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业提供岗位增多,大学生就业今年难度降了一点点
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又到毕业季,济南各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走向工作岗位。
与往年的“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并存不同,今年济南不少高科技企业、新型服务类企业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济南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也有了一定改善。
受访人士认为,随着新旧动能的不断转换,企业对发展动能的无比渴求,随之而来的便是对高校培养的高素养人才的需求;在获得就业机遇的同时,新旧动能转换也对大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创业型大学”呼之欲出。
“我们更看重前景”
“因就餐人数减少,即日起二楼食堂不再供应早餐。”10日,经济导报记者在济南某高校食堂看见这么一张告示。这明示着2018年毕业季已经到来,又一批高校毕业生将走向工作岗位。
近日,教育部最新公布2018届高校毕业生数量——820万人;与此同时,人社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1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万人,可见今年高校就业“危”“机”并存。
作为应届毕业生,山东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14级2班的程海帆,已与北京的一家清洁能源企业签订了协议。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定下了去向,“有的考研有的工作,但没找到工作回老家的好像没几个。”
不光是全日制本科院校,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就业办的夏老师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今年不少企业主动上门要求校企合作,“虽然就业是我们学校的办学导向,但这两年毕业生的去向确实有明显提升。”
据夏老师回忆,几年前他们学校毕业生与企业用工需求有所错位,“有学历要求的不要民校生,而大量能推荐给我们学生的工作,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几乎没有学历要求。”
伴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往往还有企业招工难,济南市政协人资环委员会特邀委员、经济导报特约评论员吕兆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归结为“计划到市场”、“一二产到三产”的“双转型”,“在‘双转型’中前期,劳动市场需要大量‘蓝领’,而高校并不能培养劳动市场所需人才,这是前几年常提到的招聘‘结构性矛盾’。”
随着“结构性矛盾”的加剧,一些企业开出的薪酬也越来越高,在南方一些城市甚至有月薪万元难招工的现象;而在山东,同样的“有不少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明显高过当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这点夏老师也有体会。
不过经过慎重考虑,夏老师主动放弃了与这样一些企业合作的机会,在他看来,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大,毕业生后就业很难提升自己。
“我们更看重前景。”程海帆如是说明自己的择业观,“我和不少同学都交流过,大家一致认为一时的薪资待遇,比不上未来的发展前景重要。”
职业素养带来新动能
高校毕业生就业“重前景”是有“底气”的。
随着“双转型”的推进,一些企业脱颖而出,“有些企业要开展跨国业务,需要大量掌握外语的人才,只有大学毕业生能胜任。”吕兆毅认为,这些企业无疑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很多传统企业遭遇的“用工荒”仅仅是它们遇到的困难之一;“未来‘旧动能’既适应不了政策导向,又适应不了市场需求,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吕兆毅表示。
当然,旧动能经过升级改造可以变成新动能,在今年山东省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经济导报记者就发现业务涉及“新农村建设、高效农业”等“一产”的盛泉集团,在生物科技等新业务板块上有人才需求。济南市劳动就业办公室撰文指出,“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政策逐步落实,一大批高新技术、机械制造、大数据开发利用等信息化、网络化项目落地开工,带来了一大批更高质量的就业需求。”
夏老师认为,时下企业要发展,最需要的还是有职业素养的员工,而“所谓的职业素养,不单是遵守劳动纪律,更是知道如何运用学校里学到的方法论,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获得提高”。
员工从工作中获得了提高,那么企业也能借此获得发展动能,否则就会裹足不前。夏老师就举了个反例:“我校酒店专业某年实习,结果频频被用工单位当做廉价劳动力打扫厨房。”后来实习学生的意见通过校长回馈到用工单位,结果不仅解决了学生反映的问题,还为用工单位打破了发展的桎梏。“当时酒店老板打电话跟校长反省,认为自己企业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人才的不尊重。”夏老师说,后来这家酒店改革了用工机制并得以快速发展,去年还登上了《米其林指南》。
吕兆毅认为,上述案例如实反映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间的不同,“传统服务业偏重重复性劳动,对劳动力成本把控很严;现代服务业偏重增值服务,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他认为现代服务业正是经济发展新动能之一。
对发展新动能的渴求也同样影响了企业的招聘策略,程海帆就对中粮、恒大物业两家到学校招聘的企业印象深刻,“用工单位直奔主题,重点说明员工聘用后的定位,表明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个人也能在企业中有更好的机遇。至于待遇,反倒不是同学们集中关心的问题。”
高校改革遇“窗口期”
如上所述,当前市场需要大量高技能、高职业素养的人才,高校毕业生可谓如鱼得水。“新旧动能是相对的、是动态发展的,新动能也会随着时代发展、技术革新衰落成旧动能。高校一定要适应新旧动能转化,否则未来还会重新陷入‘结构性矛盾’。”吕兆毅提醒。
这样看来,当下高校正处于一个市场对毕业生极度渴求的“窗口期”。吕兆毅认为,这正是高教改革的好时机,“高校毕业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养,以适应市场需求;而市场也为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校应该顺应新旧动能转换趋势,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改革,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始。”
关于大学的改革方向,吕兆毅提到了“创业型”大学,即“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创新成果,吸引资金加速成果的转化,为产业和社会发展服务,使大学从次要的社会支撑机构转变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站”。
“未来山东的大学,要像斯坦福之于硅谷那样,成为山东的创新支柱;还要在政府领导下帮助现有产业发展,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也要做山东龙头企业的创新合作者,其教学项目都要聚焦于产业问题,学生也要接受教授和公司研究人员的共同指导。”吕兆毅如是描述山东未来“创业型大学”的构想。
可想而知,彼时的大学将“无缝对接”政府与企业,毕业生就业也将与社会“无缝对接”。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iPhone 接入汽车:苹果未来的勃勃野心
智能时代/阅读:21 -
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25 万元预定 Model S/Model X
智能时代/阅读:14 -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节省,但是难以普及
智能时代/阅读:9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