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从文化自信中看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美丽说/2018-05-25/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一直是影响国家外交的重要因素,会对外交目标、手段、方式和风格产生直接影响。以和平、和谐、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国外交理念,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确立新的文明,需要开放的心态。中华文明的发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一直是影响国家外交的重要因素,会对外交目标、手段、方式和风格产生直接影响。以和平、和谐、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国外交理念,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确立新的文明,需要开放的心态。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正是一个不断吸收新文化(300336,股吧)、接纳新文明,不断进行新的文化融合与民族融合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春秋战国时代的东、西、南、北文化的大开放与大融合,就不会有杰出的秦汉文明;没有南北朝时代的大开放大融合与文明的繁荣发展,也不会有盛大的隋唐文明;没有1840年以来渐次曲折出现的中西文化的大开放和大融合,也不会有今日中国的建设成就与文明的繁荣光大。当前,我们能否拥有和保持良好的文化开放心态,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这充分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全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新时代取得新发展新成就。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应着力把不头晕、不称霸、不浮躁、不懈怠等作为主题词,并使之成为宣传报道的舆论导向和主旋律,不断促进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

  第一,不头晕——着眼未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重视整体思维,讲求变化,把握大势,赢得先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中国古代哲学强调整体性思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万物浑一,追求天人合一,强调一切随机应变,注重技巧变化、相反相成,主张变则通,通则久。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体系,从而形成了从家庭推而扩大、以社会群体为本位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国人从小接受的“光宗耀祖”“为集体争光”“家国天下”等传统教育,就是重整体、重集体的体现,这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调整体性、突出群体思维的特点。新时代新作为需要新智慧,新变化产生新思想。纵观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真切地看清这个基本现实:一个国家的国家体制满足社会需求的效能及其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其主权在全球社会中安身立命状态的好坏,决定着各自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大小,能否准确把握国际格局发展趋势成为关乎各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只有牢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才能在未来国际舞台上掌握主动、赢得先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同时,世界上挑战频发,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人类社会成功抓住机遇、化解挑战提供新的精神指引,因而被联合国写入“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中。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与主张,深刻揭示了当前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现实,为国际社会把握、描述和解释发展变化中的世界图景提供了新视角、新依据,为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国际交往、处理国际事务、构建国际新秩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当代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的真诚关注和睿智把握,必将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有记者问过曾经做过泥瓦匠的前西德总理舒尔茨:“做国家元首与做泥瓦匠有什么不同?”他回答道:“二者都必须是站在高处而头不晕。”其实,这也不是外交辞令,它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头晕”是干不成大事的,也无法赢得人们的尊重与信赖。做人做事如此,处理国际关系亦是如此。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和各种严峻挑战,做好顶层设计,落地生效,始终保持与世界发展同频共振,政治家的眼光、战略家的头脑、军事家的品格、哲学家的思维和科学家的方法,一个都不能少。

  第二,不称霸——崇尚和合,珍爱和平。重和合,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的最完美最完善的体现形式。自古以来,中国形成了“和合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向往天人合一;人与经济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倡导人文关怀;人与人和谐,崇尚诚信友爱;人的内心和谐,注重修身养性;国家治理和谐,追求天下大同;国与国和谐,憧憬协和万邦,和谐思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在重和合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保持高度的包容性和融合性,也成为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思想本源。“9·11”事件后,有一句话经常被人们引用:“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我们自己才能实现自由;只有别人处于安全状态,我们自己才能安全。”这表明,人类日益清醒认识到,合作不对抗,发展有希望。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合作,才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只有合作,才能预防全球风险;只有合作,才能铲除贸易壁垒;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全球民主治理;只有合作,才能消除人类贫困;只有合作,才能维护人类自身安全;只有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总之,民族之间的合作、国家之间的合作、地区之间的合作,是人类实现幸福、繁荣与和平的必经之路。世界各国唯有形成同舟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这也清晰地昭示人类:非霸权化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决不是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等的俱乐部,而是在联合国宪章指导下,贯彻平等协商原则,搁置淡化政治经济利益,基于共同秩序、共同威胁、共同利益、共同命运、共同目标,构建一个有着共识原则、规范和制度的共同体关系状态。事实上,中国外交一直强调反对霸权,在非霸权化方面作出了表率。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就向世界宣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宣布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这一决不称霸的外交政策,并一直奉行,成为国际外交的典范。70年代,毛泽东同志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合国大会上庄重宣告:“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舆论对“不称霸”的质疑声音和国际上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郑重承诺: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同时,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外国列强剥削压榨的民族,中国人民非常珍惜和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当前,在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正以实实在在的一系列倡议打动世界,以亲诚惠容的行动融入世界,向世界发出了掷地有声的“不称霸”话语:提倡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安全观;提出亲诚惠容、善邻固国的周边外交理念;实施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用实际行动巩固中非合作论坛成果;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中欧关系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相互借重,结伴而行;半岛局势出现历史性转折;中印关系迎来重要转机;中日关系逐渐转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讲担当、不称霸的大国,其作用正在国际舞台上凸显,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赞许,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尊重。

  第三,不浮躁——坚守中正,不露锋芒。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崇尚中庸的特征。中庸之道看待任何事物都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包容互鉴,兼容并蓄,是“道生之,德蓄之”。它要求始终保持适度原则,提倡择两用中,守中正,尚调和,主平衡,反对走极端。为人处世不要锋芒毕露,这是中国的一条古训。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靠中庸之道规避了很多灾难和风险。在历史长河中,众多仁人志士、英雄豪杰靠忍隐成长壮大。老子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高人之所以高,不在锐利,而在隐藏。隐藏比显示更有威力,不说比说更有力量。一首《古剑铭》曰:“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无论是处世还是用兵,平时深藏锋芒,关键时果断出手,出手便能解决问题。崛起中的中国唯有善于收敛棱角,隐藏锋芒,方能走向成熟。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途中闯关夺隘,攻城拔寨,勇往直前,有所作为。

  首先,必须淡定从容,韬光养晦,坚定政治定力。韬光养晦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战略方针,决非一时的策略和权宜之计。在这一问题上,目前不仅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争论,而且还存在严重的误解和曲解。有人认为,“韬光养晦”是邓小平同志针对特定历史环境提出来的“局部性策略方针,已经过时了”。还有人认为,因为“韬光养晦容易引起误解,最好不再使用了”。的确,“韬光养晦”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特殊时期”,针对中国面临“怎么办”、“向何处去”等尖锐问题所提出来的,但决不只是应对特殊形势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现行并将长期坚持的对外战略方针。他还一口气讲了三个“永远”:“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既然是“国策”又是“永远”,显然不是应急的权宜之计。后来邓小平又进一步提出了“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这更是闪烁着长期战略性光辉,具有长期战略指导意义。可以说,中国始终坚持不扩张、不称霸,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就是韬光养晦的体现。当然,韬光养晦不同于卧心尝胆。有时候,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敢于碰硬,针锋相对。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或许就是一种高层次的韬光养晦,这也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智慧。

  其次,替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不可能是中国的目标。可以说,当今世界没有谁愿取代美国超级大国地位,中国不称霸,要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必须承认,中国和平崛起,经济发展很快,一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变化巨大,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面对骄人成绩,一部分人、一些媒体开始不淡定了,心浮气躁,急于显示力量。在夺回话语权、中国人要自信的呐喊声中,发出一些怪异的声音,甚至狂称地中国要替代别国成为超级大国,因而造成外界对中国力量和意图的各种误会和误解,为“中国威胁论”添加了爆料,为敌对势力遏制中国的战略图谋帮了忙。我们应当看到,尽管中国已快速崛起,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的人均GDP水平还相当低。从2017年人均GDP世界排名榜来看,美国59495.34美元,第8名;德国44184.45美元,第19名;法国39673.14美元,第23名;英国38846.79美元,第24名;日本38550.09美元,第25名;韩国29730.2美元,第29名,而中国只有8582.94美元,第74名。显然,与美国相比,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综合实力差了一大截。这还不包括分配严重不均问题、GDP的质量问题、民众真实感受问题等因素。2018年3月,牛津大学发布的《解密中国AI梦》指出,中国目前的AI实力约为美国的一半。中国的“国家AI潜力指数”为17分,而美国得分是33。在半导体产量上,中国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而美国为50%。在芯片生产上,美国的FPGA生产商获得1.925亿美元投资,占全世界融资额的42.4%,而中国同行仅获得3440万美元的投资,只占7.6%。这就不难理解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为何在芯片下黑手。目前,中国尚且不具备炫耀的资本,应淡定一些,稍安勿躁。更为重要的是,西方敌对势力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不仅从未改变,而且变本加厉,有效规避敌对势力设置的战略陷阱,才能实现中国梦。

  再次,要牢记“两个没有变”的科学判断,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老实说,西方敌对势力早已习惯于一个比较弱势的中国,对中国的忽然崛起很不适应,也感到很不舒服。而中国媒体和社会舆论都不同程度存在“虚骄之气”,有意或无意地夸大和炫耀中国的强大,引起不少误会误解,带来了负面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中央之所以特别强调“两个没有变”,就是告诫人们正确理解初级阶段,要把握好三条:一是时间上要相当长。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过错误,1938年就宣布苏联已经进入共产主义;我们党也犯过错误,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这就是提醒我们防止头脑发热,切勿犯急躁冒进的错误;二是发展任务相当重。初级阶段九个特征的最后三个字都是“不发达”。穷则思变,唯有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全面推进“四个伟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如期实现;三是新情况新问题相当多。由于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前进道路难免坎坷,贫富差距问题、社会治理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敌对势力干扰破坏等,不可能迅速解决。因此,我们的思想认识要符合社会实际,把美好愿望建立在客观现实实践的基础之上,媒体要把握好舆论导向,掌握好宣传尺度。否则,期望值过高,就容易造成思想迷茫,让自信变成自满、自负,容易使理想变成空想、幻想。因此,要有坚定的政治定力。

  第四,不懈怠,求同存异,铸造“同心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同”与“异”的关系,主张辩证地对待差异,尊重不同,扩大共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中国人的一个显著智慧就是善于做好对立因素的转化,使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不是静止地分析矛盾,而是着重考虑如何创造条件,推动对立因素朝着有利的方面转化,创造一种有利的态势。在《孙子兵法》中就充满了这种利用对立因素来造“势”的活生生的辩证法,比如“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后人发,先人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等策略,都是运用对立因素相互转化的辩证思维,推动战场上整体态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中国古老哲学思维的辩证法,对我们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语言、种族、宗教、信仰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千差万别,迥然不同,所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中,我们必须尊重各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多彩文明和生活方式,尊重各国国情的差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对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使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以促进世界多元性和多样性,实现各种文明共同进步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健康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负责任大国”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不行,关键要看排头兵。一个理想的世界秩序建立与维续,主要还是依赖于大国的推动,大国要有责任担当,多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必须做到:慎战,不能动辄炫耀武力,越过联合国使用武力。当今世界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教训惨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战争是各国人民朴素而真实的愿望。大国往往是决定战争与和平的关键因素,也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更大责任,不可造次。诚信,必须信守协议和承诺,不能唯我独尊,唯我适用,行为莽撞。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笃行,要切实维护世界新秩序,履行联合国宪章原则,国家间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分歧,不可傲慢自负或相互拆台,做建设者,不当破坏者,做奉献者,不做索取者。二是政治制度多元性原则。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要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承认并尊重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多样性,这是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价值概念。中国一贯反对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不打包强行输出意识形态,不诱导或强迫别国屈服于自己的意志,主张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最大限度地谋求共同利益。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设门槛、不附加政治条件,凡是有意认可、支持这一倡议的国家都可以参加,无论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共同商量、共同建设、共同受益。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并参与其中。三是维护共同安全原则。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共同安全。在人类越来越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新形势下,冷战思维、零和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走进死胡同,各国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不搞唯我独尊、恃强凌弱。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存在多大差异,都要尊重和照顾其合理安全关切。四是“做大做强精品工程”原则。如果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从实践角度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重要实践,必须凝神聚力扎实推进,做大做强,做优做旺,做出精品,使之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更多地造福世界人民。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倡导多元主义、多边主义、自我克制、相互包容、务实态度,进而在各国之间培养一种互动文化,建立起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规范制度,让世界进入一个话语和思想的多元时代,助推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幸事。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坚持这一思想的指导,行稳致远,走向美好的光明的未来世界。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金豪资讯科技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