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传统民俗传承悠长年味 黄梅大戏传扬皖风徽韵
新华社记者 王立武
连日来,喜庆祥和的年味浓浓的沁浸在安徽各地的城市和乡村。当皖南层峦叠嶂粉墙黛瓦的徽州千年古村里,人们忙着祠堂祭祖和民俗展演的时候,皖西古城安庆,节庆的欢声笑语已淹没在淳朴流畅的黄梅雅韵之中。江淮大地新的一年,就这样在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中、在气势磅礴的龙鼓声和优雅婉转的黄梅大戏间开启。
“父母生来有此身,一身吃尽二亲亲”“贵贱尊卑自有论,明明令典恪当遵”“有好子孙方是福,无多田地不为贫”……农历正月初一,皖南祁门县闪里镇的文堂村锣鼓喧天,全村长幼共聚永锡堂内进行祠堂祭祀活动。国家非遗项目——徽州祠祭传承人陈小民、陈龙斌带着14名身着古装的礼生严格按照古老仪式,读祭文、讲古辞、奏古乐、诵家风。而后,全村长幼在年过七旬的陈普滋引领下重温祖训:尊敬长上、孝顺父母、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老祖宗留下的最大的民俗是过年。春节期间,祠堂祭祖、诵读“文堂乡约家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良好家风家家递代代传。”陈普滋说,家风家训是家国情感的根基,只有让更多家庭传承好家风,才能支撑起社会的好风气。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文堂村的乡亲们今年还商定修订“文堂乡约家法”,增添“热爱祖国、廉洁奉公、遵纪守法、长讲道德、修桥补路,文明出行”等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容,延续“文堂乡约家法”不断革新的传统。
从浙江舟山赶回文堂老家过年的陈小杰,带着女儿第一个来到祠堂。他说,儿时的记忆里始终抹不去祠堂里庄严肃穆的场景。“带孩子过来参加,是希望她能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儿童是文堂的未来,是今后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参加祠祭活动、诵读家训,可以从小在他们的心里烙下浓浓的乡间记忆。”
“徽州是一个年味儿十足的地方。在徽州,过年不仅是生活上的必不可少也是文化上的必不可少。”黄山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田民和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时机。春节期间,轩辕车会、跳竹马、跳钟馗、叠罗汉、雉山凤舞等数十种徽州特有民俗展演和大型民俗踩街活动,将在全市城乡轮番上演,让年味历久不散。
古徽州浓郁的民俗文化换来了别样的文化年味,长江北岸的黄梅戏之乡安庆的“过大年、唱大戏”则让新春佳节增添有滋有味的清新之风。
安庆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王勇告诉记者,从小年夜到正月十五,“过大年、唱大戏”惠民演出、社区(广场)戏曲演出、城市小剧场日常演出、乡村迎新春戏曲演出、岳西高腔等地方戏曲新春演出、“我们的节日”村民春晚等六大板块,专业演出团体和草根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场,安庆城乡处处弥漫着黄梅戏戏曲的芬芳,人们在唱戏、看戏、品戏之中体味别致的年味。
在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鲍冲湖村“村晚”舞台上扮演“董永”的李福打小就是个戏迷,在上海务工的他,年前看到召集人在家乡微信群里发起的戏迷“集结号”后立即响应,买好返乡车票,比往年提前了近一个月,回家排练了3天便在小年夜登台演出。李福说,“过大年听大戏那是我们的习俗,一场小小的演出活动,给我们创造了更多跟邻里乡亲走动、交流的机会,为生活酿造出更多的幸福感,年味自然也就浓了。”
安庆市太湖县徐桥镇茗南中心村52岁的严金书,全家人2017年7月才乔迁到中心村的农民新村。听说有送戏下乡的专业剧团来村里唱大戏,老严正月初一一大早就守在村里的文化大舞台旁边。“以前住在偏远的山脚下,周围没几户人家,一年到头都很冷清。住到新村后,几十年来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这样正宗的黄梅戏。”严金书说,“国家发展得好,文化大礼包送到家门口,老百姓(603883,股吧)越来越有福气!”
记者从安徽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了解到,春节期间安徽省各级文化部门组织全省1000个行政村,每村举办1场春节联欢晚会,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表演折子戏、小品、相声、快板和乡村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展现农村新变化、新气象、新成就。此外,全省100余家国有和民营艺术院团,以文艺演出小分队“轻骑兵”的形式,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美丽乡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为主要内容,演出新创戏曲、小品、舞蹈等节目将超过1000余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iPhone 接入汽车:苹果未来的勃勃野心
智能时代/阅读:21 -
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25 万元预定 Model S/Model X
智能时代/阅读:14 -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节省,但是难以普及
智能时代/阅读:9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