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还能以价换到量吗
美丽说/2021-11-18/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成交总量连跌3个月后,房价的下降通道何时到来、是否到来备受市场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下降,市场延续低温态势。 但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10月房企销售“以价换量”并不明显,销售面积、 ...
成交总量连跌3个月后,房价的下降通道何时到来、是否到来备受市场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下降,市场延续低温态势。
但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10月房企销售“以价换量”并不明显,销售面积、销售额虽呈现全线普跌状态,但二者之间的降幅基本上持平,换句话说——单价没降。业内分析,最后两个月企业都面临业绩压力,加之信贷松动不明显,最终以价换量将成为定局,但市场是否买单是未知——未知的信贷、不确定的购买力以及已出的限跌令等。
单价没降
对于开发商来说,一旦楼市进入下行通道,互相之间就只能比拼谁跑得快了,“以价换量”成为惯用的手段。尤其是在冲业绩的时候,屡试不爽。
但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10月房企销售“以价换量”并不明显,销售面积、销售额虽呈现全线普跌状态,但二者之间的降幅基本上持平,数据“错位”情况基本没有。
从单月同比增速来看,30家重点房企只有中国金茂实现了销售面积、销售额正增长,新城控股、中国奥园、远洋集团、富力地产以及金地商置有一项正增长。剩余24家房企销售面积、销售额均呈负增长,其中17家房企销售额降幅大于20%,降幅最大的房企是新力控股,同比下降91.9%;销售面积降幅大于20%的房企有18家,降幅最大的房企也是新力控股,同比下降92.48%。
从累计同比增速来看,除万科、碧桂园、金科股份、新力控股、建业地产累计同比呈负增长外,剩余25家重点房企累计同比皆为正增长,但增长幅度在20%以上的房企仅有4家,其中绿城中国增幅最大,同比增长47.58%。而累计同比低于10%且为正增长的房企有11家,其中新城控股增幅最小,同比增长仅1.08%。销售面积方面,30家重点房企中仅有中国金茂、金地商置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2.91%、11.8%。剩余28家房企均呈现负增长。
总体来看,在市场降温的大背景下,“银十”行情未如期到来,或者说与去年同期相比,房企“银十”的表现可谓是大撤退。
核心矛盾发生转移
进入楼市下行周期,房企“以价换量”的数据表现为何不明显?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核心矛盾已经开始转移,“以价换量”是供给端(房企)的策略,但是还要看购房者买不买单,受调控以及当前房地产税试点的影响,购房者观望情绪上升,尤其是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降价的效果也被大打折扣。还有一个原因是,尽管高层表态要支持正常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住房信贷的节奏也有所加快,但是目前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按揭贷款积压,需求还不能完全释放。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房企能否完成全年业绩目标,“金九银十”的表现至关重要。但目前给出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经过几年的深度调控,房地产市场显现出一些疲态,加之相关部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融资端的监管,让企业压力倍增,新房降价销售的现象在一些城市和区域逐渐增多。而面对这波房价下降,一些城市开始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出台“限跌令”城市数量明显增多,包括张家口、菏泽、岳阳、昆明、沈阳、江阴、桂林、株洲、唐山等,已经超过15个城市。
“最近全国多个城市新房的‘限跌令’,表面是部分房企在负债高压下抢跑,背后其实进一步说明了‘稳定’是楼市最确定的关键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
在张大伟看来,房企“以价换量”之所以表现不明显,更多是数据“失真”。一方面,网签滞后需要逐渐体现出来;另一方面,部分城市虽然房价没有明显下跌,但开发商在操作方面出现了很多类似于“工抵房”等擦边球做法。当下很多工抵房都是因为开发商出现了资金链压力,难以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商票,面临爆雷,而将在售项目中位置差,难以销售的房源直接抵账的现象,也导致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维权事件。
以价换量也不容易
当前房地产市场是“魔幻”的,充满了不确定性。销售承压、库存压力大,短期内是一个无法调和的难题。在融资“三道红线”的压力下,现金流安全成为不变的话题,努力“创收”,加强自身“造血”能力。
离年末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今年能否完成销售目标可能不再重要,但安全地“活着”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促销售、抓回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房企去化压力尤其巨大。“最后两个月企业都面临业绩压力,加之信贷松动不明显,最终‘以价换量’将成为定局。但信贷政策不放松,房企去化依旧困难,后续购房者有无需求释放,目前还是未知数。”张大伟直言。
张大伟的这一判断,得到了部分房企营销总的认同。
“我们‘十一’以后拿出来了一部分特价房,卖得并不好,主要是户型比较大,改善型需求对信贷以来太大。”南四环某房企老项目后期营销总直言,尽管卖得并不好,但这波特价房带来的客流确实是可观的,目前就看信贷能不能放一放。
但顺义某即将清盘的华东开发商营销总也直言,目前的市场并非是价格战可得。“我们是这个区域最贵的,其他两块竞品一直在降价,不但销售没有我们好,而且还引发了前期业主的维权。”这位营销总透露,由于成本摆在那里,现在的项目可降价的空间其实很有限,与其降价最终得罪了老业主,不如增配把实惠让大家选。
在张大伟看来,出现当下楼市全面断崖式下调的最主要原因是信贷排队,购房者的按揭贷款,和开发商的开发贷,基本全面收紧,导致市场下调。最近央行等部门密集表态,市场期待出现有利于信贷回归正常的表现。整体看,10月信贷数据相对有微调,预计这一趋势有利于楼市稳定。
哈尔滨、义乌发文稳楼市,降低预售许可门槛;长沙开始去商住房库存……房地产政策底部已经出现,但市场还在继续下调中,从房地产调控看,越来越多的宽松政策会出现,市场有望逐渐平稳。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控目的是平稳,大涨不是平稳,大跌同样也不是平稳。
但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10月房企销售“以价换量”并不明显,销售面积、销售额虽呈现全线普跌状态,但二者之间的降幅基本上持平,换句话说——单价没降。业内分析,最后两个月企业都面临业绩压力,加之信贷松动不明显,最终以价换量将成为定局,但市场是否买单是未知——未知的信贷、不确定的购买力以及已出的限跌令等。
单价没降
对于开发商来说,一旦楼市进入下行通道,互相之间就只能比拼谁跑得快了,“以价换量”成为惯用的手段。尤其是在冲业绩的时候,屡试不爽。
但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10月房企销售“以价换量”并不明显,销售面积、销售额虽呈现全线普跌状态,但二者之间的降幅基本上持平,数据“错位”情况基本没有。
从单月同比增速来看,30家重点房企只有中国金茂实现了销售面积、销售额正增长,新城控股、中国奥园、远洋集团、富力地产以及金地商置有一项正增长。剩余24家房企销售面积、销售额均呈负增长,其中17家房企销售额降幅大于20%,降幅最大的房企是新力控股,同比下降91.9%;销售面积降幅大于20%的房企有18家,降幅最大的房企也是新力控股,同比下降92.48%。
从累计同比增速来看,除万科、碧桂园、金科股份、新力控股、建业地产累计同比呈负增长外,剩余25家重点房企累计同比皆为正增长,但增长幅度在20%以上的房企仅有4家,其中绿城中国增幅最大,同比增长47.58%。而累计同比低于10%且为正增长的房企有11家,其中新城控股增幅最小,同比增长仅1.08%。销售面积方面,30家重点房企中仅有中国金茂、金地商置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2.91%、11.8%。剩余28家房企均呈现负增长。
总体来看,在市场降温的大背景下,“银十”行情未如期到来,或者说与去年同期相比,房企“银十”的表现可谓是大撤退。
核心矛盾发生转移
进入楼市下行周期,房企“以价换量”的数据表现为何不明显?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核心矛盾已经开始转移,“以价换量”是供给端(房企)的策略,但是还要看购房者买不买单,受调控以及当前房地产税试点的影响,购房者观望情绪上升,尤其是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降价的效果也被大打折扣。还有一个原因是,尽管高层表态要支持正常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住房信贷的节奏也有所加快,但是目前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按揭贷款积压,需求还不能完全释放。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房企能否完成全年业绩目标,“金九银十”的表现至关重要。但目前给出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经过几年的深度调控,房地产市场显现出一些疲态,加之相关部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融资端的监管,让企业压力倍增,新房降价销售的现象在一些城市和区域逐渐增多。而面对这波房价下降,一些城市开始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出台“限跌令”城市数量明显增多,包括张家口、菏泽、岳阳、昆明、沈阳、江阴、桂林、株洲、唐山等,已经超过15个城市。
“最近全国多个城市新房的‘限跌令’,表面是部分房企在负债高压下抢跑,背后其实进一步说明了‘稳定’是楼市最确定的关键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
在张大伟看来,房企“以价换量”之所以表现不明显,更多是数据“失真”。一方面,网签滞后需要逐渐体现出来;另一方面,部分城市虽然房价没有明显下跌,但开发商在操作方面出现了很多类似于“工抵房”等擦边球做法。当下很多工抵房都是因为开发商出现了资金链压力,难以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商票,面临爆雷,而将在售项目中位置差,难以销售的房源直接抵账的现象,也导致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维权事件。
以价换量也不容易
当前房地产市场是“魔幻”的,充满了不确定性。销售承压、库存压力大,短期内是一个无法调和的难题。在融资“三道红线”的压力下,现金流安全成为不变的话题,努力“创收”,加强自身“造血”能力。
离年末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今年能否完成销售目标可能不再重要,但安全地“活着”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促销售、抓回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房企去化压力尤其巨大。“最后两个月企业都面临业绩压力,加之信贷松动不明显,最终‘以价换量’将成为定局。但信贷政策不放松,房企去化依旧困难,后续购房者有无需求释放,目前还是未知数。”张大伟直言。
张大伟的这一判断,得到了部分房企营销总的认同。
“我们‘十一’以后拿出来了一部分特价房,卖得并不好,主要是户型比较大,改善型需求对信贷以来太大。”南四环某房企老项目后期营销总直言,尽管卖得并不好,但这波特价房带来的客流确实是可观的,目前就看信贷能不能放一放。
但顺义某即将清盘的华东开发商营销总也直言,目前的市场并非是价格战可得。“我们是这个区域最贵的,其他两块竞品一直在降价,不但销售没有我们好,而且还引发了前期业主的维权。”这位营销总透露,由于成本摆在那里,现在的项目可降价的空间其实很有限,与其降价最终得罪了老业主,不如增配把实惠让大家选。
在张大伟看来,出现当下楼市全面断崖式下调的最主要原因是信贷排队,购房者的按揭贷款,和开发商的开发贷,基本全面收紧,导致市场下调。最近央行等部门密集表态,市场期待出现有利于信贷回归正常的表现。整体看,10月信贷数据相对有微调,预计这一趋势有利于楼市稳定。
哈尔滨、义乌发文稳楼市,降低预售许可门槛;长沙开始去商住房库存……房地产政策底部已经出现,但市场还在继续下调中,从房地产调控看,越来越多的宽松政策会出现,市场有望逐渐平稳。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控目的是平稳,大涨不是平稳,大跌同样也不是平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新一出山8241万横扫横店东磁章盟主剪彩万祥科技却碰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