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县“社会亲情园”让留守儿童受到关爱
本报记者 孙义 通讯员 李振云 郭少坤报道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进城务工农民逐年增多,留守儿童数量不断攀升。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儿童大多由其他亲属代管,或多或少的会存在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少、监护缺乏等现象。特别是近期各地频现留守儿童溺亡、犯罪、自杀等悲惨事件,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邱县通过创办“社亲园”,有效搭建关爱留守儿童的平台,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健康温暖的环境。截至目前,共创办“社亲园”76家,入园留守儿童3256人,占全县入统学龄留守儿童总数的69%。
摸底数,建档案,编织留守儿童“信息网”
调查摸底、全面掌握。结合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学籍,对全县留守儿童开展摸底调查,及时汇总留守儿童数量规模、分布区域、结构状况,并对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父母情况、委托监护人情况等基本信息进行登记。
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各学校为每一名留守儿童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及时记录他们的身体、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习惯等变化,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
家校互联、勤于沟通。各学校向监护人发放家校联系卡,联系卡包括家长务工单位、联系电话以及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等内容,并指定专人负责,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班级与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设机构,组队伍,筑牢留守儿童“管护网”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县关工委主导,组织县委宣传部、教育体育局等职能部门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制定“社亲园”活动方案,定期开展活动。
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各中小学实行校级领导班子分包年级制,通过汇报、交流会等形式督促“社亲园”活动及时开展。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通过“一帮一”的形式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尤其是针对监护人年纪大行动不便、家庭困难的特困留守儿童,各学校免费提供午餐,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
发挥志愿服务作用。以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五老”人员及其他社会各界先进人物为主体,建立留守儿童工作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知识讲座、经济扶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新马头镇东常屯村关工委从2010年起设立“留守儿童基金”,每年春节动员70多位在外工作人员捐资、注资,让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活动的资金成了“活水”。
目前,76家“社亲园”在园留守儿童3200余人,160名“五老”应邀成为协教员、协管员,100多名社会爱心人士捐资捐物,累计捐助资金35万元,书包1000个,书籍1万余册。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各学校的“社亲园”积极邀请“五老”人员为留守儿童提供兴趣辅导,先后办起多个兴趣社团,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实现留守儿童“人人进社园、周周有活动、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iPhone 接入汽车:苹果未来的勃勃野心
智能时代/阅读:21 -
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25 万元预定 Model S/Model X
智能时代/阅读:14 -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节省,但是难以普及
智能时代/阅读:9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