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人民日报点赞北京防汛!

美丽说/2018-09-13/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来源:识政 随着“轰隆 ...

  来源:识政

  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巨石从天而降, 3万立方米山体滑坡,瞬间吞没国道。险情在10分钟前被发现,盘山道上,15辆汽车、28名行人被及时拦停,无一人一车遇险。这是8月11日发生在西郊房山区大安山乡的一幕。

  刚刚过去的汛期,首都北京面临了一系列严峻考验:雨量多,今年入汛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447.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两成;强度大,地质情况复杂脆弱的山区暴雨如注,连续58小时强降雨,小时雨强超过100毫米;东部密云出现十年来最大的洪水。迎接暴风雨的洗礼,北京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防汛抗灾答卷,尽管仍有局部地区出现积水,但实现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的工作目标。

救援人员搭起临时通道将游客安全撤离
救援人员搭起临时通道将游客安全撤离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说:“各级干部全力以赴恪尽职守,是确保首都安全度汛的根本保证。”这背后,是干部汛期沉在基层,和群众紧紧站在一起同心协力,是首都应急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生动写照。

  排水能力,城里城外全面提升

  紧挨着东二环,距护城河不过几十米远,左安门桥泵站被绿地包围着,很不显眼,却是守护桥区安全的功臣。今年雨水偏多,汛期以来已遭遇多场强降雨,但这座泵站都能轻松应对。

  城市排水管网能力不足,是城市“看海”的罪魁祸首。为提升城市防汛排水能力,北京市近几年加大资金安排力度,已累计投入120亿元,用于重点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按照中心城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格局,北京加快了中心城下凹式立交桥泵站改造、全市中小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水格局。

工作人员巡视左安门桥泵站
工作人员巡视左安门桥泵站

  2013年,与其他桥区一样,左安门桥的泵站、调蓄水池启动建设,次年就建成投用,桥区排水标准提升到了可应对十年一遇降雨的水平。下雨时,雨水通过管道快速汇入泵站,周围5.44公顷范围的雨水全部汇集到这里。“3台132千瓦的排水泵同时开动,一分钟就能抽排100多吨,从而保证桥区路面不积水。”北京排水集团左安门桥泵站值班员李耀武说。

  正因为泵站升级了,最近这几年,左安门桥几乎再没出现过积水断路的情形。左安门桥泵站只是近年来北京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

加强应急排水抢险
加强应急排水抢险

  去年北京汛后实施了三大类71项工程,在今年汛期有效发挥了行洪、排涝和蓄水作用。如曾经逢雨必积的芦花路、东关铁路桥、长阳地区等今年均未发生积水,有效降低了防汛风险,确保了度汛安全。

  “河道是防汛抗洪的生命线。”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杨进怀说,“郊区河道不通,城市雨水排不出,容易发生倒灌。”他介绍,1460公里中小河道改造后,目前防洪标准已提升至20年至50年一遇。

  精准预警,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要提高预报预警工作水平。密切监视天气变化,跟踪重大天气过程,完善预警机制,尤其加强局地性、突发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信息共享和联系,密切关注跨界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的降雨量、来水量。”今年进入汛期前,市委书记蔡奇和市长陈吉宁部署防汛工作,市委提出的各项具体要求,扎扎实实地落到了工作中。

实地测量,及时调整闸门开度控制水位
实地测量,及时调整闸门开度控制水位

  精准预报,是开展防汛减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北京利用先进技术,有效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在今年的防汛中可窥一斑。

  “今年降雨预报,太准了。” "7·16’‘7·24’暴雨过程,最后降雨时间、雨量、程度,跟预报完全一致。”记者在采访中,听了不少这样的感叹。

  “今天晚上到明天,多云转阴,有中到大雨。过去天气预报这样报个大趋势。” 北京市气象局局长姚学祥告诉记者:“现在是精准预报,雨什么时候下,下多少毫米、下在什么地方,10分钟一个推送,一线防汛人员打开手机,随时能看到。”

  这个市气象局研发的预报模式体系叫“睿图(RMAPS)”,它采用先进的雷达观测资料,采用超级计算机系统和新的计算方法,在0至12小时精准预报上、3公里一个网格的区域预报上、10分钟一个推送的实时预报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为预报预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确预警,也带来了首都防灾减灾格局的变化。

  今年北京汛情大,但市民感觉不大。北京防汛指挥中心的同志告诉记者,精准预报也改变了防灾格局。过去全民动员,现在局部动员,过去是全市预警,现在是分区预警。今年汛期全市共发布市级预警46次,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7次,但发布分区预警达1066次。

调配“龙吸水”等先进排水设备
调配“龙吸水”等先进排水设备

  就在城里市民安然入睡时,在降雨落点山区,890条山洪泥石流沟道、487处山区泥石流易发区、237处小塘坝、88座大中小型水库……全部处于严防死守之中。

  精确预警,也极大提高了电力保障水平。

  “在气象部门的支持下,国网北京电力实现了精准预警、提前布防、快速响应,将强降雨带来的灾害降到了最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王鹏介绍,北京电网建立精准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后,实现了对北京地区500余座变电站及2万余座基线路杆塔的精准气象预报预警,做到了“精细到每一座站、每一根电杆”,系统每10分钟更新发布1次气象实况监测和预报信息,较公众气象预报的8小时间隔大幅缩短。管理及一线人员通过手机APP可随时掌握气象信息,实现了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的快速传递,响应时间大幅缩短。

  今年汛期,北京电网气象灾害精准预警系统成功预测积水、山洪、雷电189次,累计对336座变电站,896条输电线路发布预警清单。“精准预警使我们实现了从‘严防死守’到‘主动出击’的转变,防、控、救,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了。”密云供电公司经理朴天高表示。

  据介绍,“7·16”暴雨期间,北京电力首次实现极端降水天气电力主网零故障;配网层面,此次降雨期间共计影响居民用户2050户,较2012年“7·21”降雨期间3.5万户,减少94%。

  干群并肩,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今年汛期,北京防汛指挥中心、会商系统及指挥平台、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等“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指挥决策能力和公众服务能力。而各级干部沉在基层,怀柔、密云、通州、平谷的各级干部,在暴雨袭来时,连续十多天通宵奋战。

对塌方的密云区琉辛路迅速展开救援
对塌方的密云区琉辛路迅速展开救援

  基层防灾减灾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8月11日8时30分,北京房山区大安山乡军红路发生山体崩塌灾害的有效应对,让人们见证了一场应急防灾奇迹——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房山区一名普通的群测群防员——安宏三。

  房山区1/3是山区,也是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年近50岁的安宏三,是房山区大安山乡赵亩地村村民。去年6月,他加入市规划国土委房山分局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队伍,每天都会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例行巡查。

房山大安山乡军红路K18+350处山体崩塌
房山大安山乡军红路K18+350处山体崩塌

  汛期大雨滂沱,崩塌发生前一天,安宏三就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头一天就发现,马路上有落石。”8月11日早上8点多,安宏三在房山区大安山乡军红路K18+350处的马路路面上发现一块大石头,足有10多吨重。他马上电话报告村支书,同时多角度拍摄现场落石,发到“群测群防员微信群”,向乡政府和市规划国土委房山国土分局报告险情。村支书第一时间也将情况上报乡政府主管负责人。

  10分钟后,约3万立方米的土石顺着山势轰然翻滚而下。但因为安宏三提前拦截阻止,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失。根据事后统计,在灾害发生前的10分钟内,安宏三果断拦停了行经车辆15辆、行人28人。

提前发现险情
提前发现险情

  夯实基层基础。现在在北京郊区,像安宏三这样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有1600名,他们土生土长,爱乡爱土,经验丰富,成为扎实的一线防灾减灾守护员。

  近年来,北京市进一步实践政府主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防汛模式,倡导社会力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协助开展抢险作业,防汛工作得到了市民群众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成效明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工作体系,推进项目落实,督促措施到位,补齐工作短板,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北京市政府负责同志表示。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金豪资讯科技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