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割稻子说起
近日,杭州一所幼儿园开展了一堂特殊的课程:秋雨中,小朋友戴着头套、手套,拿着小镰刀在田里收割水稻。该幼儿园把割水稻作为食育课程的一部分,当天共有65名大班小朋友参与收割水稻,小朋友在老师帮助下完成了收割一亩水稻的目标后,每人领到2斤新米,体会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眼下,当许多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往往只围着安全保险的手工制作、室内活动打转转时,杭州这所幼儿园却宁可冒着一定潜在风险,组织大班孩子带上农具、下地割稻,真正体验一把“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这堂“割稻子奖新米”的食育课程,无疑既具胆识,也更有深意。
今天看来,“割稻子”的特色教育,显得凤毛麟角。很多四五十岁的人们应该还记得:过去的中小学生乃至学校教师,一到农忙季节,都要集体组织下地劳动。既帮助农民不误农时颗粒归仓,也学习和掌握了农业生产本领,增强了吃苦耐劳的底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种大规模、常态化的劳动锻炼场面逐渐远去,却愈加显示出实地体验一番“汗滴禾下土”的难能可贵。
应该说,“割稻子奖新米”的活动,不仅仅需要幼儿园方面的深思熟虑、精心安排,更离不开众多家长的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正如园长介绍,尽管小朋友们很乐意参与收割水稻,但劳动中,的确出现了一些怕脏、喊累、甚而哭出声的小朋友;后来,在老师鼓励下,孩子们都认真劳动,且全程不让家长参与其中。可见,最终“2斤新米”的奖励,也称得上是“含金量”极高的劳动收获。
现在的小朋友尤其是城区里的孩子,平时常常被一些高端玩具、电子产品所包围,很少有劳动的机会,幼儿园能够多开展一些身体力行的活动,其对孩子的全面成长无疑良处多多。这恐怕也是家长们舍得“放孩子一马”,纷纷同意让他们“自己去赚米”的用心所在。劳动是辛苦的,很多小朋友返程上车后马上就睡着了。这堂特色课程肯定给幼小的孩子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缺乏真正的劳动磨砺与体验,已然不只是幼儿园小朋友的成长盲点。其实,那些更有条件去苦干实践一下的中小学生,甚至是高校学子,有多少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这种“自食其力”的田间锻炼了呢?当然,学生有心,更需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有意,比如像组织军训那样,何妨也让“接地气”的劳动锻炼,成为一以贯之的常规教育。(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司马童)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7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6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1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