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杨伟民: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说/2017-12-01/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十九大 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的目标、任务、举措,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全党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的目标、任务、举措,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全党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尽快补上生态环境这块最大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领域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分别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这5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生动诠释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意义、方针、方法、举措,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各地区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日益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最大共识。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针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党中央专门制定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搭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设计了改革路线图。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定的“八项制度”,各项改革扎实推进,不少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展开,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不断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力度明显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建立。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公园等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新修订一批法律法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硬拳出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保难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大大增强。

  (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中央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提供了行动纲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节约资源、生态环境指标超额完成,“十三五”前两年又取得新的成就。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取得明显进展,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33%、31.3%和31.9%,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2016年单位GDP能耗、水耗分别比2012年降低17.9%和25.4%。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年均新增造林9000万亩,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增加到31.2亿亩和151亿立方米,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率先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认真落实减排承诺,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

  (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地位,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思想高度吻合。人类文明进步有两个基本关系必须处理好,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社会动荡、国家衰败。同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带来社会崩溃、文明衰退,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把握好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高度一致。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的行动纲领,我们要建设的生态文明,是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和生态文明相统一的,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新的文明境界,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

  (三)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党的十八大确定的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不仅要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更要贯彻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体现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路径。坚持这样的方针和路径,才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是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应有内涵。

  三、奋力完成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4个方面提出了今后5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完成好这些任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推进绿色发展。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就是要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中,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发展绿色金融,就是要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推进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就是要在这些绿色产业培育形成更多市场主体和新的增长点。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就是要紧跟世界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节约一切自然资源。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就是要把节水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幅度减少水资源消耗,扭转水资源短缺的困局。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就是要打通生产与消费环节,更好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要使绿色消费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做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这是防治污染、治理环境的基本方针。要继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三大战役”,努力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就是要针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相对薄弱的问题,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就是要改革这些领域的体制机制,加快污染防治基础制度建设,尽快补上制度漏洞。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就是要明确环境治理中各主体的责任义务,政府履行主导职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社会组织和公众发挥参与和监督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就是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落实减排承诺,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贡献。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长远大计。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就是要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构筑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就是要通过规划体制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从国家、省、市县三个层级划定三条控制线,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依据。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就是要针对我国缺林少绿的国情,集中连片建设森林,并持之以恒地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为国土增添绿装。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就是要在停止天然林采伐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使这项制度可持续。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就是要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等恢复这类国土的生态功能。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就是要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础上,针对耕地退化问题,抓住粮食高产量、高库存的有利时机,通过轮作休耕等使超载的耕地休养生息。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

  (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体制保障。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就是要改革目前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九龙治水”的管理体制,推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就是要建立健全以法律为依据、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和市场化机制为重要手段的制度体系。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就是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相关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政策,保障主体功能区制度有效落实。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就是要整合目前分头设置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形成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就是要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厉打击、严罚重惩,形成不敢且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高压态势和社会氛围。

  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金豪资讯科技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