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教学科研用地短缺成瓶颈 城中田带来双重难题
美丽说/2018-03-22/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农林高校研习用地严重短缺怎么办 本报记者 乔 地 一方面是严峻的环保问题,一方面是急迫的科研教学问题。“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棘手1 为了破解教学科研用地缺口对办学造成的严重制约,河南农业大学曾多方着手,尝试过以购地、租地等方式满足教学科研需求,但是 ...
农林高校研习用地严重短缺怎么办
本报记者 乔 地
一方面是严峻的环保问题,一方面是急迫的科研教学问题。“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棘手1
为了破解教学科研用地缺口对办学造成的严重制约,河南农业大学曾多方着手,尝试过以购地、租地等方式满足教学科研需求,但是遇到许多无法克服的现实困难。他们发现,这是一条靠自身力量几乎无法走通的路。
“城中田”带来环保和教学双重难题
在郑州市中心城区东风路,有一块占地70亩的畜牧站,是河南农业大学的学校教学试验基地。
在这块土地上,河南农业大学先后承担了7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等重大成果。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和技术推广平台。
“1981年始建时,这里还是郑州市北部的郊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速推进,现在已经成为闹市区,周围还分布着医院、学校和社区。”畜牧站一位负责人说,这些都是后来陆续建设的。在这种情况下,畜牧站的环保问题显得越发突出,每年接到群众、媒体和政府部门的诸多投诉、曝光和整改限令。学校疲于应对,不止一次地想通过换址搬迁来解决这一难题。
河南农业大学还有一块500亩的教学科研用地,上世纪90年代购置时,同样地处郑州远郊。目前也已经被城市的高楼大厦包围,不仅不再合适教学科研,而且成为城市建设科学规划的障碍,影响城镇化进程,频频被城建单位规划为市政道路等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一边是环保,一边是科研教学,这个两难问题正在困绕着各大农林高校。河南农业大学的负责人坦言,一方面,购地方式已经无法实现。根据国务院1998年颁布、1999年施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规定,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该条例同时规定,对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从重给予处罚。这一规定为农业高校通过购买土地建设教学实习、科研试验基地设置了无法触碰的高压线。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以牵头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为契机,为完成该中心基地建设任务、打造现代农业和粮食生产示范园区为契机,与地方政府协商合作,拟在距离学校30多公里的原阳县福宁集镇征用教学科研用地1500亩,但相关用地手续直今仍迟迟难以办理。
另一方面,河南农业大学近年来在只有570亩教学科研用地的困境下,只有通过租赁的方式解决教学实习、科研试验需求。专家教授们不得不在郑州周边及全省各地到处寻找临时租用土地。但由于地难租、租期短、面积孝不能搞基建等原因,出现了一系列的田间管理难题和材料丢失等风险,直接影响教学实习秩序,并给科研试验带来材料安全性、可靠性等诸多问题,且存在不可持续性,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技创新上层次上水平。河南农业大学知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玉玲教授曾经因为珍贵育种材料多次在临时租用土地上丢失而失声痛哭。
农林高校教学科研用地短缺成瓶颈
教学科研用地短缺,不仅严重影响农林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而且成为严重制约办学水平提升的瓶颈。据了解,全国40多所农林高校,很多都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处境。位于豫南的信阳农林学院,只能靠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来解决1万多名在校生的研习用地问题。
据科技日报记者了解,造成当前我国农林高校教学实习、科研试验用地严重不足的原因,除了上述城市化进程加剧外,还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大多数农林高校纷纷下迁到地理位置偏远地区。改革开放后陆续返城,而这些高校的办学原址,大多没有完全保留,教学实习、科研试验的场站被其他单位占据。河南农业大学上世纪60年代在郑州办学原址附近拥有4000亩教学科研用地,但1982年从下迁地许昌回迁郑州后,得以保留的教学科研用地不到400亩,几乎损失殆荆
二是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开始连续扩招,作为农林高校办学基础的教学实习、科研试验用地缺口迅速扩大。即使以我国199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来衡量,除少数农林高校的教学实习、科研试验用地能够足额保障外,绝大多数十分短缺。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按照这一国家标准计算,农业类核心学科专业教学试验用地缺口在3800亩以上;如果以涉农学科专业计算,这个缺口高达8000亩左右。
国家划拨土地破解两难困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说:“农稳社稷,粮安天下。自古以来,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始终是维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中国是人口大国,饥饿感曾牢牢盘踞百姓千百年来的记忆深处,温饱问题一度成为悬在中华民族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产能持续提升,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当前我国人口和粮食刚需双重压力仍然居高不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现代农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都离不开人才和创新要素的支撑。他说:“作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体,农林高校在新时代必然要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必须有更大作为。”
张改平强调,对于农业高校建设和发展而言,拥有足够面积、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科研试验基地是最基储最根本的办学保障。其作用和地位犹如医科高校的附属医院、工科高校的实习工厂。
困难重重,出路何在?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张改平在多年调研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国家划拨农林高校教学科研用地的方式改变这一困境”的建议。
他说:“鉴于农业高校自身无法解决这一难题,而教学实习、农业试验用地并不改变土地的基本农田属性,所以解决用地缺口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国家划拨土地。只有采用这种方式,才能在政策范围内有效解决农业高校长期稳定、足够面积的教学实习、科研试验用地的严重缺口,才能为农林高校培育好人才、出大成果、多出成果、服务社会提供必备的条件,使农业高校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作出更有力的贡献。”
本报记者 乔 地
一方面是严峻的环保问题,一方面是急迫的科研教学问题。“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棘手1
为了破解教学科研用地缺口对办学造成的严重制约,河南农业大学曾多方着手,尝试过以购地、租地等方式满足教学科研需求,但是遇到许多无法克服的现实困难。他们发现,这是一条靠自身力量几乎无法走通的路。
“城中田”带来环保和教学双重难题
在郑州市中心城区东风路,有一块占地70亩的畜牧站,是河南农业大学的学校教学试验基地。
在这块土地上,河南农业大学先后承担了7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等重大成果。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和技术推广平台。
“1981年始建时,这里还是郑州市北部的郊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速推进,现在已经成为闹市区,周围还分布着医院、学校和社区。”畜牧站一位负责人说,这些都是后来陆续建设的。在这种情况下,畜牧站的环保问题显得越发突出,每年接到群众、媒体和政府部门的诸多投诉、曝光和整改限令。学校疲于应对,不止一次地想通过换址搬迁来解决这一难题。
河南农业大学还有一块500亩的教学科研用地,上世纪90年代购置时,同样地处郑州远郊。目前也已经被城市的高楼大厦包围,不仅不再合适教学科研,而且成为城市建设科学规划的障碍,影响城镇化进程,频频被城建单位规划为市政道路等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一边是环保,一边是科研教学,这个两难问题正在困绕着各大农林高校。河南农业大学的负责人坦言,一方面,购地方式已经无法实现。根据国务院1998年颁布、1999年施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规定,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该条例同时规定,对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从重给予处罚。这一规定为农业高校通过购买土地建设教学实习、科研试验基地设置了无法触碰的高压线。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以牵头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为契机,为完成该中心基地建设任务、打造现代农业和粮食生产示范园区为契机,与地方政府协商合作,拟在距离学校30多公里的原阳县福宁集镇征用教学科研用地1500亩,但相关用地手续直今仍迟迟难以办理。
另一方面,河南农业大学近年来在只有570亩教学科研用地的困境下,只有通过租赁的方式解决教学实习、科研试验需求。专家教授们不得不在郑州周边及全省各地到处寻找临时租用土地。但由于地难租、租期短、面积孝不能搞基建等原因,出现了一系列的田间管理难题和材料丢失等风险,直接影响教学实习秩序,并给科研试验带来材料安全性、可靠性等诸多问题,且存在不可持续性,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技创新上层次上水平。河南农业大学知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玉玲教授曾经因为珍贵育种材料多次在临时租用土地上丢失而失声痛哭。
农林高校教学科研用地短缺成瓶颈
教学科研用地短缺,不仅严重影响农林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而且成为严重制约办学水平提升的瓶颈。据了解,全国40多所农林高校,很多都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处境。位于豫南的信阳农林学院,只能靠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来解决1万多名在校生的研习用地问题。
据科技日报记者了解,造成当前我国农林高校教学实习、科研试验用地严重不足的原因,除了上述城市化进程加剧外,还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大多数农林高校纷纷下迁到地理位置偏远地区。改革开放后陆续返城,而这些高校的办学原址,大多没有完全保留,教学实习、科研试验的场站被其他单位占据。河南农业大学上世纪60年代在郑州办学原址附近拥有4000亩教学科研用地,但1982年从下迁地许昌回迁郑州后,得以保留的教学科研用地不到400亩,几乎损失殆荆
二是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开始连续扩招,作为农林高校办学基础的教学实习、科研试验用地缺口迅速扩大。即使以我国199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来衡量,除少数农林高校的教学实习、科研试验用地能够足额保障外,绝大多数十分短缺。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按照这一国家标准计算,农业类核心学科专业教学试验用地缺口在3800亩以上;如果以涉农学科专业计算,这个缺口高达8000亩左右。
国家划拨土地破解两难困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说:“农稳社稷,粮安天下。自古以来,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始终是维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中国是人口大国,饥饿感曾牢牢盘踞百姓千百年来的记忆深处,温饱问题一度成为悬在中华民族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产能持续提升,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当前我国人口和粮食刚需双重压力仍然居高不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现代农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都离不开人才和创新要素的支撑。他说:“作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体,农林高校在新时代必然要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必须有更大作为。”
张改平强调,对于农业高校建设和发展而言,拥有足够面积、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科研试验基地是最基储最根本的办学保障。其作用和地位犹如医科高校的附属医院、工科高校的实习工厂。
困难重重,出路何在?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张改平在多年调研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国家划拨农林高校教学科研用地的方式改变这一困境”的建议。
他说:“鉴于农业高校自身无法解决这一难题,而教学实习、农业试验用地并不改变土地的基本农田属性,所以解决用地缺口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国家划拨土地。只有采用这种方式,才能在政策范围内有效解决农业高校长期稳定、足够面积的教学实习、科研试验用地的严重缺口,才能为农林高校培育好人才、出大成果、多出成果、服务社会提供必备的条件,使农业高校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作出更有力的贡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前方天堂还是地狱?特斯拉未来挑战全剖析
数码家电/阅读:15 -
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得看立法者的进度
移动应用/阅读:17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