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重硬件轻软件 口岸配套服务欠优令企业“舍近求远”

美丽说/2018-04-02/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
重硬件轻软件、重政策轻服务 口岸配套服务欠优让企业“舍近求远” 距国家级口岸仅几公里路程,企业却宁愿绕道千里之外的沿海城市清关报检,再将货物运回本地……《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调研发现,部分西部地区虽已拥有比肩沿海地区的通道、口岸、平台等开放 ...
  重硬件轻软件、重政策轻服务

  口岸配套服务欠优让企业“舍近求远”

  距国家级口岸仅几公里路程,企业却宁愿绕道千里之外的沿海城市清关报检,再将货物运回本地……《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调研发现,部分西部地区虽已拥有比肩沿海地区的通道、口岸、平台等开放体系和政策,却出现了当地企业“舍近求远”的怪象。

  企业普遍反映,通关效率等配套服务欠优,政策系统性、针对性欠佳,营商成本较高,是促使企业“用脚投票”的重要因素。专家表示,部分西部地区的开放体系和政策日臻完善,但重硬件轻软件、重政策轻服务的营商环境短板,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瓶颈。

  “守着国家级口岸,却绕道千里之外”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经过多年发展,部分西部地区通道、口岸、平台等开放体系的完善程度甚至已比肩沿海地区。然而,不少当地企业却“不买账”,拒绝就近在当地口岸通关,宁愿多花运费到千里之外的沿海城市清关报检,再将货物运回本地。

  西部某市一家肉类加工企业每年进口量超过1500吨,其3公里外就是国家级水运口岸,且生产地和目标市场均在本地,就近通关无疑是最佳方案。但令人费解的是,该企业却放着家门口的国家级口岸不用,先将货物通过海运运达上海、广西钦州等沿海城市,清关报检后再千里迢迢运回本地。

  企业“舍近求远”并非个别现象。某农业企业是当地的进口大户,每年进口冰鲜肉类、活牛等货物共6万余吨,却也选择绕过当地的口岸,在深圳、青岛等沿海城市通关,再通过1000多公里的公路,将货物运至本地加工、销售。该企业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以前我们也曾尝试就近通关,但现在基本不跟本地口岸打交道了。”

  不仅如此,对于时效性较强的商品,有些企业也不惜“舍近求远”。西部某区经营进口海鲜的企业距离当地航空口岸15分钟车程,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口的三文鱼、活虾等产品对时效要求极高,但大部分也不会就近在当地航空口岸通关,而是先空运到其他城市,清关报检后再紧急运回本地销售。

  “舍近求远”既增加企业的运费成本,还造成通道、口岸资源的浪费,制约着当地开放效能的发挥。例如,西部某地已建成多条联通世界的国际物流通道、国家级口岸和综合保税区等完善的开放体系,其中8个指定口岸的数量与沿海地区基本持平,但去年仅肉类、整车口岸实现正增长,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多数口岸的货运量均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态势。

  以三文鱼进口为例,2015年当地航空口岸三文鱼进口量超过4000吨,辐射带动周边多个省区市,而去年已经降至500吨左右。其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舍近求远”,是进口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为了企业生存发展,不敢在本地口岸通关”

  企业守着国家级口岸,为何“舍近求远”?对此,企业也是一肚子苦水:就近通关原本是最佳方案,但本地口岸在通关配套服务方面仍与沿海地区存在差距,为了企业生存发展,不敢在本地口岸通关。

  “一年多前,我们也曾尝试就近通关,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始料未及。”一家肉类企业负责人说,在我国沿海口岸,货物在运输途中,舱单信息就已传送到口岸。在本地口岸,经常货物已经到港,口岸仍未收到货物信息,而且当时尚未执行24小时工作制,再急的货物遇到晚上或节假日都只能存放等待。

  后来,关检部门推出联合查验制度,其初衷是提升通关效率,但港口服务部门并不积极,只安排一辆货车拖运货柜,而且口岸查验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多个货柜同时查验的要求,反而加剧了货物排队现象,货物在口岸延误最长可达7天以上。

  “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不划算的,货物在口岸延误,每天都会产生站场费、物流公司滞纳金等多项费用。”该企业负责人掰着手指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每个货柜成本原计划为6000元至8000元,在本地口岸通关,各项费用加起来每个货柜的成本甚至高达1万元以上,而沿海口岸往往当天即可通关,再通过公路运回本地,算下来反而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口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也造成通关时间无法预估,货物还存在变质的风险。”另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约一年前,企业也曾在本地口岸测试了几单货物,但货物一到口岸就傻了眼:与沿海口岸货柜整体安检不同,货柜竟然进不了该航空口岸的安检门,只能先分拆再安检,理货时间过长;当时各口岸普遍冷链存储空间不足,如水运口岸只有4个货柜容量的冷链仓库,部分生鲜货物只能在常温环境下存放,一旦腐烂变质,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

  有的企业就因此吃过大亏。2016年夏天,西部某地一家贸易公司通过空运从挪威进口6吨多的海鲜,抵达当地航空口岸后,货物先分拆再安检已耗费不少时间,地服部门又称舱单数据有问题,必须海关签字,否则不给理货,海关则称需要航空公司出具证明才能签字。相关部门踢了一整天的“皮球”,等企业负责人办好手续时,存放在常温环境下的货物早已变质。

  “那次公司损失了30多万元,都是真金白银啊,为了公司的生存发展,从此我们不敢在本地口岸通关了。”该企业负责人至今仍心有余悸。

  “政策应有尽有,但系统性、针对性不足”

  国家级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今,部分西部地区支持开放的政策应有尽有,已对标沿海地区。但《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由于政策运用的系统性、衔接性、针对性较为欠缺,政策“叠加效应”并未充分释放,削弱了企业的“获得感”,也是促使其“舍近求远”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政策系统性不足。西部某地口岸监管部门负责人说,当地享受的国家政策已实现叠加,但由于缺乏系统整合,稀释了政策含金量。以整车进口为例,当地整车进口口岸获批之后,商务部门、铁路口岸和相关区县“一哄而上”争抢货源,优惠政策也成了“撒胡椒面”。

  不少企业反映,在西部一些地区,存在政策分散、各自为政的现象,比如有的口岸所在区县提出,优惠政策只针对其辖区内的企业,企业要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必须在辖区内注册公司。

  其次是政策针对性欠缺。“支持政策确实不少,但如果不能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急企业之所急,企业很难有获得感。”一名企业负责人举例说,企业最看重的并非财政补贴、土地优惠,而是金融支持,某些西部地区政策虽然不少但针对性不足,尤其在贷款贴息、知识产权质押等方面政策力度较弱,企业融资利率远超沿海地区。

  三是政策衔接度有待提升。与沿海地区优惠政策涵盖生产、物流、贸易的“全链条”模式不同,部分西部地区“传统产业思维”尚未彻底转变,优惠政策多集中于生产企业,与之相关的物流、贸易企业涉及较少。“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物流、贸易企业与生产企业同样重要,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就不利于开放主体的培育。”一家“逃到”沿海地区的企业负责人说。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国家层面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但部分西部地区在实现政策叠加的同时,“用政策”的能力有待同步提升,以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关注硬件较多,关注软环境较少”

  多名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证实,企业反映的问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要原因包括口岸多部门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服务不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政策研究力度不足等。

  “一个口岸涉及到多个部门条线,统筹协调难度很大。”一位负责人说,口岸的发展归口岸办管,但口岸的基础服务往往归港务集团、机场集团等国企平台管理,清关报检又归海关等部门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无疑增加了协调难度。

  例如,口岸曾推出24小时工作制,但该项制度最初仅在口岸执法部门实施,口岸服务企业并未同步实施,其工作时间为早9点至晚8点半,导致24小时工作制无法全面推行,对时效要求极高的生鲜产品贸易商造成影响,在多家企业的强烈反映下,24小时工作制才得以全面推开。

  不仅如此,由于曾长期处于对外开放的“末梢”,部分西部地区的口岸基础设施尚不能适应扩大开放的步伐,尤其是在口岸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以及仓储、查验空间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通关效率等服务水平也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西部地区注重学习发达地区的硬件建设,努力争取与发达地区媲美的支持政策,却较少研究发达地区开放发展的软环境。”一位企业负责人说,实际上,政府效率、融资成本、市场环境等指标,与硬件建设、政策叠加等指标同样重要。

  为了让“逃离”本地的企业消除顾虑,《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已着手改善开放发展的营商环境,如全面推行7×24小时全天候通关模式、预约报关报检、审单直放,确保货物即到、即查、即放,货物通关时间正在缩短,服务水平正逐步提升;与此同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针对企业高度关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出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金豪资讯科技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