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精神的血脉传递
【奋斗心声】
作者:张磊(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院长助理、教授)
1999年,我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现在母校任教。19年来,在西安这片土地上,我亲眼见证了西部的迅猛发展,深深地震撼于党和国家的一系列英明决策,更深深地感动于交大人在西迁这一历史行动中所表现出的听党指挥、无怨无悔的家国情怀。
在此,我想选取自己在探寻西迁精神、自我磨砺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感触,以求梳理出西迁精神凝聚传承中的内在脉络。
西迁老教授的言传身教
60多年前,物理学家殷大钧先生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告别繁华的上海,带头举家西迁。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殷先生坚守教学建设一线,治学严谨,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他上课从不带讲稿,课堂讲述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所用到的公式、数据、可查阅的参考书等都能当场准确无误地给出。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投入到全国性教材的编写、名著翻译、交大物理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建立等工作中,为西北乃至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作出极为突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殷大钧与赵富鑫、吴百诗等老一辈一道,牢固树立起“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交大人才培养理念。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之下,才有了我们年轻人今天三尺讲台上的从容潇洒。
殷大钧先生为事业付出的不仅仅是辛劳。西迁不久,殷先生的独生女儿,在清华毕业留校之后因病去世。殷先生没有去见她最后一面,而是将爱女的骨灰盒摆放在写字台,仍然日夜伏案备课、坚持工作,即便后来因为常年忧郁而染上肺结核,自始至终也没有延误一节课!不忍想象,在每一个奋笔疾书的深夜,那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端坐在昏暗简陋的书房,身心经历着怎样的悲痛煎熬,又同时散发着何等的人间大爱和万丈光芒。
老校友的家国情怀
2016年4月8日,交通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雷清泉院士代表所有校友做了激动人心的发言。他给我们讲述了当时只穿一只破草鞋却收到交大全额奖学金时的欣喜,回忆着西迁初期的草棚大礼堂里彭康校长的讲话,怀念着众多西迁老前辈的教诲,汇报着在西迁精神激励下的自我拼搏和奋斗,描述着母校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的贡献,抒发着身为交大人的无比自豪。
雷院士在仅千余字的发言中数度哽咽,80多岁的他哭得像个回到母亲怀抱的孩子。第一次作为教师代表的我在台下心潮澎湃,胸中不禁涌起了层层波浪,与现场数万名观众再一次沉浸在西迁老前辈们开始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份家国情怀,无数科教人员前赴后继的这份思想伟力之中,激动不已。
点点感动,层层激励,伴随我走过了十数个春夏秋冬。每每看到校园北门的“饮水思源”雕塑,我心中不禁一遍遍地回荡着“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呐喊。是的,“饮水思源”是我们的灵魂,时刻不忘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培养和教导;西迁精神是我们的脊梁,支撑我们奋战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与此同时,“不忘根本、继往开来”也越发成为我们的信念,无刻不在激励我们燃烧释放迸发。
西迁精神新传人的奋斗成长
2008年,我取得国家的资助,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接受博士学业联合培养。在旧金山的14个月间,我完成了5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发表,所得结果也荣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博士毕业后,我又在学校的支持下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短短三年内,我在生命物质的结构功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创突破并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实验体系,被领域内专家评定为“实现了结构生物学家长期以来追寻的梦想”。
这时,母校说:“回来吧,学校需要你。”于是,我回到母校,一切从头再来。自2015年9月回校任教以来,我一年至少有三百天每天凌晨两点才洗漱休息,节假日无休。硬是从零起步,建设起了国际一流的特色科研平台,并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实现了相关设备的完全开放共享,还将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行了重重改进,初步形成了对理工医学科的立体支撑。
2018年春节假期,我也没有离岗,而基础学科大楼里和我一样没有离开办公室的教师不在少数。放眼西安交大,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我想,这就是交大人西迁精神的血脉传递,这就是一代代西迁精神新传人的奋斗成长。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1日 07版)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