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IPO“高压”审核传递监管新思路 “生杀大权”渐受监督

美丽说/2017-11-10/ 分类:互联信息/阅读:
中华PE: 6家上会,5家被否。史上最严发审委创下的这一纪录,引来市场各方高度关注。 IPO否决率上升透露出怎样的监管信号?在管好股市入口关的同时,发审委和发审制度又该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尺度? 新一届发审委亮剑 6家公司上会5家被否 11月7日,6家拟上市公司 ...

中华PE:

 6家上会,5家被否。“史上最严发审委”创下的这一纪录,引来市场各方高度关注。

IPO否决率上升透露出怎样的监管信号?在管好股市“入口关”的同时,发审委和发审制度又该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尺度?

新一届发审委“亮剑”

6家公司上会5家被否

11月7日,6家拟上市公司的首发申请被纳入证监会发审会议程。出人意料的是,除苏州春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过会之外,同期“闯关”的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尼毕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均被否决。

过会率创下新低,引来市场议论纷纷。在针对这一事件进行的海量报道中,有媒体甚至用了IPO审核迎来“恐慌时刻”这样的字眼。

事实上,今年以来IPO审核通过率的确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微博账号“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此前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6年,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新股共计2145家,审核通过1834家,市场整体通过率为85.5%。最近三年,新股审核通过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

今年前9个月,证监会共审核了405家公司的首发申请,328家获得通过,16家暂缓表决,8家取消审核,53家未通过,IPO审核通过率为80.99%,较上年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

10月17日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正式亮相之后,这一趋势变得更为显著。截至11月7日,新一届发审委共对36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进行了审核,其中20家获得通过,3家暂缓表决,13家未通过,IPO审核通过率骤降至56%以下。

这也让市场惊呼:IPO迎来“史上最严发审委”。业界梳理发现,除了利润这一“硬指标”,公司业绩的真实性和持续盈利能力、内控管理水平和规范程度,以及募集资金投向的合理性等问题,均被新发审委纳入考察核心问题范围。

以11月7日被否的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发审委委员们针对现金交易、原料采购、猪肉制品、疫情和生猪死亡率等多个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出询问。游戏公司尼毕鲁则被指在报告期内存在未取得互联网出版许可证而从事游戏出版发行、未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而从事网络游戏运营的行为。此外,公司披露主要收入来自于APP Store和Google Play,但两大平台均未对公司业务收入进行函证。这也被认为公司收入可靠性存疑。

IPO屡遭“搁浅”背后:

“入口”监管趋严

市场对于IPO通过率的高度关注,以新股发行常态化为背景。有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今年365家公司相继获得IPO批文。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10年历史峰值的全年水平。

IPO常态化启动之初,曾伴随着“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担忧。次新公司屡屡出现业绩“变脸”,也令IPO遭受质与量失衡的质疑。

伴随新股首发否决率的持续走升,质疑之声渐低。IPO屡遭“搁浅”的背后,对于股市“入口”的监管正呈现趋严态势。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分析认为,近期监管层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对涉嫌造假上市公司的调查,敦促现任发审委更加审慎高效地对待新发行项目,造成了IPO通过率下降的现象。

海尊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仇彦英表示,IPO频现“被否”透露出新的监管信号,即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募投项目的规范性正取代传统的利润指标,成为新股发审的核心。

事实上,“史上最严发审委”产生过程本身,也传递出相似的监管思路。今年7月7日发布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对发审委的具体组成办法、委员任期、工作程序和监督制度作出规定。

新修订的发审规则,从选人、用人、监察分离等方面,强化对发审委制度运行的监督管理。在设立发审委遴选委员会和发行审核检查委员会的同时,《办法》明确增加“会外”专家人数,以进一步发挥发审委对证监会审核工作的监督作用。

“目的是为了打造忠诚可靠、干事创业的发审委队伍,梳理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以切实提升发行审核质量,严把准入关,防止病从口入,防范恶性与重大审核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说。

“生杀大权”如何监督

尺度需明确效率待提升

与“6家上会5家被否”的新闻同时引起市场关注的,是部分媒体披露的一则消息。11月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已经注意到媒体对于多位涉及乐视IPO发审委委员被查的报道,已经转给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了解核实,若有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从出售发审委名单的王小石,涉及天丰节能造假的温京辉,到“老鼠仓”涉案总金额接近7亿元的邓瑞祥,再到以突击入股方式牟取暴利的冯小树。近年来,多位发审委委员因形形色色的原因相继遭受查处。人称“发审皇帝”的证监会原副主席姚刚落马,更让承担着股市“入口关”重任的发审制度一度陷入信任危机。

“过”或“否”?现行发审制度下,发审委员们掌握着拟上市公司的“生杀大权”,也似乎难以回避寻租者的挑衅。

“企业上市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与投资者获取信息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这一背景下,发审委员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上海交通大学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谢荣兴说。

据悉,证监会将形成较为统一的审核尺度,通过发行审核问答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审核标准,对于审核遇到的新情况问题也将及时形成新的审核标准,以限制发审委委员的自由裁量空间。

完善监管标准、明确审核尺度之外,一些业内人士呼吁,借助先进技术提高发审效率和公平性。

“每家申请上市的公司纸质材料或许会有一人高,但靠发审委员们的肉眼怎么看?前后勾稽关系怎么核对?”谢荣兴呼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发审制度,形成“智能机器人+人工辅助审理”新机制。

在这位中国股市的“元老级”人物看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将使得对于IPO数据的逻辑性审查变得非常简单,包括对企业最终实际控制人的追溯、对主要股东相关信息的穿透。这不仅能大大降低IPO审核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对发审委委员和发审制度而言也是很好的保护。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金豪资讯科技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金豪资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