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构建多元支持机制 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本报记者 王晶晶
“迈向没有贫困的未来,必须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1月5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在第六届反贫困与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
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意义重大
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国在认识上对发展教育、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韩俊指出,我国在制定国家反贫困政策的过程中,把消除贫困代际传递作为重要目标。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对未来五年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个战略,今年6月份又公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现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2017年的3046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3.1%,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摆脱贫困贵在拔穷根,贵在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韩俊表示,对很多贫困家庭而言,由于世世代代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很容易陷入贫困陷阱,享受不到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原因。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促进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的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可持续的减贫。
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成效显著
韩俊表示,近年来,我国在消除贫困代际传递和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贫困地区教育的基础设施薄弱、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16岁以上家庭成员均未完成初中教育的比重由2012年的18.2%下降至15.2%,下降了3个百分点。84.7%的农户所在自然村上幼儿园便利,88%上小学便利,分别较2013年提高17.1和10个百分点。
二是通过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了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和就业能力,贫困地区发展的“造血机制”基本构建,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通过加大高校招生倾斜力度,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让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上大学,甚至上好的大学。
四是通过健全涵盖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辍学,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的链条。
与此同时,韩俊认为,从整体上看,我国各类教育资源区域分配不均匀,农村基础教育水平还较为落后,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学前教育在农村地区还是突出薄弱环节,贫困地区教育设施条件较差、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弱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四大措施消除贫困代际传递
“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真正实现让贫困人口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还任重道远。”韩俊指出,消除贫困代际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在重视程度、资金支持、工作举措等方面全面提升,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韩俊表示,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扶贫重在扶智,扶智重在扶教育。我们要把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作为全社会的共识,并推动全社会积极践行。
第二,要加快补齐贫困地区的教育短板。韩俊表示,当前,贫困地区还存在很多教育短板,其中,学前教育发展滞后是突出短板。他认为,补齐学前教育短板,一是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二是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吸引优秀教师到这些地区任教。三是降低贫困家庭的就学负担,使更多的农村学前儿童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第三,教育扶贫关键是突出精准。要明确帮扶对象,精准制定帮扶政策,坚持“扶智”“扶志”并重。在保证贫困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培养贫困学生自立自强的坚毅品格。教育扶贫要精准,必须要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均衡有序发展,发挥不同教育模式在教育扶贫中的应有作用。
第四,要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教育扶贫。要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教育扶贫模式,特别是要推广来自社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创新性实践和模式。例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山村幼儿园项目就是政府和民间组织合作的很好的尝试。他们让决策者、全社会对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并促进出台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的探索和努力,是很好的创新性实践。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iPhone 接入汽车:苹果未来的勃勃野心
智能时代/阅读:21 -
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25 万元预定 Model S/Model X
智能时代/阅读:14 -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节省,但是难以普及
智能时代/阅读:9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