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 “殡改”先行——云南施甸深化生态殡葬改革见闻
新华社记者 林碧锋
近年来,云南逐步深化生态殡葬改革,破陋习树新风,位于滇西大山深处的施甸县走出了一条节地、绿色、惠民的殡葬改革新路子,有效助推了生态文明建设。
建骨灰堂:“让地”耕作 还原生态
在施甸县仁和镇勒平村山上,有一座新建的骨灰堂,并配有“养老互助站”、红白喜事办事场所等。
勒平村是一个有着811户3200余人口的山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长久以来,村里的坟地占用近千亩地。”勒平村党支部书记李华昌介绍。
国家实施殡葬改革以来,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基础上,勒平村出台骨灰堂建设方案,并于去年7月建成2860个穴位的骨灰堂,现已安放骨灰盒748冢。
记者了解,施甸县结合实际,探索县级融资补助、乡镇和村(社区)筹措为主,群众自筹、社会捐助为辅的模式,推进骨灰堂建设。目前已建成投用骨灰堂7个,其余33个在建、42个筹建。
建设骨灰堂既守住了耕地红线,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据林业、国土部门测算,“殡改”可让施甸每年节约2500立方米林木消耗和近千亩耕地。
生态公墓:美化环境 百姓“减负”
记者在施甸县东山陵园看到,一座座一米见方的墓地纵横排列,其间花草相连,松柏相伴。这座集生态墓园、森林公园、丧葬文化示范于一体的经营性公墓,有价格1000元和3500元的两种墓型。
施甸县多数人口居住在坝区,河流峡谷众多,生态保护任务艰巨,传统殡葬不仅占用耕地、破坏生态,且攀比之风也增加了群众负担。
为此,施甸统筹土地利用规划和林业规划修编工作,将全县4400多亩林地、荒山、瘠地纳入公墓建设用地。去年3月,占地450亩的甸阳镇公益性公墓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成墓穴13385冢,安装墓碑5400余冢。
“如今镇里有了公墓,环境优美了,花费也更少了。”73岁的甸阳镇居民李明年原本盘算着用积蓄砌一冢大坟,在参观了镇里新建的公墓后打消了念头,他对殡葬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放宽了心。
甸阳镇公益性公墓是目前施甸已建成并投用的5座公墓之一。施甸县民政局局长段玉元说,据测算全县每年2200余户需办理丧事,推行火化实施立体安葬后,预计全县每年可节约丧葬成本6500余万元,户均节约近3万元。
深化殡改:理念“入心” 新风形成
在深化殡葬改革过程中,施甸将修建公墓与动员必要区域的坟墓搬迁协同推进。74岁的由旺镇居民杨品福对于身边的群众转变观念深有感触,他说:“刚开始大家多少有些抵触情绪,如今生态殡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免费火化、免费接运遗体,赠送骨灰盒一个。”施甸县明确,除财政供养人员、已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外,施甸籍城乡居民去世后均可享受“两免一送”殡改优惠政策。
举措落地,成效初显。目前,施甸县正全力推进骨灰堂覆盖全县138个村(社区),13个乡镇全部定为火化区,全县丧葬火化率达100%,其中入公墓安葬率达19%,入骨灰堂安葬率达81%。
“我们正逐步向骨灰堂覆盖面广、公益性公墓生态化、经营性公墓园林化的目标迈进。”段玉元说,在施甸县,一个由无序安葬向有序安葬、由传统葬法向生态葬法转变,科学、规范、文明、生态的殡葬管理新格局正在形成。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iPhone 接入汽车:苹果未来的勃勃野心
智能时代/阅读:21 -
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25 万元预定 Model S/Model X
智能时代/阅读:14 -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节省,但是难以普及
智能时代/阅读:9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