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微法院”集群亮相浙江
浙江“微法院”集群上线现场。资料图
法治周末记者 李含
1月31日,一场跨越时空的“移动微法院庭审”在宁波知识产权法庭上演:法官及双方当事人身处三个城市,原、被告当事人并未出现在庭审现场,而是通过登录微信“宁波移动微法院”,出现在了法庭审判席的电脑屏幕上;当事人在手机上看着审判席及对方当事人,经过“人脸识别”确认身份后正常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庭审活动一切顺利进行。
借助微信小程序开展的视频庭审,是宁波市法院系统试点移动电子诉讼的最新成果,而在2月2日之后,整个浙江全省三级法院的民事、行政案件立案、开庭、调解和执行立案等,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为贯彻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智能化建设,推进诉讼服务网络化,2月2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携手腾讯公司、腾讯大浙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三方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微法院”集群平台上线运行,自2月2日起正式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天候、零距离、无障碍的诉讼服务。
在微信中直接搜索“浙江微法院”,便能找到以此为名的一款微信小程序,无须下载安装就可以直接点击使用。进入该小程序后,法治周末记者看到,目前浙江全省开通了12个“微法院”平台,形成集群模式,在“浙江微法院”中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
在“浙江微法院”中,用户无需注册认证等操作,便可以享受查询案件信息及开庭公告、执行线索举报、观看庭审直播、诉讼风险评估、预约旁听等公众服务;而在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完成实名认证后,还可以享受在线送达、在线调解、在线阅卷、在线开庭、申请保全、申请执行等当事人服务。
据了解,2017年10月8日,浙江省余姚市法院率先试点“余姚微法院”,实现手机立案、远程调解、在线开庭、见证执行等功能,是全国法院首批投入实战应用且全流程覆盖的移动办案诉讼平台。今年1月2日,宁波两级法院全面上线运行“宁波移动微法院”。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确定宁波两级法院为“移动电子诉讼试点”。截至1月26日,宁波两级法院已在该平台立案或引入案件11079件,其中送达1832件,开庭23次,调撤1319件,办结执行案件370件。
专门办理互联网领域纠纷案件、探路互联网审判的杭州互联网法院,微信小程序的应用也十分便利。在此次发布会现场,杭州互联网法院介绍了“微法院”平台上线以来的应用成效,并演示了系统功能:当事人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微诉讼平台”上完成人脸识别核验身份后,填写结构化诉状,上传电子证据点击“申请立案”,系统便自动将案件信息同步到杭州互联网法院网上诉讼平台,通过智能立案系统进行审核;完成立案后,微诉讼平台便会即时显示案件状态、案号等信息,当事人坐等开庭即可。
浙江高院审判管理处处长姚海涛介绍,由于微信用户广泛、小程序无需下载安装,非常适用于诉讼这种低频行为,浙江高院在试点基础上推出全省“微法院”集群,当事人与法官无需添加好友,依托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为群众提供了足不出户打官司的平台,为法官提供高效办案的辅助工具,并且通过数据全程留痕维护司法公正。
“"浙江微法院"集群坚持统一标准、开源开放,为各地法院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统一接口,并与浙江智慧法院App、诉讼服务网、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等实现无缝对接,共享统一的用户认证体系,"手指间"快捷切换。”姚海涛表示,“浙江微法院”集群使老百姓(603883,股吧)在微信端即能连接浙江全省所有法院,实现诉讼服务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有效地解决了问累、诉累、跑累的问题,真正让群众在掌心里、指尖上就能办成事、办好事。
“"浙江微法院"集群的推出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也是司法治理机制的创新。”姚海涛说,“浙江微法院”集群不仅进一步拓展丰富了智慧法院的内涵,还为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注入了新经验。
在此次发布会上,浙江高院与腾讯公司还签署了进一步深化智能化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公司法务部总经理江波表示,腾讯推动的“法律+互联网”不是简单地把线下司法程序搬到线上,而是结合腾讯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协助法院大幅提升司法效率,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腾讯将与浙江法院共享技术资源,努力打造技术领先、功能完备、方便快捷的移动诉讼服务体系,为建设智慧法院、建设法治中国作出更大贡献。”江波说。
责任编辑:王硕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iPhone 接入汽车:苹果未来的勃勃野心
智能时代/阅读:21 -
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25 万元预定 Model S/Model X
智能时代/阅读:14 -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节省,但是难以普及
智能时代/阅读:9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