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对人工智能发展也要很理性
面对这一火爆的形势,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专家,黄凯奇却有些担忧。缺乏理论性的支撑、缺失标志性的应用、缺少规模化的产业,谈及人工智能热潮背后的困惑,黄凯奇连用了三个“缺”。
看起来所向披靡的人工智能究竟能干啥?黄凯奇表示,它能“背”会“听”,能“算”会“看”。整体而言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些方面比如认脸能力理论上已经超越了人类肉眼,但并非战无不胜。人工智能目前还处于婴儿期,其智商大抵相当于3岁的孩子,说不好、笑不真、想不清、动不稳,这四“不”描写了人工智能目前的现状。
这与国际知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的看法不谋而合。他曾公开表示,人工智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其理论基础(黑箱算法)非常薄弱,当下人工智能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可以被证明的理论作为基础。
未来,人工智能应何去何从?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多学科跨界融合,交叉协同探索AI创新途径,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在这方面,美国已投入1亿美元开展“阿波罗脑计划”,希望通过对大脑计算模式的研究,帮助改进目前的人工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实现人工智能的突破。今后,应深化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在各行业特别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推广应用,加强产学研交流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规避可能的风险。
“人工智能从1956年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两起两落,如今随着深度学习与大数据的兴起,再次迎来蓬勃发展。热潮之下尤其需要冷思考,要么极冷要么极热,‘酷暑’和‘寒冬’,无论哪一种都不利于人工智能长期健康发展。”黄凯奇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沈 慧)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