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冥想APP就能估值20亿美金 VC们都想不明白
2021年9月创投圈里诞生了一个很互联网的词儿,“精神心理互联网赛道”。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赛道,我找了几位圈里投科技、医疗的资深VC聊了聊,得到的回应相似却又各有不同:
1)一直在关注,但没投过;2)一直在关注,已经有项目准备投;3)一直在关注,相关项目在聊。
从几位投资人口中,最大的共识是:这无疑是一个刚需赛道,不会不关注;同时,他们最大的疑惑点也来自于一条共识:这个赛道怎么标准化?
3000亿规模的刚需赛道
无论大家对资本“狂热”投资某个赛道有哪些“微词”,有一点毋庸置疑,资本出没的地方,一定是存在市场需求的地方。
根据2020年全球健康研究所(GWI)发布的研究报告《定义精神健康经济》显示,全球心理健康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10亿美元的规模。如果针对中国市场,许多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个大概的范围:3000亿元级。
3000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个空间足够滋长出耀眼的独角兽或者明星项目。
而为什么说这个赛道已经变成一条刚需赛道?
《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的调研数据十分触目惊心:中国心理健康的人群仅占10.3%,处于心理亚健康及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群分别占比76.3%、16.1%。
按照这个数据,10个人里面,也许只有一个能被视为心理健康。
不光如此,心理健康还是一个边界十分模糊的领域,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近两年消费项目的热门标签。比如近一年来大火的功能食品赛道里,“解压”、“缓解睡眠”等功效被着重强调。
那么如果要将精神/心理健康赛道划分具体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精神科诊疗领域、心理咨询领域、缓解心理情绪领域。这三个领域,无论哪一个都不是一个小赛道。
精神科诊疗领域,首先光说中国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就高达9500万人次,在如此之高的患者人数下,只有5%得到了治疗;其中年轻群体、孕妇及产后妇女、老年人处于抑郁症发病的高峰期。
其次,中国的精神障碍患者数量也达到2.5亿人,总患病率高达 17.5%。
因此,当好心情、昭阳医生能够在2021下半年获得分别2亿、数亿元的投资,就显得十分顺理成章。
而谈到缓解心理情绪领域,它应该是今年除去互联网精神诊疗之外,最被资本青睐的赛道。
2021年8月,精神健康品牌FLOW冥想获得了由Evolve Ventures和光速中国共同领投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融资;Evolve Ventures创始人邵亦波亦在7月投资了另一个冥想+正念平台Heartly lab。
投资人给出的投资逻辑十分归璞:“人们从心底呼唤心灵的宁静”、市场和用户需要被“带来更多对生活、对生命的美好想象”。
如果对标美国市场的话,则不难想象为何投资人更偏好这类项目。比如欧美两大明星冥想app Calm和Headspace都已经达到了20亿美金的估值。
另外投中网独家获悉,目前市场里已经有不止一家机构决定投资专注冥想类的项目;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将会完成交割。
最适合线上的赛道
一位曾主导精神心理健康赛道头部项目某轮融资的业内朋友提出了一个蛮有意思的观点:这个赛道很适合搬到线上去做。
这话不假。
在中国,医疗供给严重失衡的事实亦给线上医疗平台提供了增量空间;这在精神诊疗领域也不例外。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精神科医师仅4万名,相当于每10万人拥有的精神科医师不足2位,尚不足国际标准的1/4。此外,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计划(2015-2020)》分析,中国精神科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地级市,县域及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鲜有精神科、心理科,精神卫生供给不充足,分配也不均衡。
北京安定医院曾参与的一项国际性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精神疾病存在巨大的“治疗缺口”,需要治疗却没有寻求或未能获得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极高。在中国,有92%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没有接受治疗。
其次,由于精神类疾病的特殊性,相当部分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线上平台为这部分群体提供了绝佳的空间。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多位投资人提到了近年来资本较往昔大幅关注互联网精神诊疗相关领域的重要原因是,国家对抑郁症政策方向的倾斜。
比如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初步形成全民关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参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青少年作为重点人群之一,方案要求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其健康体检内容,为其设立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健康老师,提供心理异常的关注和援助。
这是中国首个专门针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防治问题的重大政策性的文件,也是首次从制度层面对高校抑郁群体予以关注。
而反映到平台数据上,营收也能侧面佐证资本看好在线精神诊疗平台。据了解,好心情在2019年的营收近3亿元;仅2021年上半年,好心情的业务较2020年同期增加了300%以上。
目前在这个赛道,根据天眼查数据,好心情已经完成了4轮融资,累计融资近4亿元;昭阳医生也融到B轮。除去两者之外,小懂健康也完成了两轮融资。
和许多互联网平台一样,互联网精神诊疗平台的命运大抵相似:头部效应明显,易成寡头格局。
“很难想明白的赛道”
不止一位投资人对投中网表达了同一个观点:不敢投,因为想不明白。
这放在互联网心理咨询领域尤其明显。目前这个赛道较为知名的依然是那几家:壹心理、简单心理、壹点灵。
根据天眼查,成立于2012的壹心理完成过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极光创投、赛富投资基金、头头是道投资基金、鑫羊投资、枫海资本等。最近一轮融资为2019年,B轮。
简单心理成立于2014年,完成过3轮融资,真格基金、华创资本等是其投资方。最近一轮融资在2016年,A轮。
壹点灵成立于2015年,完成过5轮融资,58产业基金、元生创投、比邻星创投、约印创投参与过投资。最近一轮融资在2021年,B轮。
除了壹点灵之外,大多数互联网心理咨询类项目的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19年,最长的也超不过B轮。
投中网了解到,投资人会对这个赛道望而却步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个赛道如何标准化的问题。“是刚需,但盘不太明白”,一位VC这样说。
除此之外,专业人士的稀缺恐怕也是这个赛道难以扩张的重要原因。有数据显示,中国真正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业者不足10%。
而投资过壹点灵的58产业基金在盘点过超10家海外心理健康项目之后,则总结了3点项目要想成功需要具备的共性:数字化驱动、服务产品化、跨界团队。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从资本层面,还是消费者个人,精神/心理健康无疑正迎来史无前例的关注度。然而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精神心理健康行业在需求侧、支付端、供应链依然还在摸索发展阶段。
但正是这样特殊的领域,我们更应该对它抱有期待和正名。无论是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还是存在心理困扰的群体,都要坚信:“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