。国开行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国际资本、国有和私人资本等各类资本的优势,形成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合力。 邹加怡说,中国财政部正在构建高标准发展的“一带一路”政策框架。中国已和27个国家和地区的财政部门共同核准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和6家多边开发银行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以此鼓励各方遵循国际通行的规则,同时适应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中方坚持“一带一路”合作的开放性,支持不同的发展伙伴来参与基础设施的长期融资,鼓励多边开发机构、私人部门联合融资,多方合作。
“东盟国家普遍欢迎‘一带一路’倡议,新加坡是坚定支持者之一。”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首先表明了立场。已担任7年驻华大使的他,对“一带一路”“软联通”建设提出了三点颇有价值的建议:一是金融风险管控优化,以此降低金融风险和融资成本,吸引更多私人资金加入;二是建设法律架构,包括争端解决机制等,处理商业纠纷,可考虑设立“一带一路”仲裁庭调解纠纷,这样效率高、成本低,而且不伤感情;三是合作模式多元化,除了双边合作,也可采用多方合作模式,比如将成功运营的中新苏州工业园项目复制到第三方市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徐惠喜)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