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奋力开创陇原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发言摘登

美丽说/2018-11-19/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11月14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在兰州召开。省委书记、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长林铎出席会议并讲话。林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真抓实干 ...

  11月14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在兰州召开。省委书记、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长林铎出席会议并讲话。林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奋力开创陇原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正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主动担当、乘势而上,扎扎实实把这件关系广大乡村和农民群众的大事办好。本期选编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大会上8个市、县、乡的生动实践和经验探索,以供学习借鉴。

  

  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铸就乡村振兴之魂

  中共庆阳市委员会 庆阳市人民政府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突出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有效遏制了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文明淳朴健康的新时代乡风正在形成。

  一、坚持党政齐抓,确保移风易俗“有人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制定出台了《庆阳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关于整治解决高价彩礼问题的工作方案》《关于发挥群团组织优势遏制高价彩礼倡树婚俗新风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体系,作为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保证了移风易俗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县乡党委、政府和各级群团组织也立足基层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意见、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为常态化推进移风易俗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形成了多层面、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突出村民自治,做到婚丧嫁娶“有章程”。各县区、乡镇按照“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宜于落实”的原则,制定修订村规民约,规定最高彩礼不超过10万元,婚丧事宜宴席不超过25桌,每桌标准(含烟酒)不超过450元,宾客随礼一般不高于50元,让群众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按照新乡贤文化建设要求,把德高望重、热心服务的退休干部、致富能人、老教师、老模范组织起来,在全市普遍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在有条件的村建设红白理事大厅,群众的婚丧嫁娶事宜统一由理事会按规定操办,有效防止互相攀比、大操大办之风。庆城县结合开展精神扶贫建立爱心超市,对移风易俗做得好的群众给予积分奖励,以积分兑换日常用品。环县在全县推行婚丧事宜亮牌提醒制度,群众在举办红白喜事时,由村委会在醒目位置摆放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节俭节约提示牌,既解决了群众“不想办而又不得不办”的难题,又起到了很好的警示约束作用。

  三、抓住“关键少数”,要求党员干部“守规矩”。在推进移风易俗中,我们紧紧抓住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这个“关键少数”,从严格遵守党员干部重大家事报告制度做起,严禁大操大办、借机敛财,随情搭礼农村不超过100元、城区不超过200元。强化监督检查,做到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婚丧嫁娶情况报告及时、监督有力,对大操大办、索要高价彩礼、借机敛财等行为严格问责处理。同时,将党员干部办理婚丧事宜纳入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内容,激励党员干部发挥正风化俗的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宣传移风易俗的政策规定,引导亲属邻里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培育好家风,形成新风尚。

  四、聚焦“重点人员”,推动社会风气“起变化”。坚持依法治理与尊重民俗相结合,对在群众婚丧嫁娶、修宅建房中起“特殊作用”的阴阳先生、乡村媒人等“重点人员”,以村为单位排查登记,由统战、宗教部门集中监管教育,引导他们依法从事民间礼仪和婚介等活动,引领推动移风易俗。对那些坑蒙拐骗、借机敛财、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依法予以严厉惩处。宁县专门组织对婚介人员、“民间阴阳”举办专题培训班,对个别不法媒人有意抬高婚嫁彩礼及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行为进行全面整治,收到了明显效果。

  五、强化正面引导,确立舆论宣传“新导向”。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乡村文化大院、农村大舞台等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移风易俗好做法、好典型,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宁县拍摄的微电影《春回桃花湾》、环县拍摄的微电影《哑井》、西峰区编排的秦腔剧《月亮湾》等戏曲影视作品,对抵制高价彩礼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今年五四青年节,市上举办了“五四精神革故鼎新、移风易俗青年先行”集体婚礼,表彰奖励了一批抵制高价彩礼移风易俗“好青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证婚。庆城、宁县、正宁等地采取补贴奖励的形式,先后为308对低彩礼和零彩礼新婚青年举办集体婚礼12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引领效果。

  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推进移风易俗取得了明显成效,婚嫁彩礼由过去的最高20多万元下降到现在的6万元左右,彩礼过高、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务实节俭、文明健康已成为乡村风俗的主流。

  突出产业兴旺 做强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中共酒泉市委员会 酒泉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酒泉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为“八个走在前列”的目标之一,建立重点优势产业常委包抓责任制,构建完善“高端、高产、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助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57.9亿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8元,增长8.2%,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突出质量兴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创新力和全要素生产力。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以节水高效、绿色有机为目标,坚持不新打一口井、不新增用水量、不改变地表结构的原则,开工建设戈壁农业示范点91个,新建温室、大棚3.8万亩,戈壁生态农业已成为绿色崛起的“靓丽名片”。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高效蔬菜、现代制种、优质林果、中药材、草食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占耕地面积的84.2%,羊饲养量达到750万只,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和质效明显提升。加快农产品(000061,股吧)品牌培育,紧盯高端需求,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24个,“酒字号”农产品影响力持续扩大。

  二、突出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从厘清现代农业发展上游、中游、下游的关系入手,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补齐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坚持改革推动,扎实开展农村“三变”改革,48个试点村基本完成“三资”清核,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坚持创新驱动,扶持敦煌种业(600354,股吧)、大禹节水(300021,股吧)等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引进推广新技术346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坚持龙头带动,建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39家,加工增值率和订单化率分别达到64%和80%,开通中新南向通道酒泉洋葱专列,为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提供了广阔平台。坚持旅游拉动,巩固提升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示范点28个,新建田园综合体15个,乡村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实现两位数高增长。

  三、突出产业扶贫,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因村因户精准施策,瓜州县已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脱贫。全面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聚焦933户2909人未脱贫人口,落实精准脱贫措施,对存在返贫风险的2883户逐户制定巩固提高计划,33个贫困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切实抓好富民增收产业培育,新增特色经济作物2万亩、温室大棚880座、光伏扶贫2800户,拓宽了贫困户稳定增收渠道。着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各类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转2.4万人次,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四、突出绿色兴农,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坚持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相结合,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实施“第一印象”工程,紧盯公路、铁路、景点景区沿线和城乡接合部“三沿一部”重点区域,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075个,改造农村危旧房2185户,新建改建了一批公共场所和景区高标准厕所、农村水冲公厕、家庭卫生户厕,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以组织振兴为保障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中共临泽县委员会 临泽县人民政府

  临泽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努力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谋划推进乡村振兴。认真落实党管农村工作基本原则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县镇村各级党组织把主要精力向乡村振兴倾斜,每镇由1名县委常委和2名县级领导联系指导,选派284名党员干部组成71个乡村振兴工作队蹲点帮扶,切实做到干部配备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注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谋划安排,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市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和以“两带四区四线”(张肃公路、张民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城市郊区、旅游景区、乡镇街区、示范园区和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旅游景区沿线、生态走廊沿线)示范建设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一批示范带、示范区,并逐步向整体推进、全域提升扩展的工作安排,以贯穿县域的张肃公路、张罗公路、312国道、临平公路四条“井”字形通道为轴线,着力打造四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力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面、探出路子。

  二是突出强基固本,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基层“战斗堡垒”建设等党建工程,严格落实村“两委”正职县级备案、个人事项报告等制度,全县82%的村级党组织创建达标。按照“双高双强”(政治觉悟高、群众威信高,服务能力强、纪律作风强)标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中产业大户和致富能人占到91%。加大村级组织素质提升、经费保障力度,坚持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全员培训,村级办公经费达到3.4万元,村社干部报酬分别达到人均2.5万元和7500元,村级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效增强。改进绩效考核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主导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重点任务考核比重,激励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勇担当、善作为。

  三是坚持党群共富,着力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完善拓展农村“三链富民”模式,围绕打造“枣乡党旗红”党建品牌,发展农村产业党组织47个,建立“党群共富示范基地”261个,扶持“带富先锋”党员500多名,农村党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931个,全县种、菜、牛、果四大主导产业基地更加稳固、效益不断提升。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13元。发挥丹霞大景区资源优势,在景区管委会、旅游协会建立功能型党组织,推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发展倪家营镇南台村等旅游专业村5个,建成红桥庄园、德源农庄等田园综合体,形成4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200人。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抓发展、促增收中走在前、干在先,积极发展戈壁农业,加快建设扎尔墩滩戈壁农业小镇,带动全县发展戈壁设施农业7500亩。抓好农村“三变”改革省级试点工作,盘活土地资源3.24万亩,连接农户3778户,分红255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村村都有集体积累的基础上,近一半的村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四是提升治理水平,营造和谐文明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坚持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扎实推进核心价值引领、文明乡村创建、村规民约修订、移风易俗巩固、道德风尚涵育、文化惠民普及“六项行动”,全县98%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7个镇全部创建为省级以上文明乡镇。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检验基层组织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畜禽进小区、后院改庭院、民居变民宿”试点建设,就地取材建设小广场、农耕园、乡村记忆博物馆等32个,农村党员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废旧地膜捡拾,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

  兴乡村文化之“魂” 筑乡风文明之“路”

  中共金昌市金川区委员会 金昌市金川区人民政府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600405,股吧)泉和重要支撑。近年来,金川区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统一部署,牢牢扭住文化建设的“魂”,紧紧抓住文化振兴的“根”,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不断繁荣乡村文化,传承文明乡风,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一、努力实现“两个全覆盖”,不断夯实乡村文化振兴基础。一是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指导各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编制、项目实施、组织建设、集体经济、乡风文明等工作,实现指导力量全覆盖。二是完成所有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乡村舞台等建设,实现文化阵地全覆盖。同时,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突破口,结合“全域无垃圾”治理,大力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积极开展“美丽我家·美丽我院”示范评比活动,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二、着力丰富“三项活动”,不断激发乡村文化振兴活力。一是大力培育发展民间文化社团,积极开展“唱响金川”“书香金川”“翰墨金川”“古韵金川”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树立农村文化新风尚。二是积极举办吃头节、美食文化节、传统月饼大赛等地方乡土节会,通过展示金川传统美食,传承乡土风味,留住文化根脉。三是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文艺“轻骑兵”下基层、送春联进万家、百姓文化大舞台和小戏小曲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业态,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三、推动实施“七大行动”,不断提升乡村文化振兴内涵。一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新乡贤文化有机结合,精心打造乡村主题公园、文化墙、文化长廊,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实施移风易俗行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着力整治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农村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三是实施道德信贷示范行动。大力选树星级文明户,并将其纳入农村小额贷款授信范围,优先享受农商银行低利率道德信用贷款,让有德者更有得。四是实施“孝善基金”引领行动。探索建立“子女自愿交纳赡养费+财政补贴+帮扶单位资助+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助+‘文明股’奖励”等孝善养老新模式,推动形成了家庭孝心养老、社会行善敬老的浓厚氛围。五是实施“婆媳互夸”引领行动。普遍开展“给婆婆一个赞、夸媳妇一声好”为主题的婆媳互夸会,用平凡故事讲述有德有礼的良好家风。六是实施先进典型表彰行动。组织开展全区首届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把现场设在群众当中,敲锣打鼓入户授牌,努力营造家家争荣誉、人人讲文明的良好风尚。七是实施农村志愿服务行动。推广使用“志愿汇APP”,积极动员党员干部、教师、乡村医生加入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围绕“学雷锋活动日”“我们的节日”等,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造就了一支传播乡风文明的先锋队。

  四、精心打造“两园”,不断释放乡村文化振兴动能。立足金川区两镇地处城郊的实际,着力将农村打造为“城市后花园”和“市民的休闲乐园”。完成了《金川区田园综合体暨乡村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建成“十里花海”景观带、戈壁香草园、戈壁百草园、大漠营盘、三角城遗址、龙景野狐湾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持续推进香草小镇、乡村客栈、民俗文化体验区等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同时,以节促游、以节促销,借助节会载体,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今年以来,全区接待乡村旅游人数28万人次,实现收入1.61亿元。

  做足生态文章 推动乡村振兴

  中共甘南州委员会 甘南州人民政府

  甘南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我们紧紧围绕生态功能定位,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崛起为总目标,以生态振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农牧村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空前提升。

  一、纵深推进环境革命,打胜乡村振兴第一仗。按照州委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部署,我们聚焦农牧村主攻方向,打响环境综合整治歼灭战,以摧枯拉朽之势、脱胎换骨之变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坚持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发展之计、脱贫之策、稳定之举,做到了政策上全链条、主体上全参与、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全天候、考核上全过程,综合运用宣传、组织、统战和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着力推动整治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坚持上下联动,层层建立责任压力传导落实机制,把政府组织引导和群众主体作用相结合,创新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彻底铲除了卫生顽疾,还原了自然生态底色,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绿水青山大草原全域无垃圾目标,使甘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农牧村生态环境更优美。近年来,新增环境保洁人员3334名、配发垃圾清运车1299辆、配置垃圾箱21784个、清除垃圾237万吨;坚持依法治理,颁布实施了《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出台了整治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工作标准、考核办法等配套措施,不断推动全域无垃圾治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

  二、聚力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坚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立足州情,超前谋划,大胆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在“十三五”期间,以自然村为单元,规划建设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着眼于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旅游专业村、脱贫致富村的目标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为统揽,建立了“965356”标准体系、保障体系、考核体系,坚持以“六化七改三治”为着力重点,整合农牧村各类涉农项目,累计投入资金90亿元,已建成7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在建300个,释放出了巨大的政治效益、扶贫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夯实了农牧村发展基础。

  三、全面实施四大生态工程,筑牢乡村振兴支撑点。实施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突出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改造提升村级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危旧房改造,配套建设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绿化庭院和村庄周边环境,村容村貌全面改善。实施生态经济工程,以培育生态产业为目标,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牦牛、藏羊、奶牛养殖、中藏药、高原夏菜、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有效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倾力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建成157个旅游专业村、1112家农家乐,3.6万农牧民实现了就地就近增收。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合理划定村级生态保护区域,有效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生态护坡35万平方米、生态护墙16.6万米、护村护田河堤358公里,退耕还林4.6万亩,划定基本草原3899万亩,禁牧草原887万亩,核减超载牲畜42.6万个羊单位。实施生态文化工程,深入挖掘传承创新民间民俗、民族历史中的生态文化基因,打造弘扬传统生态文化重要阵地。委托清华大学分类编印藏汉双语《甘南州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分层次对干部、群众、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提升生态道德水准。

  用好人才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中共天水市麦积区委员会 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政府

  麦积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的要求,紧盯全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强化投入、落实措施,激励各类人才在基层一线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一是强化能力培养,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近五年投入资金450万元,分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466人;建立实用人才培训基地21处,整合3个大中专职业院校和23家社会机构培训资源,培训各类乡土人才3.23万人次,全区农村乡土人才达到1.62万人。实施4个省市重点人才培训项目,投入资金170万元,建成乡村旅游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和中药材立体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实训产业人才1100余人;选拔893名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提升各类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的水平。深入推进东西扶贫协作人才交流,与西青区互派挂职干部人才22名,组织164名专业技术人才和45名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赴西青区考察学习,两地开展项目对接、学习交流达800多人次。

  二是注重扶持引导,充分发挥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近三年落实各类奖补资金9000余万元、政府贴息创业贷款7000余万元,扶持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发展龙头企业30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39家、家庭农场135家,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依托致富带头人创办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吸纳782户324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入股,让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与贫困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支持引导企业家到贫困镇村创业,创办“扶贫车间”14个,带动3834名农村劳动力掌握技能、就近就业。大力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做法,在我区南山脱贫奔小康15万亩产业园,960多名农民党员带动25村2400多户1.01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三是树立基层导向,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智力优势,先后选派科技特派员7批1200人次,在田间地头答疑解惑、科学示范,培训指导农民15万人次以上,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区林果、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5.4万亩和16.1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369.8万头(只),实现产值36.4亿元,三大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树立“凡提拔必帮扶”的用人导向,将近两年新提拔的科级干部、单位推荐拟提拔的干部、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调整充实到驻村帮扶工作队,整合740名帮扶干部到209个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推动教育、医疗人才向农村流动,将近三年录用的178人特岗教师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选派130名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全区有3052名乡村教师扎根农村、教书育人;选派386名城区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服务,抽调36名副高级医疗专家,联合镇村两级医务人员组建476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累计诊疗贫困群众11.85万人次,提升了农村教学教研和医疗服务水平。

  四是强化资金保障,激励人才服务“三农”。制定《麦积区领军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评选区级领军人才30名,每人每年发放5000元津贴,支持他们实施区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83个。每年投入人才工作专项资金100万元,择优扶持5个区级人才项目,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作用。今年投入450万元,整合资源组建3支培训团队,对全区209个贫困村的4333名贫困群众,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和实用技能培训,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技能不断提升。近三年投入75万元,对530名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基层一线人才进行健康体检,并积极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留在一线、发挥作用。充分发挥金融人才优势,不断完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贷款达25亿元,为各类人才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打造田园综合体示范点

  中共榆中县城关镇委员会 榆中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2017年7月,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成功获批为全国首批8个田园综合体试点之一。我们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总体要求,把田园综合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一、紧盯一流,以走在前列的豪气争当试点建设“先行者”

  一是“走出去”取经探宝。市县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成都天府源战旗村、南京巴布洛田园东方、河南孟津县、陕西袁家村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他们在经营管理、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和方向。二是“高标准”科学规划。省市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重视该项目,多次现场协调指导工作,指出“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推进,及时总结推广,榆中县务必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建设”。我们聘请北京喜阙、田园袈蓝等设计公司,规划了烂漫花海、智慧农业(000816,股吧)等十大板块25个重点项目45个具体业态,一期规划投资9.8亿元,核心区面积6500亩,在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引领带动周边的分豁岔、上蒲家、朱家湾3个村共同发展。三是“引进来”增强合力。为加快推进试点建设工作,榆中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任第一副总指挥的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4个专门协调小组,分工负责试点建设日常工作。成功引进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成立了栖云田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有效破解了融资难、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与莫干山西坡民宿协会合作,打造占地90亩的特色民宿。开工建设占地350亩的栖云田园小镇,力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特色风情小镇。

  二、精准施策,以干在实处的意气激活产业发展“动力源”

  一是以整体效益为目的,打好“整合拳”。从2017年开始,该项目每年由中央、省市县整合资金1.1亿元,连续投资3年,榆中县多渠道筹资4.65亿元,配套实施兴隆山大道(三期)6公里。建成长13.6公里的最美田园路2条。引进社会资本2亿元,实现了项目资金整体效益最大化。二是以现代农业为依托,把好“方向盘”。建成占地600亩的高效设施农业大棚155座,占地100亩的生态停车场基本完工,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水上餐厅、作坊一条街投入运营,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完工,农耕博物馆、民俗小吃城等项目有序推进。三是以乡村旅游为先导,激活“产业链”。千亩花海初具规模,正在配套景观廊道、婚纱摄影雕塑等基础设施,明年将高规格全面开园接待游客。建成长150米、高60米甘肃境内最大的山体土雕,展示了具有甘肃特色的飞天、大漠、嘉峪关城楼、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汇集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和农耕文化。

  三、勇于创新,以蓬勃向上的朝气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是“多元融资”撬动资金入股。按照“要把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三变’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的要求,我们整合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占股85%。市县财政配套支农资金200万元,村民按照1∶1比例入股200万元,带动150余户农户入股合作社,8户贫困户由榆兴公司爱心配股,流转土地2600余亩,全村803户家家是股东、户户可分红。县上计划把财政投资的1亿元量化到全县2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5000元。二是“三大整合”盘活资源要素。按照自主创业、农业生产、三产服务、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制作“五部分化”法,把全村2400人可用劳动力进行细化分解,整合了人力资源;把全村6000余亩耕地,按每亩100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了耕地资源;实施棚户区改造,把全村600余亩集体建设用地,按户均0.4亩入股,整合了集体建设用地,有力推动了资源变资产。三是“四级分红”助力农民增收。按照土地流转、合作社持股、业态众筹、单个业态盈利的“四级分红”法,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民资产,将全村农户带入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聚焦脱贫强攻坚 产业富民促振兴

  中共静宁县原安镇委员会 静宁县原安镇人民政府

  原安镇属于全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辖14村3626户1.8万人,耕地面积8.8万亩,人均4.9亩。2017年底贫困人口1141户4683人,贫困发生率为25.85%。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决战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和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远抓果业近抓牛,当年脱贫靠劳务”的思路,在省委宣传部和省审计厅等单位的大力帮扶和精心指导下,整合力量、攻坚克难,全镇牛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张、增势强劲、质效提升、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和贫困群众赶着“红牛”奔小康的良好氛围,为产业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谋准产业坚持抓。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促进群众致富,制定《全镇牛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谋准产业,一抓到底。落实“补助建棚、贷款引牛、良种补贴、新增奖补”的扶持政策,对新建暖棚的贫困户,每户补助4000元,近三年共补助932户372万元,引导贫困户用好用活5万元扶贫贷款,引进基础母牛,扩大规模总量;对贫困户饲养的基础母牛每头每年补贴500元,今年补贴3890头;对贫困户新增1头基础母牛奖补4000元、2头奖补6000元,今年新增奖补498头。目前,全镇牛存栏1.2万头,贫困户户均4头,建成养牛专业化村5个,百头以上养牛场7个,10头以上养牛大户267户。

  二、党建统领持续驱。坚持融合理念,突出固本强基,以党建统领精准脱贫和产业振兴。按照“把支部建在牛产业链上、党员聚在牛产业链上、群众富在牛产业链上”的思路,坚持“选强、育能、管严、用活”方针,调整村班子3个,新选8名养牛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注重发挥党员示范户和能人大户的传帮带作用,全镇培育致富带头人487人,其中党组织带头人28人,党员致富带头人84人,群众致富带头人375人,结成“党带群、师带徒、强带弱、富带贫”帮扶对子246个,形成支部带企业进村、党员带群众入社、群众带土地入园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培育龙头牵引带。围绕“牛”字建龙头,镇政府注册成立国有性质的产业扶贫公司,由村党支部领办养殖合作社14个、草产业公司1个、农机合作社1个,由致富能人建办大型牛场7个,吸纳贫困户1141户入社,形成“村村都有合作社、户户都能全加入、人人年底能分红”的新格局。围绕“牛”字调结构,种好玉米养好牛,每年玉米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沟道荒坡苜蓿面积1.5万亩,大念“牛字经”、培育“牛经济”。围绕“牛”字延链条,坚持“粮经饲统筹、种养加协调”的理念,推动玉米种植、饲草加工、肉牛改良、有机肥加工链条的形成,更多贫困户靠牛产业鼓起钱袋子、告别穷日子、走上富路子。

  四、聚焦“三变”全力促。探索总结“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抱团发展、对接市场的五环链接模式,破解贫困地区“三变”改革难题,解决贫困户养牛无资金、无技术、无能力的问题和村集体经济无发展项目的难题。一是低价赊销,由合作社向65户贫困户低价赊销优质基础母牛120头,解决群众无钱买牛的问题。待母牛繁育产仔后回购、冲抵赊销借款。二是高价统卖,合作社无偿提供称重和预售价格咨询,根据群众意愿高价回购后统卖,解决好牛卖不上好价的问题。三是保本托管,为36户贫困户保本托管代养基础母牛和育肥牛54头,解决特殊困难家庭无能力饲养的问题,预计年底贫困户户均能实现保底分红1000元。四是多元入股,贫困群众以劳务、土地、草料秸秆、生产机械等要素入股,取得分红收入,全镇共有闲散土地3120亩入社,吸纳富裕劳动力116人就地就业,村上将大型机械37件入股合作社,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五是村财企蓄,镇产业公司整合有关帮扶、支农资金和物资入股合作社共计820万元,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无项目、无基地的难题,通过大力发展牛产业,有效加快了全镇脱贫攻坚和产业振兴进程。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金豪资讯科技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