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美丽说/2018-05-13/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文/摄 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 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使得举国关注。 十年了,他们过得好不好?倒塌的家园重建了吗?失去家人的人们生活得怎么样?损失都挣回来了吗?……震后的恢复情况,依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现在,啥子都看开了,人这一辈子几十年 ...
  文/摄 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

  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使得举国关注。

  十年了,他们过得好不好?倒塌的家园重建了吗?失去家人的人们生活得怎么样?损失都挣回来了吗?……震后的恢复情况,依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现在,啥子都看开了,人这一辈子几十年,一家人只要团团圆圆的,一切都好,啥子都好。只要肯做,稍微勤快点,就饿不着,凭双手挣钱是最光荣的。”在地震中被困煤矿中172小时的彭国华说。

  “当时看电视直播四川汶川地震,第一时间给家人打电话,结果都打不通,当天晚上就订机票回家,还好直系亲属都没有受到伤害。很惊心动魄!从来没有经历过。自从2008年5月13日赶回家后,我就再没出去打工,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只愿多陪陪父母,和家人团团圆圆地在一起生活。”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经理王静说。

  “我当时在学校,知道家里地震了,我就给我父母一直打电话,打不通。后来电话打通了,不知道是串线了还是怎么样,就听到对面在哭,然后就没有声音了,我当时就彻底崩溃了。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亲情,只要能跟父母在一起、和家人在一起,我觉得其它东西真的一点都不重要了。”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山大王”赵海玲说。

  十年间,人们脚踏实地的着手家园重建、心灵重建,经历过地震的他们更加注重与家人相伴的时光。他们不愿再离开,并凭借自己的双手为家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相信,他们的笑脸能够给大家一个答案。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24岁的谢超在2015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养鸡,2017年被推选为沸水镇枫香村村主任。别看脸上稚气未脱,这两年谢超已带领村民成立了励志新农专业合作社,并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带动这个省级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谢超说,十年了,谈论地震的人少了,留下的阴影正逐渐褪去,下一步,作为村主任,想带着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5月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土生土长的羌族女子,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牛牛乡村旅游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艳燕,自幼从祖母和母亲那里学到了精湛的羌绣技法。2008年,得知“5·12”大地震给家乡平武县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后,沈艳燕毅然将自己在北京经营情况良好的家政服务公司转交给别人,并决定回乡发展羌绣产业,在传承、保护古老的羌族非物质文化的同时,解决当地妇女的就业问题,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十年来,她跟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感受同努力,共同重建家园(5月5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十年前,在“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擂鼓镇盖头村王蓉失去了丈夫,独自抚养12岁的儿子。王蓉说,一开始没想过再找个伴侣,“那时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丈夫的去世让她感觉像是天塌了。“后来还是觉得需要有个伴”,王蓉说孩子还小需要有个完整的家。同年,经朋友介绍,王蓉认识了在地震中同样失去另一半的母志勇。两人相处很愉快,在同年9月登记结婚,从此开始了一段新生活。图为王蓉和当兵的儿子进行视频通话(5月5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北川县擂鼓镇盖头村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头,全村90%以上的房屋属于震后重建,羌乡茶园便是地震后重建建筑之一。在这个茶园里,孩子们正在无忧无虑地玩耍(5月5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在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有一位“独臂侠”,“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这句在“5·12”地震发生后,曾激励无数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话,正是出自这位“独臂侠”之口。他的名字叫石光武,“5·12”地震时,石光武和妻子辛辛苦苦盖起的楼房在顷刻间倒塌,妻子急得捶胸顿足。石光武连忙安慰:“怕啥子嘛,只要有手有脚有条命,大不了从头再来!”震后第二天,石光武就开始张罗着用木板在路旁搭起两间过渡房,并把小超市的生意继续做下去。那个时候,饮水和食物一时间成了村里最紧缺的物资。石光武夫妇带着儿子、儿媳冒着余震,从残垣断壁下将一些副食品和矿泉水抢运出来,与左邻右舍分享。他们夫妻还省吃俭用新修木架结构房屋,成为青川县第一户震后搬进永久性新房的农户(5月8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广元市朝天区蒲家乡罗圈岩村位于海拔1100米的高山上,因地理原因,曾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贫困村。2017年8月底,安置点建成。罗圈岩村共搬迁40户126人,其中建卡贫困户28户92人、同步搬迁户12户34人。除此之外,罗圈岩村着力改善道路交通,建成11.2公里的通村公路,有效解决了农户出行难等问题。“我一家四代都住在这里,生活很知足。”86岁的村民杨兴奋时常拄着拐杖,倚在村里文化广场的护栏旁,注视着位于安置点的新家(5月7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齐心村曾是一个地处于安州区西北边缘的省级贫困村,地震受灾、道路闭塞、青壮年出走等等,村民们生活非常困难。近几年,齐心村借助互联网让村民“翻身把歌唱”。安州区成立了网络扶贫小组,积极推进“宽带安州”“宽带乡村”建设,实现无线宽带覆盖率100%。借助掌上农技、数字图书等教学系统搭建线上直播线下辅导教学平台,为贫困户免费开展网点策划、网络营销等服务等,惠及2000余人,不少村民不仅学会了网上销售,还学会了直播。图为齐心村村民在网络平台上直播卖茶(5月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王静现在负责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羌寨的接待工作,还是绵阳市人大代表。十年前,18岁的她还在外地务工,得知家乡地震的消息后,立即买了机票辗转回到家乡。十年间,她结婚生子,也见证着家乡灾后重建的变化。“家园建好了,大家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现在,她不再外出务工,只愿和家人团团圆圆的。谈及未来,她希望来石椅羌寨的游客能多起来,羌族兄弟姐妹的生活更加富足(5月5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5·12”汶川地震十年后,在距离北川老县城23公里处,潺潺的流水,叽喳的小鸟,整洁的街巷,晨练的老人,早起的环卫工……北川新县城重生。“我搬来一年多了,这里环境好。”一位年约九旬的老人告诉记者,“我有四个娃子,三个女子,都在城里工作。”说话时,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5月5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2008年5月12日,花荄镇太平村没能幸免于难;十年后,太平村的“壮源贡呈集合三种产业腾飞发展。“在我回家之前,这里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村庄。”怎样把自身的价值融入到农村的产业发展?作为一名年轻人,这是蒋军想到的。“回到一线去。”西装换成了方便干活的运动装,皮鞋换成了爬山更稳的运动鞋,企业高管变成了乡间“鸡倌”,蒋军每天早上七八点就到农场,晚上九十点回家,远离城市繁华,没变的是初心:投身现代农业,为食品安全努力。现在,蒋军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创办的“壮源贡呈”,不仅每年可以创造上千万的价值,还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5月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北川新县城位于安昌镇以东约两公里处,处于黄土镇与安昌镇之间,距离老县城23公里,北川新县城紧邻安昌河,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行走在新川大道上,在一片花海旁边,偶遇一位穿特色民族服饰的居民。建设中的北川新县城,在这里奋斗的人们,展现了北川新县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5月5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具有浓郁羌族文化氛围的羌寨牛飞村,全村羌族群众占95%以上。自新农村建设以来,牛飞村着力打造具有羌族特色的民俗旅游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享有“羌乡第一村”的美誉。“5·12”汶川地震后,牛飞村抓住灾后重建、对口援建的契机,在大力开展建设的同时,结合灾后重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发展羌寨文化。走出一条以特色产业吃饭、以民俗旅游致富的路子。图为牛飞村村村民(5月5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5·12”汶川特大地震,将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的县城夷为平地,遇难人员逾两万,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在北川新县城新川路上,大禹广场重建,具有羌族特色的建筑群,展现了北川新县城的民俗特色文化。周边的村民也相继到城里做起了小生意,张包蛋老板娘每天早上到小店卖特产,晚上回家。张包蛋老板娘在塔楼上介绍着新北川风景,“那边要建一片花海,很漂亮的。”“我们家就是那个方向,白色的房子。”(5月5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在青川县板桥乡红旗现代农业园区的展厅里,可以看到海伶山珍品牌下的多种产品,椴木黑木耳、蜂王浆、木花菇、茶树菇、蘑菇脆、羊肚菌、核桃花、长裙竹荪……言谈中,可以感受到赵海伶保持着自己创业时的初心,同时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当初赵海伶说要为家乡灾后重建发展作贡献,她也确实做到了。目前,海伶山珍和4000多户农户合作,建卡贫困户有400多户,基地每年可提供上万个工种,给当地妇女及老人提供工作岗位,公司还给周围300多户农民免费发放食用菌种,提供种植技术等。现在的海伶山珍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也是青川恢复重建的一个缩影(5月8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青川县乔庄镇张家村的“山谷原舍”民宿,寄托了李正军一家人反哺家乡的心愿。2004年,李正军夫妇下海到北京创业,经过多年的风雨打拼,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管理经验。地震后,李正军夫妇回乡省亲,看到自己的家乡依然贫困落后,于是毅然选择返乡创业,反哺桑梓。他们牵头成立“山谷原舍”旅游专业合作社,吸纳51户贫困户加入专合社,致力发展精品民宿。如今,李正军的儿子李琛,这位在美国留学多年的95后年轻人,也加入到父亲的返乡创业项目中来,带着他的年轻小伙伴们,积极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图为李琛的外婆在“山谷原舍”民宿(5月8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汶川十年|每一份牵挂都值得回应 他们的笑脸就是答案

  2017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浦家乡罗圈岩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有40户126人挪出穷窝窝,住上了新房子,走上了致富路。罗圈岩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立足高山生态康养旅游资源,通过农旅融合、龙头带动、定点帮扶、多元增收,初步探索形成了秦巴山区高海拔贫困地区易地搬迁安置新路径。村民不仅通过搬迁住上了新家,还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了收入,年收入增长到十倍。图为罗圈岩村村民(5月7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编者按:2018年是汶川地震10周年。十年间,汶川地震灾区经历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的不凡历程。近日,千龙网记者探访汶川地震部分受灾地区,见证奋进,聚焦巨变,展望未来新发展,敬请关注。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金豪资讯科技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