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成都高新区精准匹配要素资源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企业梯度培育 产业节节拔高

美丽说/2018-12-04/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
成都高新区打造的双创地标菁蓉汇启用不到3年的时间,已引进31家国内外知名孵化器,吸引线上线下1890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和项目入驻。 王 焱摄 成都高新区以产业培育为核心,坚持市场化、精准化、精细化方向,精准匹配要素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以种 ...

  成都高新区打造的双创地标菁蓉汇启用不到3年的时间,已引进31家国内外知名孵化器,吸引线上线下1890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和项目入驻。 王 焱摄

  成都高新区以产业培育为核心,坚持市场化、精准化、精细化方向,精准匹配要素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以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等为重点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聚集各类企业12.9万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27家,上市挂牌企业145家……作为四川省成都市新经济活力区和国际化合作的核心功能载体,成都高新区是科技、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聚集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各类企业既是这些要素的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在这里,“双创”步履不停,政策不断升级。11月22日,在此前已有多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成都高新区召开产业培育大会,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产业培育政策),该政策共18条,提出加快构建以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等为重点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在这里,民营企业众多,他们是“双创”的主力军。通过进一步深化产业培育机制,成都高新区提出要以产业培育为核心,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把产业培育提升到“生命线工程”的战略高度,加快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本土企业,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解决发展之困

  产业从“做大”到“做强”

  “壹玖壹玖已经在500多个城市开设了1200余家门店,通过新零售、新团购、新经销的模式,从自己做生意发展到搭建平台帮助商家做生意。”壹玖壹玖酒类平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裁刘运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通过借助互联网打造酒类销售平台,公司将向轻资产化、服务化方向迈进。

  10月18日,壹玖壹玖获得阿里巴巴集团20亿元战略投资。“阿里入股后,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和规范,阿里的资金和资源优势有利于公司实现快速扩张。”刘运强说。

  成都高新区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精准施策,提供政策扶持、金融支撑、人才赋能、专业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和支持。

  从种子期雏鹰企业到龙头企业,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培育政策一直在完善。如今,政策升级更要直面企业发展之困。

  “以降低经营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突破点解决企业发展困难,以优化企业服务、推进体制改革为关键点释放企业成长活力,营造一个高端、高效、高速运转的生态圈,破解资本、成本、市场、技术等企业成长痛点。”长城战略咨询成都业务中心总监周涛总结。

  “我们现在和今后政策的导向是希望总结过去产业培育和扶持的经验教训,争取实现梯度培育,实现精准施策。”对18条产业培育政策,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缪晓波如是说。这些政策涵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对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从“做大”到“做强”的新跨越有着积极意义。

  梳理这些政策,不乏亮点。首先,有不少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激励措施。比如,对经认定的孵化载体每年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对5000平方米以下的前10名和以上的前5名,分别给予300万元、最高500万元支持;鼓励楼宇引进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经认定后,每引进一家,给予楼宇运营方10万元一次性奖励。

  其次,探索以设立专项资金的形式进行产业生态圈培育。每年设立业界共治专项资金5000万元,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合作的模式推动产业发展。每年设立2亿元新经济应用场景专项资金,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的金融化、市场化和杠杆化转型。

  “我们将坚持市场化、精准化、精细化方向,突出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精准匹配要素资源,推动优质企业梯度发展。”缪晓波说。

  健全服务体系

  企业享受到更多便利

  “我们是一家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历来很大。初创期得到了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的项目补贴,现在企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我们也注意到成都高新区在人才、产业、政策资源各方面的聚集度都越来越高,企业的发展需要这样一方沃土。”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小燕告诉记者,企业今年已经获得各类资金补贴800余万元。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高新区相继制定出台“双创新政十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6条”“金融新政20条”“金熊猫人才计划”等政策,构建“大孵化”体系。同时,高新区发挥政策先行先试优势,推行“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试点、“放管服”改革等多项制度改革,区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好的服务体系让企业发展迅速,企业的快速成长又反哺了地方经济。

  医云科技有限公司是从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创业场走出来的企业,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成都高新区给我们提供了房租、税收、人才引进、资金等很多服务,犹如雪中送炭,帮助公司突破发展瓶颈、快速成长壮大。”医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仕锐说,未来医云科技希望通过资本注入等方式,更好地带动成都高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同时也希望借助成都优质医疗资源,与成都互联网医疗企业一起,将成都互联网医疗打造成新经济的一张名片。

  成都高新区还打造了西南首家连接海内外的连锁型高新技术服务超市,通过聚集政府、高校院所、市场机构等高新技术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自选式、便利式的专业服务。现在,高新技术服务超市已入驻321家相关服务机构,汇聚创新创业要素资源3187项,累计使用创新信用券次数达6290家(次),降低企业成本超过5000万元。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各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93家,总面积达43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平台85家,总体规模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打通供需通道

  产业生态圈逐步形成

  在11月22日召开的产业培育大会上,成都高新区宣布每年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对围绕重点产业设立的业界共治理事会给予每家每年最高1000万元支持,用于开展规划编制、企业服务、项目促进、生态营造等,支持企业集群发展。

  “成都高新区现有企业超过12万家,传统单纯依靠政府主导的产业生态圈构建存在3个痛点。首先是政府掌握的资源难以精准对接企业的需求。其次是企业间联络分散,缺乏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第三是社会中介资源丰富,但供需对接难,交易成本高,难以有效服务产业。我们必须精准施策,打通供需通道,构建产业治理的新模式,提高产业生态链培育的效果。”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方存好表示。

  成都高新区通过成立产业细分领域的业界共治理事会,构建了由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创投机构、科研单位、专家等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这一模式打通政府服务和企业需求对接的难题,充分赋能业界共治理事会的工作,支持他们在产业规划、扶持政策、协调解决问题等方面发挥纽带作用,承接部分政府职能,提升产业服务的水平。

  在今年9月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成都高新区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正式揭牌。从国际实践看,“业界共治+法定机构”治理模式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成都高新区也将开展这一有益探索。

  缪晓波表示,按照《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将聚集科技企业10000家,创新创业载体面积累计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000件以上、产值3000亿元以上、上市(挂牌)企业100家以上,形成各类双创企业和载体繁荣发展态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畅)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